《魯迅雜文集》以1938年第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參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魯迅雜文全編》等其他版本,精選收錄了魯迅的雜文作品,包含多篇課本原文,收錄《娜拉走后怎樣》《為了忘卻的記念》《我怎么做起小說來》等篇目。特別收錄魯迅藏木刻版畫多張、珍貴高清魯迅手稿多幅、魯迅及家人、友人照片多張。書后還收錄了魯迅好友許壽
《朝花夕拾:魯迅散文全集》以1938年第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參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魯迅散文詩歌全編》等其他版本,完整收錄了魯迅的全部散文作品,包含《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散文詩集)及其他散文名篇如《秋夜》《論雷峰塔的倒掉》等。特別收錄魯迅藏木刻版畫多張、珍貴高清魯迅手稿多幅,魯迅及家人、友人照片
胡纘宗(1480—1560),字思孝,又字世甫,號可泉,又號鳥鼠山人。明鞏昌府秦安縣(今甘肅秦安縣)人。中國明代詩人、官員。胡纘宗政績卓著,著述弘富,有“關(guān)西夫子”之譽。明清兩代官私目錄所載其著述有20多種,其中經(jīng)學著述有《儀禮鄭注附逸禮》等,理學有《近取編》,別集有《鳥鼠山人集》等。本書全面搜集、整理胡纘宗存世的詩文
本書稿由《秋根書室詩文集》及《西行紀程》《西征集》組成,以《秋根書室詩文集》為主體。三書均為清人孟傳鑄撰。本書稿系三書的首次點校整理本。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小說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原為魯迅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全書共二十八篇,從遠古神話與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全面梳理了中國小說的起源、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詳細分析了各個歷史時期小說的特點、流派、代表作品及其社會文化背景。它不僅結(jié)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局面,還為中國文學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本書內(nèi)容包括:荷花;稻草人;一粒種子;小白船;快樂的人。
《方山2024》由永仁縣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編。內(nèi)容設八個板塊:小說看臺、散文世界、詩歌天地、美術(shù)、書法、攝影、苴卻鉤沉、小彝劇,選登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其中,小說板塊擬由《老白臉》《杜鵑花一樣的字》《青青子衿》《一個莉莉安》《黑土地之戀》五篇小說組成,散文板塊擬由《光的回憶》《與書相伴的日子》《最是鄉(xiāng)愁憶龍?zhí)丁贰斗挤扑脑聛怼?/p>
本書是一本有關(guān)自然人文的詩文集。書中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的所感所思,既有對山海靈秀的抒情,也有對人、事、物的獨特的思考,文字優(yōu)美,情感真摯,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切感悟,給讀者以啟發(fā)。本書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感思”,收錄了《新生之歌》《思維片段》《浮生記》等篇目,用理性的語言記錄作者的人生所悟;第二部分為“詩歌”,
該稿屬于集文學、學術(shù)、藝術(shù)為一體的個人作品集。共收錄作者詩歌142首、散文17篇、論文6篇、譯作11文、雜文1篇,以及20多幅書法和攝影作品。內(nèi)容涉及高山流水、風土人情、自然生態(tài)、民間文化、百姓生活、家鄉(xiāng)變化等方面。作者的文化底蘊深厚、文學造詣極高、學術(shù)功底扎實,筆下生花,用詞精準,令人嘆為觀止。
本書旨在指導小學生更好地吸收名著精華。其中生僻字、難字均加有注音;好詞加解釋;好句加批注,說明好在哪兒。每篇貼心地為讀者提供了相應的讀后任務:好詞造句、好句仿寫、閱讀思考互動題等。并在書后附贈知識拓展、名著賞析、閱讀小卷等。故事介紹:《狂人日記》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