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十章,前七章是傳統(tǒng)固體物理的基礎內容,主要包括:晶體的結構與結合,晶格振動與晶體的熱學性質,晶體中的缺陷,金屬電子論,能帶理論。后三章是固體電學、磁學性質的專題概述,主要包括:金屬、半導體、離子晶體、聚合物的導電性,超導電性,固體的磁性。取材上注意反映學科的新進展,敘述上力求簡潔,突出基本概念和物理圖像,盡量避
全書包括原子分子物理,核探測技術及應用,激光與光學,真空技術和薄膜生長,X射線、電子衍射和結構分析,磁共振,微波,低溫物理,半導體物理實驗和其他實驗,共10個單元,三十余個實驗。
《工科大學物理實驗(第2版)/高等學校教材》是在多年使用的第1版的基礎上,專門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修訂而成的。《工科大學物理實驗(第2版)/高等學校教材》分為緒論、誤差理論與數(shù)據(jù)處理、18個教學實驗(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及近代物理各類實驗)及附錄四部分,基本涵蓋了《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
《工科物理大作業(yè)(第4版)》 1.《工科物理大作業(yè)》是“工科物理教程系列教材”之一。它是依據(jù)教學基本要求選編的,可與各種版本的大學物理教材配套使用。 2.《工科物理大作業(yè)》是某一部分教學內容結束后的綜合性作業(yè),帶有階段總結的性質,故稱為“大作業(yè)”,共16次,編號01-16。每次
大學物理學(上、下冊)
《大學物理實驗(第3版)》根據(jù)教育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并結合編者多年教學經(jīng)驗編寫而成。 本書分為誤差和數(shù)據(jù)處理基本知識,力學、熱學實驗,電磁學實驗和光學實驗4章,共包含24個實驗。實驗取材合適,內容廣泛,并適當配以思考題,有助于學生理解實驗中所蘊涵的理論以及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理
高禮靜、劉津升編寫的《大學物理教程(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根據(jù)獨立學院近年來大學物理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結合三本和大專院校著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在充分借鑒了國內外教材的基礎上編著而成。內容上簡化了《理工科非物理專業(yè)類專業(y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討論稿)》的部分B類內容,弱化對公式來源過程的推導,降低數(shù)學
《現(xiàn)代物理基礎叢書:固體量子場論》系統(tǒng)介紹了應用于固體物理的量子場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論工具.其中包括場的量子化、格林函數(shù)、費曼圖技術、重整化群、規(guī)范理論等.特別是介紹了場論中的一些計算技術及其在固體物理中的重要應用.包括圖形微擾論、運動方程方法、響應函數(shù)的計算、電荷輸運、自旋輸運、量子霍爾體系、拓撲絕緣體以及利用
《諾貝爾獎大師科普經(jīng)典·湖畔遐思:宇宙和現(xiàn)實世界》由25篇在2000-2008年間撰寫和發(fā)表的短文構成,并在每篇文章的前和后都添加了序或說明。溫伯格以其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的獨特見解,使我們能從一個熱愛物理且認為用物理學家的方式來看待世界有著重要價值的角度來認識當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諾貝爾獎大師科普經(jīng)典·湖
張勇主編的《大學物理實驗》以全新的理念和視角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組織。突出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這個主題,按照物理學的二級學科分支這條主線,從基本器材和經(jīng)典儀器入手,超越儀器設備型號限制,主張自主搭建實驗環(huán)境.強調實驗方法的通用性和普適性,注重實驗文化培育和軍事素養(yǎng)養(yǎng)成。本書共包含lOO余種實驗方法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