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為災害救助、養(yǎng)老恤孤、扶貧濟困、救殘疾、助鰥寡等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而努力著。本書以災害救助與常歲救助為雙線脈絡,深入剖析唐五代時期政府主導下的災害預防、應急響應與災后重建體系,同時聚焦老幼孤寡等弱勢群體與將士、學子等特殊人群的差異化救助政策。唐五代不僅承襲先秦以降以民為本的禮制傳統(tǒng),更將養(yǎng)老恤孤、賦
是一本寫給英國青少年看的書,作者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述他們在中國興學啟蒙、行醫(yī)救人等活動,以及中國人的性格習慣、文化風俗、日常生活,特別是兒童和女子的狀況。作者滿懷真誠,記錄中國人的生活,工作和休閑,快樂和憂傷,迷信和希望。書中所附74張照片,十分難得地保留了一些100多年前武漢地區(qū)的社會資料。寫這本書時(1907年)
本書從官員選拔任用角度,圍繞遼金王朝中央集權體制形成、發(fā)展、破壞過程中皇帝與貴族集團的權力共享與博弈,論述遼金貴族政治與皇權政治關系的演變,以及貴族政治與皇權政治雙重主導下權力結構和權力運作的發(fā)展變化。
《上海雜志》,原名《繪圖上海雜志》,全書十卷,涉及晚清上海社會方方面面,無論城廂租界、街巷市門、馬路里名、行號洋行、公所劃莊、銀行保驗、碼頭客棧、園林勝跡、書寓戲館、信局報館、男女學堂、老店客棧,及華洋各界規(guī)章制度,逐事撰說,識者譽為可當?shù)谝徊俊渡虾V改稀分畬崳瑸檠芯客砬迳虾I鐣诽峁┝穗y得的資料。本書原由位于上海四馬
本書試圖采用“順時而觀”的視角,對中國古代史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天下”“天下秩序”“國號”“天下之號”“中國”“王朝”“皇朝”“邊”“邊疆”等重要概念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近代以來習慣于從“后見之明”的視角,基于西方歷史和近現(xiàn)代概念來理解和敘述中國古代史,但由于兩者無論是在歷史進程,還是在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都無法契合,也就自然而
本書揚棄以往學者“官制”研究的老路,基于西周金文,從政治制度的角度研究中國最早的官僚政府——西周政府——的組織原則和運作邏輯,闡明了西周的政治和社會結構,以及權力的行使方式。作者還論述了地方諸侯國的權利、義務及其政治地位,在此基礎上討論了官僚制理論,批評了早期古代國家的各種模式。此次增訂再版,作者特別收錄了出版后與羅泰
一、本書內容提要 《南臺舊聞》成書時間為1739年前后,是一部系統(tǒng)地介紹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重要文獻,該書不同于《憲臺通紀》《南臺備要》等斷代史古籍,黃叔璥搜集了從秦漢至元明的200余種古籍史料,從中選輯而成《南臺舊聞》一書。 全書共16卷,20余萬字。校證者的工作是對《南臺舊聞》進行校證和注釋
《少年讀天工開物》以明代科學巨著《天工開物》為藍本,通過衣食之源匠心技藝器物創(chuàng)造三大主題,重新梳理古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技成就。書中不僅生動還原了水稻栽培、青銅鑄造、造紙印刷等傳統(tǒng)技藝,更以現(xiàn)代科學視角,引導孩子用化學、物理、生物等現(xiàn)代學科工具,破解古人的智慧密碼: 從生物基因的視角,破解彩色水稻的密碼; 從物理能量轉
《中國古代等級制度》一書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構成結構進行了全面、獨到的解讀。作者從服飾、建筑、車轎、婚姻、喪葬、官制、財產(chǎn)、禮儀等方面的細節(jié)入手,分析了古代等級社會中各階層的社會面貌以及歷史成因。介紹了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對封建社會等級關系下,人群之間不平等關系產(chǎn)生的內因和特點,痼疾與弊端,對其背離人性和僵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