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復合型人才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行業(yè)需求,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工程師,適應新形勢下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發(fā)展,來自江蘇、安徽等省的9所高校教學一線教師共同編寫了本書。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工程經濟學原理,主要內容包括資金的時間價值理論、工程經濟要素、工程經濟性判斷的基本指標、工程方案經濟性比較與選擇、
本書從哲學角度解讀李嘉圖的思想,論證了李嘉圖的經濟思想所達到的社會唯物主義的哲學高度。書中介紹了西方近代唯物主義的形態(tài);探討了李嘉圖理論的核心勞動價值論;通過與同時期其他經濟學家的思想對比,論證李嘉圖思想的超越性;探討了李嘉圖經濟學的歷史效應。本書充分肯定了李嘉圖的思想高度,也揭示了其歷史局限性。對李嘉圖經濟學予以哲學
本書共分為三篇:基礎篇、理論篇和應用篇。基礎篇通過相關概念的介紹,為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的學習奠定概念基礎;理論篇則介紹關于資源與環(huán)境管理相關理論的系統知識;應用篇進一步在對世界環(huán)境管理模式演進趨勢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中國環(huán)境管理面臨的現實挑戰(zhàn)。
《公債論》是“中國近現代財政學名作新編叢書”之一種,作者胡善恒是民國時期享有盛譽的財政學界知名學者,他在《公債論》一書中對公債概念、公債的種類、公債與國家信用的關系、公債的用途、戰(zhàn)時公債用途與他種財源比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歸納與整理。本書共十九章,胡善恒首先用前三章詳細介紹了西方現代財政演化中的公債本質及具體的形態(tài)。第四
本書從方法論角度分析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相同性和差異性,并分析了西方經濟學對中國產生的五大制度性(包括CSSCI期刊等在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經濟學作為知識體系不可能“中性”“普適”“與價值觀無涉”及中國本土經濟學構建的六大方法論決定;指出社會科學照搬自然科學方法論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必然落入原子主義、理性主義
“資源詛咒”悖論的提出最為可貴的地方,就是把研究的視角從帶有強烈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轉向了對現實問題的分析,使經濟學家開始關注自然資源豐裕對經濟增長的間接的、負面的影響,對于資源豐裕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首先,本書透過歷史的長焦鏡頭,審視西歐及其他發(fā)達國家在崛起過程中,自然資源豐裕所起的獨特
《綱要》系統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是廣大千部群眾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輔助讀物,對正確把握中國經濟發(fā)展“怎么看”“怎么辦”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要組織全體黨員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
目前國內主流的經濟學教育完全照搬美國新古典主義的研究范式——崇尚數理方法,試圖將復雜的社會現實簡化為形式邏輯的加減乘除。2008年美國爆發(fā)的次貸危機似可讓經濟學人警醒,自問這樣一個問題:那些由高深數學武裝的模型真的有助我我們理解經濟現象么?本書以當代科學哲學的視角對經濟解釋的本質進行了探討,可以說是在經濟學之外反思經濟
本書緊緊圍繞全球變化人口與經濟系統風險研究中的三大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工作,從氣候要素均值、波動和極端值變化角度揭示了氣候變化對人口與經濟系統的危險機理和成害過程,建立了基于情景模擬的人口與經濟系統風險定量風險評估模型與模式,揭示了全球尺度全球變化風險的空間分異規(guī)律,量化了氣候變化和人口與經濟系統變化對全球變化風險的相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