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聲樂新作品選③》為“中國民族聲樂新作品選系列”第三冊,前作推出后獲得了較好的評價,同時也引導了對我國本土民族聲樂作品的關注,激發(fā)了教師與學生教、學的興趣。為了更好地促進民族聲樂新創(chuàng)作作品的推廣,同時滿足音樂院校民族聲樂專業(yè)教師的教學與師生演出實踐方面的需求,作者推陳出新,甄選了一部分近年來新創(chuàng)作的民族聲
本書圍繞歐洲傳統(tǒng)音樂(西方古典音樂)在漢語語境中的理解及作品式音樂實踐的中國化這一主題,對19世紀歐洲音樂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及20世紀中國學院派音樂對這種外來思想體系的接受,進行了闡述與省思。 全書分為上、下編,共收入了作者在各類報刊媒體發(fā)表的二十余篇文章、訪談。作者認為,音樂是一個既封閉又開放的圈子,有其專屬的技
《中國音樂輕松學》是由中央音樂學院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2022年升級為“國際中文教育(音樂)實踐與研究基地”)于2015年起研發(fā)的全球首套中英雙語系列書譜視頻教材,旨在為增進中國音樂與世界的對話,滿足海內外中國音樂愛好者的需求。該套教材由中央音樂學院多位資深教授級專家領銜撰寫,采用中英對照文字、國際標準五線譜,
這是一部包含樂譜、解說和演奏示范的京胡習琴集。選取余(叔巖)、楊(寶森)、梅(蘭芳)、張(君秋)四大流派中的經典段落,根據(jù)譜面的記載,分解每一個指法、弓法和個人習慣。同時介紹演奏時的舞臺場景、氛圍、演奏者如何處理舞臺各方面的關系,以及怎樣掌控自己的演奏情緒。在伴奏樂譜的基礎上搭配視頻解說和京胡空拉的示范錄像,是一部綜合
電子管風琴流行至今,其表現(xiàn)形式也發(fā)生了多元化的變化,充分了解相應的作曲與編曲理論,現(xiàn)如今在聲樂表演過程中,已經成為伴奏樂器的首選。本書首先對電子管風琴的發(fā)展進行概述、弦樂器與電子管風琴對應奏法、器樂演奏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分析了器樂演奏心理的構成、器樂演奏的心理原則、器樂演奏的心理調控與訓練、電子管風琴的模擬演奏法;最
本書通過對布索尼鋼琴音樂實踐及思想的研究,期望對布索尼鋼琴音樂的特征以及音樂的本質和意義有更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認識,并運用綜合的評價把布索尼這位被大家忽視的、思想如此深刻的音樂家推到音樂主流視域中來,讓國內更多的學者深入地了解布索尼的音樂思想和精神內涵,找到他鋼琴音樂原創(chuàng)、改編、演奏的內在根基,特別是通過對布索
《留聲機》雜志是一本專業(yè)的唱片評論雜志,被認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唱片評鑒雜志之一。本書精選《留聲機》雜志中近十多年來數(shù)十篇精彩的貝多芬的深度樂評。從當代作曲家、演奏者、評論者、聽眾等不同維度,對其音樂進行多方位解讀,為讀者提供聽懂、享受貝多芬音樂的路徑。
本書稿系一部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桐城歌的著作。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種地方民歌,是一種韻文形式的民間文學,又是融詞、曲、表演于一體的綜合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書稿中有對藝人的采訪實錄,有對桐城歌起源及發(fā)展歷程的追尋,有對桐城歌保護現(xiàn)狀的呈現(xiàn)。書稿將文字與圖片相融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xiàn)了桐城
本書將古箏演奏必備的知識和技巧結合,并編配指法練習和強化訓練,改編一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讓古箏演奏成為一件快樂而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