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問答”的方式記錄了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常遇到的、易于出錯的、概念不清的、難于把握的170個實際問題,對此進行了設問和解答。
2010年以來,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 500112010)、《混凝計規(guī)范》( GB 50010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 500072011)、《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500032011)、《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12)等已先后出t行實施。為了配合上述國家標準的實施,本書除第十三章異形柱結構,因凝土異形柱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149尚未修訂而未修編外,其余各章均進行}面修編,以便符合上述國家標準的各項設計規(guī)定和要求。 .本書在全面修編時,仍保留了第1版的架構形式,目的是使結構工程師在學理解和應用新的國家標準時,便于和原有版本的國家標準進行比較,有利于∈對新的國家標準的理解和掌握。 本書在修編時,作為附錄增加了《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監(jiān)督規(guī)定》和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兩個文件,同時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涉及的部分結構專業(yè)工程建設標準名稱及條號和重點檢查內容》這個文件。 房屋建筑部分中屬于結構專業(yè)的結構設計強制性條文,可在結構專業(yè)的相關e標準中找到,也可參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強制性條文協調委員會編寫的}年版的《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 同第1版一樣,本書在修編過程中,除了參考國家標準外,也參考了有關資p文獻,在此向這些文獻的編者和作者一并致謝。限于知識和經驗,書中難免有錯、漏和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編者
前言目 錄1.作用在建筑結構上的荷載如何分類?荷載效應如何進行組合?2.作用在建筑結構樓(屋)面上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當如何確定? 3.由于建筑功能不同,不能根據《荷載規(guī)范》確定作用在建筑物樓面上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時應當如何辦74.設計建筑結構樓面梁、墻、柱及基礎時,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當如何折減?5.結構整體計算時,樓面隔墻荷載應當如何正確輸入?6.結構整體計算時,樓梯間的均布荷載應當如何正確輸入? 7.結構整體計算輸入風荷載時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8.建筑物的抗震設防類別應當如何正確劃分?9.不同抗震設防類別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有何區(qū)別? 10.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三水準設防目標是什么? 1 1.建筑結構地震作用計算有哪些原則規(guī)定? 12.建筑結構地震作用計算可采用哪幾種方法? 13.抗震設計計算建筑結構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時,如何合理選擇組合值系數? 14.建筑結構在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彈性時程分析時有哪些規(guī)定? 15.建筑結構的地震影響系數和特征周期如何確定? 16.建筑結構的自振周期、基本周期、設計特征周期、場地卓越周期和場地脈動周期之間有何關系? 17.建筑結構整體計算時,如何合理選取計算振型數? 1 8.抗震設計時,建筑結構的地震作用計算,在什么情況下應考慮偶然偏心的影Ⅷ在什么情況下應計算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 19.抗震設計時,計算地震影響系數所采用的結構自振周期為什么要折減?折減系數如何取值? 20.建筑結構抗震驗算時,為什么要規(guī)定結構任一樓層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數值? 21.突出建筑物屋面的塔樓,其水平地震作用如何計算? 22.6度地震區(qū)的建筑結構是否都不需要進行地震作用計算和截面抗震驗算? 第二章建筑結構設計計算的基本原則第三章結構材料及非結構構件第四章結構布置和結構體系第五章地基與基礎第六章框架結構第七章剪力墻結構第八章框架剪力墻結構第九章筒體結構第十章混合結構第十一章待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第十二章板柱剪力墻結構第十三章異形柱結構附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