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是一本以馬克思主義美學為中心,兼及東西方美學和美學史研究的學術期刊。本期收入的最重要的兩篇文章是譯自《馬克思主義美學文檔》的力作。《馬克思主義美學文檔》是西方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出版和研究的數(shù)據(jù)庫建設項目。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是一本以馬克思主義美學為中心,兼及東西方美學和美學史研究的學術期刊,刊物始終處在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最前沿。該期刊擁有一支高級別的國際、國內(nèi)專家組成的編委會,最近更整合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與上海交大人文學院以及其他高校的研究力量,將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fā)展做出更多貢獻。
目 錄
卷首語
重大課題研究:當代美學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
王 杰 等:
論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
——“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課題申報材料摘錄 1
雅克·朗西埃:
當代藝術與美學的政治(謝卓婷 譯) 19
彼得·墨菲、愛德華多·德·拉·富恩特:
審美資本主義(許嬌娜、黃漫 譯) 41
托尼·克勞利:
雷蒙·威廉斯:語言、歷史與實踐(強東紅 譯) 50
2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石 甜:
社會科學視野下的當代美學研究 63
目 錄
卷首語
重大課題研究:當代美學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
王 杰 等:
論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
——“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課題申報材料摘錄 1
雅克·朗西埃:
當代藝術與美學的政治(謝卓婷 譯) 19
彼得·墨菲、愛德華多·德·拉·富恩特:
審美資本主義(許嬌娜、黃漫 譯) 41
托尼·克勞利:
雷蒙·威廉斯:語言、歷史與實踐(強東紅 譯) 50
2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石 甜:
社會科學視野下的當代美學研究 63
吳娛玉:
當代美學的基本問題與批評形態(tài)研究綜述(國內(nèi)部分) 78
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
王敬慧:
“君子觀”與“人的全面發(fā)展觀”
——中國傳統(tǒng)智慧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契合點 92
肖 朗:
論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復興中的歷史使命 101
張弓、張玉能:
鄧小平與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 之二)
——“二為方針”與反對自由化 107
中華美學傳統(tǒng)研究
勞承萬:
中國古文化“天人合一”中之心性功能與體用論
——兼論中西文化之本義及比較 117
趙建軍:
論后儒學美學的幻象邏輯 255
西方美學
舒開智:
文化領導權視閾下的紅色經(jīng)典改編 269
陳中雨:
正義的本質與正義的建構——《理想國》第1 卷解讀 279
目 錄3
韓振江:
巴迪歐眼中的圣保羅:律法與普遍性的政治
——對《圣保羅:普遍主義的基礎》的解讀 290
朱 軍:
空間轉向:馬克思與海德格爾之間 302
學術訪談
Wang Jie,Tani Barlow
Women, Feminism and
Marxism Aesthetics in 20 Century China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Tani Barlow 314
Tim Wheeler, Yin
Qinghong
Psychology
Aesthetics, Cultural Tradi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Tim Wheeler 326
何信玉:
當代文藝批評的理論分歧與理論自覺——文藝理論家熊元義答客問 340
審美批評
徐 岱:
作為一種文化記憶的敘事——在小說與歷史之間 354
蔡 毅:
論文學與理想 368
周曉燕:
技術意識形態(tài):中國流行音樂中的都市空間、情感幻象和終極身份 376
吳玉萍、陽玉平:
中西文化場閥下的紀錄片二維分析——以紀錄片《中國》為例 385
4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津輝講壇”及其他
書評
孫麗華:
馬克思主義批評家的思考、闡釋與責任
——評《批評家的任務——與特里·伊格爾頓對話》
393
陳立群:
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