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文化視域下的京派文學研究》以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圍繞《大公報》文藝副刊、《水星》、《文學雜志》、《駱駝草》等刊物發(fā)表作品的京派作家為研究對象,深入闡釋其文化韻味、審美理想、人文精神、文體特征、文化淵源等,并將其放置在東西方文化、傳統(tǒng)與現代文化互動的關系中進行研究。在多維文化的視角和空間中,全面展示京派文學的深厚文化內涵。
序
第一章 京派文學與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空間
第二章 朱光潛與京派文學
第三章 汪曾祺與五四文學精神
第四章 論京派小說的現代性意識
第五章 京派小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第六章 京派小說與中國藝術精神
第七章 懸崖邊上的樹——對汪曾祺小說民間文化形態(tài)的一種考察
第八章 瓦雷里與梁宗岱詩學理論建構
第九章 突破與超越——梁宗岱與中國現代詩學體系的現代性
第十章 梁宗岱詩學與中國藝術精神
第十一章 接受與疏離——李健吾與西方印象主義文學批評
第十二章 徘徊在現代與傳統(tǒng)之間——李健吾與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的建構
第十三章 比較文學視野中的詩學理論建構——兼論朱光潛《詩論》的獨創(chuàng)性
第十四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以朱光潛《詩論》為中心的研究
第十五章 李長之與中國現代獨立學術品格——寫在《魯迅批判》出版70周年之際
第十六章 沈從文文學批評論
第十七章 朱光潛、梁宗岱詩學理論比較論
第十八章 貌似而神離——李健吾、沈從文文學批評比較論
他最感興趣的也是具有中和之美的自然風光,因為在那里面孕育著他生命的情感和信念。他的審美理想與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太接近了,他用一種非常平緩的語調來詩意地描述生命中的那份恬淡和舒卷自如。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從容,淹沒了生活的大悲大喜,讀起來恍然與世隔絕,仿佛看見一位文化老人挑開一層厚厚的歷史帷幔在盡情述說。汪曾祺就這樣很有興致地生活在似傳統(tǒng)又非傳統(tǒng)的精神王國里,他對現代社會高度的工業(yè)文明并沒有太大的興趣,而是認真思索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之相協調。在《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一文中,他特別欣羨地提到現代人所需求的心靈慰藉:“我現在明白了,為什么居住在高度現代化城市的人需要度假。他們需要暫時離開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需要安靜,需要清閑!蔽ㄓ性诟挥腥宋臍庀⒌拇笞匀恢,人們才能找到最屬于自己的東西。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昆明的雨》、《初識楠溪江》、《天山行色》、《湘鄉(xiāng)二記》等無不寫得輕巧倩麗,這實在非常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對東方古老文化的依戀和癡迷。汪曾祺還有一些回憶性的散文也在平淡的記敘中彈奏出一種人文理想。例如《跑警報》一文描寫抗戰(zhàn)時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