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七人對談集》由七位建筑師、建筑學者兩兩對談,討論其中一方或彼此的某一個建筑作品,例如柳亦春與王方戟對談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柳亦春和祝曉峰對談朱家角人文藝術館等;被談論的建筑作品都是近年來落成的非常出色的作品(包括青浦青少年活動中心,安亭文體中心,桂香小筑,黎里舊宅改造,朱家角人文藝術館等)。書中除對談文字外,會配以對談涉及建筑作品的照片。
張斌:通過抽象性的思考產生新的具體性這一論述讓我想到抽象和現(xiàn)實的關系。記得西澤立衛(wèi)和石上純也在2008年的一次對談《建筑的方法》中也說到這一問題,他們關注抽象空間融入現(xiàn)實空間的那種力量。對我而言,建筑只有與現(xiàn)實相關才能產生意義,而這種相關性既不能僅靠具體性的感官體驗,也不能只求助于形式、構造、空間等物質性的抽象思辨,而是更多地依靠建筑與環(huán)境、人群、生活的互動來達成。由此而言,是否可以說我們需要一種超越理性與感性分野的抽象性,能夠在一種全新視野的直觀中將建筑與使用者的身體和心靈相連接?我在大舍的一系列實踐中其實是看到了這種體認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