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特殊教育學專業(yè)涉及的不同領域,按照一般基本概念和不同類別殘疾教育及超常教育分為十個分類,匯集各類別相關術語兩千三百余個。新版增加了近年來常用的一些術語,更正了以往容易引起歧義的譯法,補充了特殊教育專業(yè)相關的檢索工具,體現(xiàn)了國內特殊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是特殊教育專業(yè)人士必備的參考工具書。
在《特殊教育辭典》第三版的修訂過程中,原作者樸永馨教授以近八十歲的高齡擔當重任,召集了國內多所高校的諸位青年學者專家,參與到辭典的修訂工作中來。新辭典修改了原有的一些排序方法,使檢索更便捷,分類更合理。第三版匯總了特殊教育專業(yè)辭條兩千三百余個,充分反映了特殊教育學科的發(fā)展與進步。
樸永馨,遼寧沈陽人。1961年畢業(yè)于蘇聯(lián)莫斯科列寧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系。歷任北京第二聾啞學校教導處職員,北京市第四聾啞學校教導主任,北京師范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中國特殊教育研究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從事聾啞學生和智力落后學生的教育和教學活動。主編有《聾童教育概論》、《缺陷兒童心理》,譯有《智力落后學生心理學》。
分類詞目表
一 特殊教育基本概念
二 視力殘疾教育
三 聽力殘疾教育
四 言語和語言殘疾教育
五 智力殘疾教育
六 學習障礙教育
七 情緒和行為障礙教育
八 肢體殘疾和病弱教育
九 多重殘疾教育
十 超常教育
音序索引
英文索引
其他索引
附錄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 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wèi)生計生委和中國殘聯(lián)共同制訂的一個國家行動計劃。2014年1月8日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全文共四部分。總體目標是: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預期到2016年,全國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其他殘疾人受教育機會明顯增加,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y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建立健全財政為主、社會支持、全面覆蓋、通暢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務保障機制,增強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xié)同、各方參與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增強特殊教育的推動能力。提出三大任務:一是提高普及水平,特別是對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逐一安排其接受義務教育。二是加強條件保障,重點是保障特教學校正常運轉和提高辦學水平。三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重點是建立完善的特教學校課程和教材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