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Simulink通信系統建模與仿真實例分析
定 價:39 元
當前圖書已被 10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邵玉斌
- 出版時間:2008/6/1
- ISBN:9787302171324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N914
- 頁碼:
- 紙張:25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通信建模仿真方法和模型驗證技術,并結合作者近年在教學科研中所設計的大量基礎的和較深入的建模仿真實例,重點討論了建模仿真原理和相關的數值計算方法、模擬通信系統、模數轉換、調制與編碼、信道模擬、載波與符號同步、信道均衡、跳頻系統和直接擴頻系統、通信模型正確性評估、仿真數據驗證和數據處理技術等內容,并在仿真實例中展示了科學研究論文和報告所需的數據處理和表現技巧。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類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統仿真課程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綜合性實踐教學的指導材料,還可供通信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教師等作為解決通信系統設計、評估和建模仿真領域實際問題的參考資料。
Matlab語言由于其語法的簡潔性、代碼接近于自然數學描述方式以及具有豐富的專業(yè)函數庫等諸多優(yōu)點,吸引了眾多科學研究工作者,越來越成為科學研究、數值計算、建模仿真以及學術交流的事實標準。Simulink 作為Matlab 語言上的一個可視化建模仿真平臺,起源于對自動控制系統的仿真需求,它采用方框圖建模的形式,更加貼近于工程習慣。目前,Matlab/Simulink 的應用已經遠遠超越了數值計算和控制系統仿真等傳統領域,在幾乎所有理工學科中形成了為數眾多的專業(yè)工具庫和函數庫,日益成為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中日常計算和仿真試驗的工具。
隨著Matlab/Simulink 通信、信號處理專業(yè)函數庫和專業(yè)工具箱的成熟,它們逐漸為廣大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工程師所熟悉,在通信理論研究、算法設計、系統設計、建模仿真和性能分析驗證等方面的應用也更加廣泛。Simulink 可視化仿真工具能夠以非常直觀的方框圖方式形象地對通信系統進行建模,并以“實時”和動畫的方式來將模型仿真結果(如波形、頻譜、數據曲線等)顯示出來,更便于對通信系統的物理概念和運行過程的直觀理解,所以近年來在通信工程專業(yè)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重視和廣泛應用,在理論教學、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及理論和技術前沿的研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本書以通信原理為主線,從系統建模原理和仿真的數值計算方法入手,詳細介紹了 Matlab/Simulink 在通信系統建模和仿真中的應用原理、內容方法和特點,并結合作者在科研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列舉了大量的仿真實例。通過這些實例,以期達到兩個目的:其一是通過系統建模過程使讀者理解Matlab/Simulink 基本建模仿真方法的實質性,以掌握通信系統仿真的思維方法;其二是通過仿真過程和仿真結果分析對基本通信系統原理的理解,并逐漸培養(yǎng)讀者系統建模和設計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本書的特點如下。
(1) 本書重點討論通信工程相關專業(yè)的系統仿真原理和應用,以通信系統構成為主線介紹系統仿真方法,以微分方程的數值求解和概率論為數學基礎,注重介紹通信仿真技術中基礎性的、本質性的內容,并強調仿真的數學原理和方法,而不作為一本Matlab語言或仿真編程的介紹手冊。
理論的學習必須要有實踐的支持,理論的檢驗和驗證也必須通過實踐。數理基礎在通信工程專業(yè)中的地位應當得到重視。系統仿真技術是專業(yè)理論和系統實驗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習通信系統仿真不是學習某個系統仿真軟件的功能,而是在扎實的數理基礎和通信理論基礎上以系統仿真軟件作為工具平臺的實踐活動;谶@種認識,本書沒有系統介紹Matlab/Simulink 軟件的使用方法和編程函數,而是把Matlab/Simulink 視為一種方便的仿真軟件工具在通信系統建模和仿真中加以應用。因此,掌握本書所介紹的系統仿真思想方法也就意味著可以使用任何計算機語言來進行通信系統的建模仿真實踐。
(2) 本書詳細講述了Matlab/Simulink 的建模仿真原理,把S 函數作為掌握Simulink 仿真的根本,并將Simulink 可視化建模和Matlab 語言編程統一起來,還通過眾多的實例,加強了對仿真手段、思想方法以及系統原理等抽象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讀者可以通過運行這些實例或改變實例中系統模塊的參數來進行實驗,甚至可以在這些實例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復雜的系統模型。
(3) 本書在內容編排上注意由淺入深,逐本求源,由普遍方法論到實際建模實驗,由通信單元模塊的建模到綜合系統仿真,循序漸進,便于閱讀和學習。本書以Matlab/Simulink 作為實驗平臺,對通信系統建模的數學原理講述得比較詳細,重視數理基礎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注重原理的論述,授人以漁,特別注重講解通信系統建模和仿真理論中根本性的和基礎性的內容。
(4) 鑒于通信系統仿真涉及的內容廣泛,對數學基礎的要求和通信基本理論的理解要求較高,又特別強調矩陣數值計算方法的編程實現能力,因此在每章末尾總結了主要內容并對相關的參考資料進行了綜述,以便讀者進一步深入學習相關內容時參考。
本書共分8章。
第1章概述了通信系統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對仿真建模的意義、模型的類型以及仿真的數學方法進行了論述。
第2章是本書的基礎,主要介紹了Matlab/Simulink 編程和建模仿真的原理,并通過大量的實例演示了應用Matlab/Simulink 建模仿真的方法、關鍵問題和處理技巧。希望通過這些實例和實驗使讀者對Matlab/Simulink 的建模和仿真有一個實質性的理解。
第3章以通信系統的基本構造為主線,對通信系統基本模塊的原理和建模方法進行了討論,并介紹了Matlab/Simulink 通信工具箱和信號處理工具箱中的常用模塊及其原理和使用方法。以這些基本模塊為元素,給出了通信系統中從信源、調制、信道到接收解調、同步等基本單元的仿真實例。
第4章簡要闡述了通信系統整體構架和層次化建模的思想要點,比較了模擬通信系統和數字通信系統的仿真框架和兩者的異同點,并討論了描述通信系統質量和性能的主要指標。
第5章對模擬通信系統的建模和仿真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包括對調幅廣播波形和頻譜、傳輸、接收機自動增益控制原理和性能、檢波和解調、單邊帶通信機、調頻立體聲系統以及彩色電視信號和系統的仿真實例。對模擬通信系統運行原理的理解能力可以視為無線電和電子工程師最基本的專業(yè)素質的衡量。
第6章討論了模擬信號數字化問題的原理和仿真實例,內容包括采樣定理的原理性仿真、A/D 轉換、非均勻量化的原理和性能仿真、PCM 編解碼過程、自適應PCM 以及增量調制的原理仿真和性能結果等。
第7章以數字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和一些較深入的問題為研究對象,討論了以誤碼率為性能指標的蒙特卡羅仿真建模方法,基帶數據傳輸的碼型設計與仿真,基帶帶限傳輸系統、眼圖以及信道均衡問題,數字調制的波形和頻譜仿真問題等,并以仿真實例介紹了擴頻抗干擾系統的原理和性能分析,包括直接序列擴頻系統和跳頻系統的仿真實例。
第8章討論了通信系統模型評估和仿真結果的正確性驗證等問題,較詳細地介紹了蒙特卡羅仿真方法的實現要點、隨機數的產生、各種隨機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討論了以數理統計方法為主的模型和仿真數據評估方法、插值和擬合等實驗數據處理方法等,對蒙特卡羅仿真方法的試驗精度等方面進行了性能分析。
全書所有實例的模型文件和程序代碼都已在Matlab(R13)版本下調試通過。另外,本書還提供了一個電子教案。讀者需要具有微積分、概率與統計、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和通信原理的背景知識。
本書計劃學時為40 學時,課堂重點是講述通信系統仿真的概念、方法和實例應用,而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本書的眾多實例以及各章思考題來加深對仿真方法的掌握。建議讀者在理解仿真原理的基礎上,對本書列舉的實例給出自己的仿真模型和設計參數,然后與本書的模型和程序結果進行對比,這樣比單純運行、研究實例模型將更能夠激發(fā)讀者的創(chuàng)造力,也更具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本書給出的思考題一般是對實例問題的深化或拓展以及對正文的補充,許多思考題在仿真條件、系統建模上給讀者預留了很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解答可以靈活多樣。
感謝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的Yuan Jinhong教授,在我做訪問學者期間,他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研究環(huán)境。我在與他以及他的同事的學術交流中得到了許多啟迪,促成了本書的完成。
本書在成書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專家、教授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是在與徐明遠教授、姚紹文教授、龍華教授、劉增力副教授等前輩和專家的交流中深受教益。在本書的寫作和相關課程教學和輔導工作中還得到了宋耀蓮、楊秋萍、朵琳老師的幫助和支持,龍洋、吳熹等研究生也幫助完成了本書部分章節(jié)的校閱工作,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魏江江編輯對本書的策劃、編輯和校對付出了辛苦勞動,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后要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本書是不能完成的。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統仿真課程的教材或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的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等綜合性實踐教學的指導材料。
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不僅僅是對通信理論的驗證手段,也日益成為通信新理論研究、新協議、新算法開發(fā)和系統總體設計的重要實驗研究途徑,因此,本書所介紹的系統仿真思想方法對于從事通信系統設計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也具有很高參考價值。
第1章通信系統仿真的原理和方法論
1.1通信系統仿真的現實意義
1.2計算機仿真的過程
1.2.1系統仿真的數學基礎
1.2.2計算機仿真的一般過程
1.3通信系統模型的分類
1.3.1按照系統層次分類
1.3.2按照信號類型分類
1.3.3按照系統特征分類
1.4通信系統仿真的方法
1.4.1基于動態(tài)系統模型的狀態(tài)方程求解方法
1.4.2基于概率模型的蒙特卡羅方法
1.4.3混合方法
1.5通信系統仿真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1.6系統建模仿真方法與仿真工具
1.6.1系統建模仿真方法與仿真工具的關系
1.6.2仿真環(huán)境的構成和要求
1.6.3常用仿真工具的選擇
1.7小結與文獻綜述
1.8思考題
第2章Matlab/Simulink系統建模和仿真基礎
2.1Matlab編程仿真的方法
2.1.1概述
2.1.2靜態(tài)系統的Matlab編程仿真
2.1.3連續(xù)動態(tài)系統的Matlab編程仿真
2.1.4離散動態(tài)系統的Matlab編程仿真
2.1.5基于數據流和基于時間流的仿真方法
2.2Simulink仿真基礎
2.2.1系統模型的方程和圖形化描述
2.2.2Simulink仿真平臺
2.2.3構建一個簡單的Simulink仿真系統
2.2.4Simulink子系統構建、封裝和自定義模塊庫
2.3Simulink的工作原理——S函數
2.3.1S函數的工作原理
2.3.2用Matlab語言編寫S函數
2.4用S函數編寫Simulink基本模塊
2.4.1信源模塊
2.4.2信宿和信號顯示模塊
2.4.3信號傳輸模塊
2.5Simulink仿真的數據結構和編程調用方法
2.5.1Simulink中數據流的向量和矩陣形式
2.5.2Simulink中數據結構的轉換
2.5.3Simulink與Matlab的交互
2.5.4編程調用仿真模型
2.6Simulink在電子與通信系統仿真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2.6.1系統仿真速率的設計和選擇
2.6.2并/串轉換和混合速率系統仿真
2.6.3不同層次的仿真模型
2.6.4用Simulink求解方程
2.6.5同一數學模型的多種計算機仿真實現方法
2.7聲卡在Simulink仿真模型中的應用
2.7.1Matlab與聲卡的接口函數
2.7.2Simulink與聲卡的接口模塊
2.7.3在Simulink中組建虛擬儀器
2.8小結與文獻綜述
2.9思考題
第3章基本通信模塊的建模與分析
3.1濾波器模型
3.1.1濾波器的類型、參數指標與設計
3.1.2濾波器的實現
3.2信源模型
3.2.1確定信源
3.2.2偽隨機碼源
3.2.3統計信源——噪聲源
3.3信號參數的測量和分析
3.3.1信號的能量和功率
3.3.2信號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
3.3.3離散時間信號的統計參數
3.3.4信號的頻域參數
3.4信道模型
3.4.1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
3.4.2帶限加性噪聲信道
3.4.3離散時間信道指標的定量計算
3.4.4錯誤概率信道
3.5調制與解調
3.5.1調制的通帶和基帶模型
3.5.2模擬調制與解調模型
3.5.3數字調制與解調模型
3.6鎖相環(huán)和載波提取
3.6.1鎖相環(huán)的構成和建模仿真
3.6.2用于載波提取的鎖相環(huán)仿真
3.6.3鎖相頻率合成器的仿真
3.7小結與文獻綜述
3.8思考題
第4章構建通信系統仿真模型
4.1通信系統的基本模型
4.1.1模擬通信系統基本模型
4.1.2數字通信系統基本模型
4.2通信系統主要性能指標
4.3通信系統建模的要點
4.4小結和文獻綜述
4.5思考題
第5章模擬通信系統的建模仿真
5.1調幅廣播系統的仿真
5.2調幅的包絡檢波和相干解調性能仿真比較
5.3頻分復用和超外差接收機的仿真模型
5.4自動增益控制(AGC)原理與仿真
5.5調頻立體聲廣播系統的建模仿真
5.5.1調頻立體聲廣播的信號結構和仿真模型
5.5.2調頻立體聲接收機模型
5.6單邊帶調幅系統的建模仿真
5.6.1希爾伯特變換
5.6.2單邊帶調幅與解調原理
5.6.3一個簡化的單邊帶電臺仿真
5.7彩色電視系統的建模仿真
5.7.1電視掃描原理的仿真
5.7.2彩色電視信號的構成和頻譜仿真
5.7.3簡化的彩色電視接收機仿真
5.8小結與文獻綜述
5.9思考題
第6章模擬信號數字化
6.1采樣定理的原理仿真
6.2A/D和D/A轉換器的仿真
6.3PCM編碼和解碼
6.3.1信號的壓縮和擴張
6.3.2PCM編碼和解碼
6.4DPCM編碼與解碼
6.5增量調制
6.6小結與文獻綜述
6.7思考題
第7章數字通信系統的建模仿真
7.1二進制傳輸的錯誤率仿真
7.2基帶傳輸碼型設計
7.2.1二電平碼
7.2.2三電平碼
7.3帶限基帶傳輸系統的仿真
7.3.1眼圖和無碼間串擾波形
7.3.2基帶傳輸系統的仿真
7.3.3定時提取系統的仿真
7.3.4信道的時域均衡
7.4數字調制的仿真
7.4.1信號的向量表示
7.4.2數字調制信號的向量表示和仿真
7.5擴頻系統的仿真
7.5.1偽隨機碼的產生
7.5.2直接序列擴頻系統
7.5.3跳頻擴頻系統
7.6小結與文獻綜述
7.7思考題
第8章通信系統建模仿真的評估
8.1概述
8.2概率模型和蒙特卡羅方法
8.3隨機數的產生和常用隨機分布
8.3.1均勻分布隨機數的產生
8.3.2產生其他常用隨機分布的方法
8.3.3產生任意指定區(qū)間上的均勻分布
8.3.4三角分布
8.3.5指數分布
8.3.6標準正態(tài)分布
8.3.7指定均值和方差的正態(tài)分布
8.3.8對數正態(tài)分布
8.3.9柯西分布
8.3.10χ2分布
8.3.11瑞利分布
8.3.12廣義瑞利分布(χ分布)
8.3.13賴斯分布和廣義賴斯分布
8.3.14Γ分布
8.3.15Beta分布
8.3.16Erlang分布
8.3.17兩點分布
8.3.18二項分布
8.3.19負二項分布
8.3.20幾何分布
8.3.21超幾何分布
8.3.22泊松分布
8.3.23t分布
8.3.24F分布
8.4隨機分布的辨識和參數估計
8.4.1概率密度函數對比——直方圖估計法
8.4.2概率分布的假設檢驗和參數估計
8.5蒙特卡羅仿真的精度分析
8.5.1蒙特卡羅仿真次數和精度的關系
8.5.2蒙特卡羅仿真次數的序貫算法
8.6仿真結果的數據處理
8.6.1插值
8.6.2擬合
8.7小結與文獻綜述
8.8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