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零基礎讀者為核心,系統(tǒng)、全面地講解了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應用場景及工具使用等內容,引領讀者在認知與實踐層面理解人工智能,為后續(xù)深入研究與多元應用奠定基礎。本書采用“概念原理+工具應用+價值思考”的結構進行講解。本書共9章,包括AI認知基礎模塊(認識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工作原理);核心應用模塊(大語言模型及提示詞工程、智能體、數字人、AI繪圖及AI作曲);倫理與價值延伸模塊(AI倫理:人工智能的正反面、AI價值觀:AI時代,我們何去何從)。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參考書。
1. 面向文科學生人工智能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需求以及零基礎人群的學習需求編寫,市場需求高,受眾廣;
2. 內容全面,涵蓋人工智能概念、原理、人工智能在各場景中的應用以及實踐等內容,全方位介紹了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充分滿足讀者的學習需求;
3. 難度適宜,可滿足讀者的入門需求,讓其對人工智能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應用于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
4. 撰寫風格簡單輕松,逐步帶領讀者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
5. 實訓活動豐富,全書共27個實訓,通過豐富的實訓活動提升讀者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及應用能力;
6.配套資源豐富,全方位助力教學。
潘虹,畢業(yè)于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計算機應用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技術。近15年,歷任省級圖形藝術實驗示范中心副主任,曾主持參與四川省實驗示范教學中心項目2項、教育部產學研項目多項、校與校之間聯合辦學項目、院級項目等,積累了豐富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及數字媒體技術方面的應用能力。授課中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認知和實操能力,讓學生就業(yè)具有匹配崗位技能的能力。
AI 認知基礎模塊
第 1 章 認識人工智能 2
1.1 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 3
1.1.1 游戲人機 3
1.1.2 智能腦機 4
1.1.3 智能體育裁判 4
1.1.4 無人酒店 5
1.1.5 手機智能體 5
1.1.6 網購智能推薦 6
1.1.7 智能音箱 7
1.1.8 智能駕駛汽車 7
1.1.9 無人機配送 8
1.1.10 AI用于科研 9
1.2 人工智能基礎概念 9
1.2.1 人工智能的概念 10
1.2.2 人工智能的主流學派 10
1.2.3 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的關系 11
1.3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程 12
1.3.1 人工智能發(fā)展概述 12
1.3.2 探索期(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末) 13
1.3.3 弱人工智能期(20世紀80年代初—21世紀10年代初) 13
1.3.4 強人工智能期(21世紀10年代至今) 14
1.3.5 我國人工智能重要發(fā)展事件 15
1.4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簡述 16
1.4.1 AIGC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16
1.4.2 AIGC的定義 16
1.4.3 內容創(chuàng)作的定義及發(fā)展歷程 16
1.4.4 AIGC的主要應用領域 17
1.5 人工智能的展望 20
1.5.1 超人工智能 20
1.5.2 人工智能的潛在應用領域 21
1.5.3 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23
1.6 正確使用人工智能 23
1.6.1 掌握學習人工智能的方法 23
1.6.2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24
1.6.3 參與人工智能活動 24
1.6.4 批判性地看待人工智能 25
上機實訓——體驗大模型工具 25
思考與練習 26
任務實訓 27
任務實訓1——利用豆包實現文生圖功能 27
任務實訓2——利用豆包實現文字生成音樂功能 27
第 2 章 人工智能工作原理 29
2.1 人工智能三大要素 30
2.2 算法 32
2.2.1 機器學習 32
2.2.2 神經網絡 35
2.2.3 深度學習 36
2.2.4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的關系 38
2.3 算力 39
2.3.1 CPU與GPU 39
2.3.2 算力與算法的關系 39
2.4 數據 40
2.4.1 人工智能數據的概念 40
2.4.2 數據的標注處理 40
2.4.3 數據的作用 41
上機實訓——體驗百度AI車輛檢測算法 43
思考與練習 43
任務實訓 44
任務實訓1——體驗百度手寫文字識別算法 44
任務實訓2——體驗百度評論情感傾向分析算法 44
核心應用模塊
第 3 章 大語言模型及提示詞工程 47
3.1 大語言模型概述 48
3.1.1 大語言模型的定義 48
3.1.2 大語言模型的特點 48
3.1.3 大語言模型工作原理 50
3.2 大語言模型的產品及應用 51
3.2.1 大語言模型的主流產品 51
3.2.2 大語言模型的應用領域 55
3.3 提示詞工程概述 56
3.3.1 提示詞工程的定義 56
3.3.2 設計提示詞的六個方法 57
3.3.3 與大語言模型對話的三個技巧 60
3.4 大語言模型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 62
3.4.1 大語言模型的常見缺點 62
3.4.2 大語言模型的合規(guī)使用 64
3.4.3 大語言模型的最新發(fā)展趨勢 64
上機實訓——使用DeepSeek生成文章摘要 65
思考與練習 66
任務實訓 67
任務實訓1——使用DeepSeek生成多段對話腳本 67
任務實訓2——使用DeepSeek生成包含不同語氣與風格的文字 68
第 4 章 智能體 69
4.1 智能體概述 70
4.1.1 智能體的定義與基本特征 70
4.1.2 智能體與傳統(tǒng)軟件的區(qū)別 72
4.1.3 智能體的工作原理 73
4.2 智能體平臺與應用場景 73
4.2.1 智譜清言智能體中心 74
4.2.2 文心智能體平臺 74
4.2.3 智能體的應用場景 75
4.3 創(chuàng)建自己的智能體 79
4.3.1 智能體的創(chuàng)建流程及實踐 79
4.3.2 智能體的創(chuàng)建與優(yōu)化技巧 85
4.4 智能體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86
4.4.1 智能體的優(yōu)勢 86
4.4.2 智能體帶來的挑戰(zhàn) 86
4.5 智能體的未來發(fā)展 87
上機實訓——創(chuàng)建短視頻文案編寫智能體 88
思考與練習 89
任務實訓 90
任務實訓1——創(chuàng)建AI學習助手智能體 90
任務實訓2——創(chuàng)建AI旅行規(guī)劃助手智能體 91
第 5 章 數字人 92
5.1 數字人概述 93
5.1.1 數字人的定義及分類 93
5.1.2 數字人的應用場景 94
5.2 創(chuàng)建數字人視頻 96
5.2.1 數字人視頻的創(chuàng)建流程及實踐 97
5.2.2 數字人視頻的優(yōu)化技巧 99
5.3 數字人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101
5.3.1 數字人的優(yōu)勢 101
5.3.2 數字人面臨的挑戰(zhàn) 103
5.4 數字人的未來展望 104
5.4.1 數字人如何改變商業(yè)形態(tài) 104
5.4.2 數字人的發(fā)展趨勢 105
上機實訓——創(chuàng)建口播數字人視頻 106
思考與練習 107
任務實訓 108
任務實訓1——調整數字人配音參數并提升表達效果 108
任務實訓2——進行個性化數字人場景設置與封面設計 108
第 6 章 AI 繪圖 110
6.1 AI繪圖概述 111
6.1.1 AI繪圖的定義 111
6.1.2 AI繪圖的工作原理 112
6.2 AI繪圖的應用領域 114
6.2.1 藝術創(chuàng)作 114
6.2.2 市場營銷 115
6.2.3 影視制作 115
6.3 AI繪圖工具 116
6.3.1 常見的AI繪圖工具 116
6.3.2 案例分享:使用豆包快速
生成Logo 120
6.4 AI繪圖提示詞的編寫 121
6.4.1 提示詞編寫方法 122
6.4.2 案例分享:使用騰訊智影
創(chuàng)作山水畫 123
6.5 AI繪圖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126
6.5.1 AI繪圖的優(yōu)勢 126
6.5.2 AI繪圖帶來的挑戰(zhàn) 127
6.6 AI繪圖的未來 128
6.6.1 AI繪圖在藝術領域的潛力 129
6.6.2 AI繪圖的發(fā)展趨勢 130
上機實訓——生成微信公眾號文章配圖 131
思考與練習 131
任務實訓 132
任務實訓1——生成學生會社團招新海報 132
任務實訓2——生成電商產品宣傳圖 133
第 7 章 AI 作曲 134
7.1 AI作曲概述 135
7.1.1 AI作曲的定義 135
7.1.2 AI作曲的工作原理 136
7.2 AI作曲的應用場景 137
7.2.1 音樂創(chuàng)作 137
7.2.2 廣告配樂 137
7.2.3 音樂療愈 138
7.2.4 個人創(chuàng)作 138
7.3 創(chuàng)作自己的AI音樂 139
7.3.1 常見的AI作曲平臺 139
7.3.2 案例分享:創(chuàng)作一段簡單的旋律 140
7.4 AI作曲提示詞 141
7.4.1 如何編寫有效的AI作曲提示詞并完成配置 141
7.4.2 案例分享:從編寫提示詞到生成完整的音樂作品 142
7.5 AI作曲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 144
7.5.1 AI作曲的優(yōu)勢 144
7.5.2 AI作曲帶來的挑戰(zhàn) 145
7.6 AI作曲的未來 146
7.6.1 AI作曲在音樂產業(yè)的潛力 146
7.6.2 AI作曲的發(fā)展趨勢 147
上機實訓——為短視頻制作卡點音樂 148
思考與練習 149
任務實訓 149
任務實訓1——利用海綿音樂生成活動預告短視頻背景音樂 149
任務實訓2——利用海綿音樂生成助眠音樂 150
倫理與價值延伸模塊
第 8 章 AI 倫理:人工智能的正反面 152
8.1 人工智能時代的隱私保護 153
8.1.1 了解個人隱私數據的種類及其收集方式 153
8.1.2 數據隱私相關設置 154
8.1.3 安全性與加密技術 155
8.1.4 批判性思維與信息篩選 156
8.2 提防AI的“偏見” 156
8.2.1 AI偏見的定義與來源 156
8.2.2 AI偏見的識別與應對 157
8.2.3 未來的解決方案 157
8.3 合法合規(guī)地使用AI 158
8.3.1 AI在社會中的角色 158
8.3.2 合法合規(guī)地使用AI的重要性 158
8.3.3 如何合法合規(guī)地使用AI 159
上機實訓——分析小紅書和今日頭條的內容推薦策略 160
思考與練習 160
任務實訓 161
任務實訓1——隱私泄露風險自查 161
任務實訓2——解析自媒體新聞的真實性 162
第 9 章 AI 價值觀:AI 時代,我們何去何從 163
9.1 AI時代的挑戰(zhàn)與機遇 164
9.1.1 AI對就業(yè)市場的影響 164
9.1.2 人類與AI的協(xié)作關系 164
9.1.3 未來職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165
9.2 AI時代的適應與調整 166
9.2.1 適應AI時代的變化 166
9.2.2 學習新技能 167
9.2.3 終身學習 168
9.3 AI的社會展望 169
9.3.1 AI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169
9.3.2 AI促進社會進步 169
9.3.3 AI與人類理想的結合 170
上機實訓——用AI輔助繪制“未來職業(yè)藍圖” 171
思考與練習 172
任務實訓 173
任務實訓1——使用AI工具制定學習路徑 173
任務實訓2——利用AI工具構建個人品牌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