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編寫團隊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等名校的教師組成,他們憑借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對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精心挑選并詳細闡述了生物學中的 100 個核心概念。在概念釋義部分和概念解讀部分,作者不僅提供了精準的定義,還運用生動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實例,幫助讀者更輕松地理解這些概念。概念應用部分則展示了這些概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運用,使讀者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最后,通過精心設計的例題,讀者可以檢驗自己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并通過實踐鞏固所學知識。
		
	
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海淀區(qū)生物教研員、北京市特級教師等眾多名師精心編制;
系統(tǒng)搭框架,精準劃重點,高效講方法,科學溯本源;
一本書涵蓋生物學核心知識點、考點和典型例題。
柳忠烈,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北京市特級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書和教師教學用書核心作者,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生物學教材研究)兼職研究員。他主編了多部教學指導叢書,并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
和淵,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骨干教師,海淀區(qū)學科帶頭人,全國“十三五”規(guī)劃基金課題主持人,《生物學通報》編委。
杜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級生物教師、高二年級生物備課組長,海淀區(qū)級學科帶頭人,人大附中生物競賽教練,曾入選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教練組,主持并參與多項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擔任海淀區(qū)兼職教研員,參與海淀區(qū)高考模擬試題命制工作。
陳靜雯,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F(xiàn)任北京市三帆中學生物教師,西城區(qū)骨干教師。擁有多年備課組長經(jīng)驗,并曾擔任西城區(qū)兼職教研員,參與區(qū)級生物學考命題工作。
葛曉,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海淀區(qū)骨干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曾參與編寫《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指導》《初中生物學教科書教學設計與指導》等書。
李瑤,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北京市第四中學一級教師,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新教材培訓專家,曾編寫生物學教材《生命安全與健康》《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師教學用書》《人教版初中生物學素養(yǎng)教案》《什么是初中生物》等書。
戚迪,中國人民附屬中學生物教師,中國科學院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海淀區(qū)骨干教師。主持海淀區(qū)“十四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參與《義務教育生物學課標解讀(2022年版)》及教材教參編寫。
王肖月,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生物教師,曾參與編寫《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指導》《高中生物學深度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等書。
目 錄 
1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001
1.1 細胞 001
1.2 細胞分裂 003
1.3 細胞分化 005
1.4 組織 007
1.5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009
2 植物的生活 011
2.1 胚 ..011
2.2 根尖 013
2.3 芽015
2.4 花和果實 017
2.5 傳粉和受精 .. 019
2.6 導管和篩管 .. 022
2.7 蒸騰作用 024
2.8 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026
2.9 光合作用 029
2.10 呼吸作用032
2.11 碳氧平衡033
3 生物與環(huán)境(初級篇) 036
3.1 生態(tài)因素 036
3.2 生態(tài)系統(tǒng) 038
3.3 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 041
3.4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043
3.5 生物圈044
4 人體生理與健康 .. 046
4.1 生殖系統(tǒng) 046
4.2 青春期048
4.3 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050
4.4 消化和吸收 .. 052
4.5 合理營養(yǎng) 054
4.6 呼吸系統(tǒng) 057
4.7 呼吸運動 059
4.8 血液 061
4.9 血管 063
4.10 心臟 065
4.11 血液循環(huán)068
4.12 排泄 071
4.13 近視眼 .. 073
4.14 耳蝸 076
4.15 神經(jīng)元 .. 078
4.16 腦 .. 080
4.17 反射和反射弧 .. 082
4.18 激素調(diào)節(jié)085
5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 088
5.1 運動系統(tǒng) 088
5.2 先天性行為 .. 091
5.3 學習行為 092
5.4 社會行為 095
6 生物多樣性 .. 098
6.1 無脊椎動物 .. 098
6.2 脊椎動物 100
6.3 細菌 103
6.4 真菌 105
6.5 菌落 108
6.6 病毒 .110
6.7 原核生物 .113
6.8發(fā)酵 .115
6.9生物分類 .117
6.10生物多樣性 121
7 遺傳與進化 .. 123
7.1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123
7.2 變態(tài)發(fā)育 125
7.3 胚盤 126
7.4 遺傳和變異 .. 128
7.5 性狀和相對性狀 .. 130
7.6 性別決定 131
7.7轉基因技術 .. 134
7.8化石 135
8 健康地生活 .. 138
8.1 傳染病138
8.2 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139
8.3 免疫規(guī)劃 141
8.4 處方藥和非處方藥143
8.5 急救方法 145
9 分子與細胞 .. 148
9.1 生物大分子 .. 148
9.2 蛋白質150
9.3 核酸 151
9.4 細胞膜153
9.5 細胞器155
9.6 被動運輸 158
9.7 主動運輸 160
9.8 胞吞與胞吐 .. 163
9.9 酶165
9.10 ATP167
9.11 細胞周期169
10 遺傳與變異 .. 172
10.1顯性與隱性 172
10.2生殖細胞174
10.3 自交與雜交 175
10.4 DNA 的結構177
10.5 DNA 的復制179
10.6 遺傳信息的轉錄 182
10.7 遺傳信息的翻譯 184
10.8 基因突變186
10.9 人類遺傳病 188
11 內(nèi)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191
11.1 內(nèi)環(huán)境 .. 191
11.2 人的大腦193
11.3 分級調(diào)節(jié)195
11.4 突觸197
11.5 血糖平衡199
11.6 植物激素201
12 生物與環(huán)境(進階篇). 204
12.1 種群 204
12.2 “J”形增長和“S”形增長 206
12.3 生物群落207
12.4 群落演替210
12.5 物質循環(huán)212
12.6 能量流動213
12.7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 215
12.8 生態(tài)工程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