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80后”的視角,將“西村”作為載體,通過村莊的四至、村莊的四時、村莊的節(jié)日、人生的四事、村莊的支持體系和從村莊走向縣城等六個方面描述40多年來華北農村發(fā)生的產業(yè)轉型和生活革命。規(guī);a弱化了“農”的底色,以農業(yè)生產為基礎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逐漸消失。人口流動消解了村莊的社會結構,年味兒變淡、民俗式微、規(guī)則弱化,外在的力量和意識重塑村莊。走向縣城,是大部分村民的努力方向。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到了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市場化的洪流中,影響乃至改變了村莊的命運。
李寬,社會學博士,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社會學教研部副教授。主要從事黨的建設、基層治理和城鄉(xiāng)發(fā)展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在《中國研究》《文化縱橫》《開放時代》等刊物發(fā)表論文、調查報告多篇,出版有《特色小鎮(zhèn)》《以地為媒:城鎮(zhèn)化的實踐機制研究》
《田園五鎮(zhèn):長三角一體化中的鄉(xiāng)村振興》等著作。
第一章.村莊的四至 001第一節(jié).村莊的歷史 001大禹治下的土地 001
天子賜名的村莊 004
國君乞食的地方 010
第二節(jié).村莊的空間 015中心—邊緣結構 015
村莊的東西走向 018
玉皇廟和土地廟 024
第三節(jié).村莊的社會結構 030親屬制度與認同單位 030
村民之間的矛盾 037
村莊的政治 045
第二章.村莊的四時 053第一節(jié).不進家門的主糧 053記憶深刻的麥收 054
消失的草編工藝 062
作為經濟作物的玉米 066
第二節(jié).逐漸消失的雜糧 070繁忙的秋收不再有 070
春夏雜糧難覓蹤影 077
秋耕秋種日益簡單 084
第三節(jié).農業(yè)轉型與務工 088家里干凈了許多 088
失敗的農業(yè)轉型 097
只能外出務工 103
第三章.村莊的節(jié)日 109第一節(jié).最為重要的春節(jié) 110翹首企盼的過年 110
充滿儀式感的磕頭 113
變淡的年味兒 119
第二節(jié).稀里糊涂的小節(jié) 124念念不忘的三月會 124
誰去請人唱大戲 128
不明就里的節(jié)日 132
第三節(jié).走親禮物與禮節(jié) 139走親戚的禮物 139
打不盡的酒官司 145
走親的快速化與統(tǒng)一化 149
第四章.人生的四事 155第一節(jié).讓人向往的結婚 155激動人心的結婚儀式 155
添小孩也是大事 167
娶妻難與高彩禮 174
第二節(jié).有時要面對的離婚 177感到丟人的離婚 177
越來越多的離婚 182
不會生活的年輕人 190
“二婚”的孩子們 192
第三節(jié).原應是向死而生 193沉重而深刻的喪事 193
生死相爭的墳地 201
欲說還休的殯葬改革 205
第五章.村莊的支持體系 211第一節(jié).村莊的手藝人 211為生活而忙碌的匠人 211
村莊的文藝能手 224
離不開的這神那仙 234
第二節(jié).村莊的教育 239不記得學習的小學 239
輟學之后干什么 246
退出歷史舞臺的民辦教師 250
第三節(jié).村莊的工商業(yè) 253被超市取代的代銷點 253
逐漸消失的“經紀人” 259
長不大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262
第六章.從村莊走向縣城 271第一節(jié).快速擴張的縣城 271難以進入的老縣城 271
扶搖直上的新縣城 277
誰在縣城買房 286
第二節(jié).發(fā)展緩慢的集鎮(zhèn) 291擁有行政和教育功能的集鎮(zhèn) 291
缺失經濟功能的集鎮(zhèn) 297
從未合并過的鄉(xiāng)鎮(zhèn) 299
第三節(jié).逐漸被抽離的村莊 303傳統(tǒng)而封閉的村莊 303
也曾建設過的村莊 307
誰還會留在村莊 314
第七章.結論與討論 319
后.記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