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及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歷史研究、文物研究、碑志研究、遼海文博等欄目,刊登以遼金史研究為主的原創(chuàng)性學術論文45篇,總字數(shù)76萬字。其中,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論文2篇,包括再論遼代墓葬的分區(qū)——以遼代帝陵及遼五京道行政區(qū)劃為視角等;歷史研究論文21篇,多結合傳世文獻史料和考古資料對遼金史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探討;文物研究論文6篇,對近年出土的遼金文物進行深入分析;碑志研究論文11篇,該專欄為本書的常設特色欄目;遼海文博論文5篇,是對文博行業(yè)發(fā)展有較高價值的研究。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再論遼代墓葬的分區(qū)——以遼代帝陵及遼五京道行政區(qū)劃為視角/林棟(3)
長春市東照地遺址考古發(fā)掘遺存年代性質辨析/孟慶旭 趙里萌(22)
歷史研究
石刻資料印證遼代后族婚姻特點/史風春(33)
遼代外戚蕭興言家族述論/都興智(44)
遼代蕭和家族學術史研究/范文麗(51)
遼代生女真完顏部官制研究/王 嶠(62)
舊韻與新風:遼代玉田韓氏的祖先記憶與譜系構建/石 鵬(71)
殊途同歸:遼代皇族番漢姓氏研究/孫鵬飛(85)
契丹部族的“各有分地”及都庵山所在之我見——與《牧場與契丹人的政治》一文商榷/葛華廷(93)
環(huán)境史視野下遼代北疆駐防區(qū)軍民生計活動芻議/夏宇旭(105)
《遼史?耶律化哥傳》補正——以《遼史》相關記載為中心/王雷 趙少軍(116)
遼代“射鬼箭”考論/姚慶(126)
遼朝遣使酖殺小梁太后緣由與夏遼關系走向研究/陳德洋(136)
遼漢臣世系表新補/馬卉(149)
“同工異曲”——契丹、女真君位繼承制度的演變與異同/李元昊(158)
三交史視域下金代女真人、漢人的遷移與民族交融/劉月鵬(180)
金朝諫議制度研究述評/丁瑜(194)
金代蒲與路轄設猛安謀克名號叢考/王俊錚(206)
金朝“護衛(wèi)將軍”含義辨析/張寶珅(216)
金承安五年進士武洵直考/羅智文(221)
《金史》所載“完顏斡賽”名字訛誤探析/馬業(yè)杰(227)
市場貿易:金代社會日常飲食重要來源/黃甜 黃超(237)
金元之際河北真定史氏家族研究綜述/王子熙(245)
文物研究
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玉組佩紋樣解讀——以“生肖紋”“五毒紋”為中心/楊婷(255)
法庫葉茂臺七號遼墓四神石棺圖像研究/趙妤(265)
試析遼葫蘆形陶瓷器/古莉莎(278)
遼代文物流失海外狀況調查——以大英博物館為例/程倩 陳璐 華聯(lián)劍(291)
本溪千金溝金代銅錢窖藏主人商兌/馬業(yè)杰(305)
六聘山天開寺考/楊亦武(314)
碑志研究
與《耶律公迪墓志為贗品》一文商榷/李學良 葛華廷 王玉亭(337)
《遼代墓志校注》補正/李宇峰(342)
遼代女性墓志概述/都惜青 李宇峰(361)
遼寧新出遼代漢文石刻敘錄/齊 偉(374)
遼代《高嵩墓志》《高元墓志》再點校/李強 陳術石(389)
遼代于瑩墓志考釋/周峰(402)
遼代《石延祚墓志銘》探微三題/范陳鑫(407)
中日學者考釋“遼圣宗陵經幢殘石”再發(fā)覆/李秀蓮 呂思琦(414)
遼寧省遼陽市馬家莊遼墓出土石函文字考證/李智裕(427)
山東金代碑刻的文獻價值/劉賽飛 宮浩然(432)
滄州河口金元水利古碑考/李浩楠(441)
遼海文博
鴻篇巨制《遼代文化》/滿珠爾乎(453)
《〈塔子溝紀略〉校注》正誤/陳守義(458)
中國巖畫斷代方法的回顧與展望/李斯琪 肖曉鳴(473)
遼西山地及沿海走廊地區(qū)漢代墓葬研究/陳建伊(483)
試論義縣奉國寺的數(shù)字化保護與利用/何婧彤 么乃亮(499)
《遼金歷史與考古》征稿啟事(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