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劉秀,眾所周知,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東漢的開國之君,也是漢朝的延續(xù)者?梢院敛豢鋸埖卣f,劉秀在組織和領導農民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削平封建割據勢力、安定社會秩序、建立和鞏固封建統(tǒng)一國家等方面功勛卓著,是一位叱咤風云的偉大歷史人物。
 劉秀出生時,西漢王朝已經接近末期。身為漢景帝后代長沙王劉發(fā)的血脈,劉秀的父親劉欽在家族譜系中位列劉邦的八世子孫。盡管這個身份聽起來尊貴,但因受到推恩令的影響,劉欽最終只擔任了濟陽縣令,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時陷入貧困。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劉秀的成長之路雖平凡,卻充滿智慧與務實。他讀書、耕種,不僅繼承了民間文化中的寬厚與智慧,還培養(yǎng)了對時局的敏銳洞察力。他的政治智慧和抱負逐漸顯現(xiàn),同時保持著過于謙虛的本性,這種性格使他在歷史上并不張揚。
 新朝末年,王莽的統(tǒng)治給社會各階層帶來了深重的傷害。劉秀,這位在太學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因時局的動蕩不得不與兄長們一同輟學。當各地因不堪新朝的壓迫而紛紛起義,整個天下都懷念漢朝的統(tǒng)治時,劉秀的哥哥劉,這位同樣流淌著大漢血脈的青年,毅然決然地挑起了推翻王莽新朝的大旗,提出了復高祖之業(yè),定萬世之秋的響亮口號。
 相比之下,劉秀顯得更為謹慎。但在哥哥的感召和李通、李軼等人的支持下,他也秘密策劃起兵,開始與哥哥并肩作戰(zhàn)。經過一系列戰(zhàn)役的洗禮,劉秀兄弟的威名日盛,劉更是成為了眾人矚目的主角,在這當中劉秀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劉秀的個性似乎存在著雙重性。平日里,他行事低調、謹慎小心,展現(xiàn)出溫文爾雅的一面。然而,在關鍵時刻,他又展現(xiàn)出足智多謀、殺伐果斷的一面,表現(xiàn)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例如,在歷史上著名的昆陽之戰(zhàn)中,他巧妙運用戰(zhàn)術,造就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地皇四年(23)爆發(fā)的昆陽之戰(zhàn),成為王莽政權與更始政權起義軍之間的關鍵對決。更始政權的軍隊由綠林軍和劉的漢軍組成,與人數(shù)眾多、裝備精良的王莽新軍相比,更始軍顯得勢單力薄、兵甲不整。在昆陽被新軍圍攻之際,劉的主力部隊正忙于進攻宛城,昆陽守軍士氣低落。在這緊要關頭,劉秀挺身而出,以三千騎兵為先鋒,英勇沖殺敵陣,最終大破數(shù)十萬新莽軍,實現(xiàn)了驚天逆轉的壯舉。
 昆陽之戰(zhàn)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之一,更是決定未來中原王朝國運與興衰的關鍵戰(zhàn)役。劉秀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英勇表現(xiàn)使他一戰(zhàn)成名,成為天下矚目的英雄。這場戰(zhàn)役不僅是玄漢擊敗新莽的轉折點,也為起義軍最終推翻王莽的統(tǒng)治奠定了堅實基礎。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顧炎武曾盛贊劉秀在昆陽之戰(zhàn)中的卓越表現(xiàn):一戰(zhàn)摧大敵,頓使海宇平。高度評價了這場戰(zhàn)役及其領導者劉秀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昆陽大捷后,劉秀與劉雖然因勝利而名震天下,但并未因此實現(xiàn)他們復興漢朝的夢想。劉,作為漢軍的首領,因勇猛剛烈而在更始政權的內部斗爭中不幸遭到綠林軍的殺害。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劉秀被迫孤身面對權力的暗流涌動,壓制復仇的怒火。他深知,為了保全自己和維護起義軍的穩(wěn)定,他必須克制內心的悲痛和憤怒,裝出平靜自若的樣子。
 在這段艱難時期,劉秀不僅成功地保護了自己,還穩(wěn)定了起義軍的局勢,贏得了更始帝的信任。這種克制和隱忍為他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不久后,他獲得了前往河北發(fā)展的機會,雖然起始條件并不優(yōu)越,身邊只有少數(shù)追隨者,且未得到足夠的軍事和物資支持,但這對劉秀來說卻如同龍歸大海,為他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在河北,劉秀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通過兼并群雄和統(tǒng)一河北,他的勢力迅速壯大。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他便擁兵稱帝,建立了新的大漢政權,這一朝代史稱東漢。
 劉秀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英勇傳奇,更是一部展現(xiàn)智慧、克制與堅韌的歷史長卷。在本書中,通過歷史細節(jié)的妙處展現(xiàn)出了一個具體清晰并且偉大的劉秀形象,值得您品讀!
 
序 言 · 001
第一章  亂世出英雄
一、劉秀在亂世中成長 · 001
二、年輕劉秀求學長安 · 006
三、靜觀天下時局變化 · 014
第二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王莽失政,義軍四起 · 022
二、先打出好名聲 · 030
三、劉秀起兵 · 038
四、聯(lián)合綠林軍 · 046
第三章  運籌帷幄,初露鋒芒
一、智取湖陽 · 058
二、王莽震驚,派兵鎮(zhèn)壓 · 065
三、小長安聚之戰(zhàn) · 073
四、死守棘陽議戰(zhàn)略 · 079
五、合兵一處做抗爭 · 087
第四章  更始政權初立一、劉成為聯(lián)軍統(tǒng)帥 · 095
二、育陽大捷 · 101
三、密謀更始 · 107
四、紛爭立劉玄 · 114
五、劉玄稱帝 · 120
第五章  昆陽之戰(zhàn)
一、兵不血刃克昆陽 · 127
二、大兵壓境,劉秀獻策 · 134
三、劉秀突圍尋外援 · 141
四、昆陽大戰(zhàn) · 149
第六章  絕地反擊
一、攻陷宛城 · 159
二、劉秀借兵歸來 · 167
三、援救昆陽 · 174
四、昆陽決戰(zhàn)大捷 · 180
五、功高遭人妒 · 187
第七章  內部爭權,殺機四伏一、奸計圖謀除劉 · 194
二、韜光養(yǎng)晦,劉秀隱忍求存 · 200
三、王莽政權的覆亡 · 208
四、遷都洛陽 · 219
五、赤眉軍與更始的決裂 · 226
第八章  出巡河北,積蓄力量
一、一路北上自謀發(fā)展 · 237
二、王郎假借劉子輿之名起兵 · 249
三、身陷河北逃亡路 · 265
四、聚義共商天下事 · 276
第九章  四處征戰(zhàn),擁兵稱帝
一、聯(lián)姻壯大實力 · 287
二、金戈鐵馬擴地盤 · 301
三、統(tǒng)一河北 · 310
四、登基為帝 · 319
參考文獻 · 333
后 記 ·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