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寧城縣小塘山遺址的考古發(fā)掘?qū)n}報(bào)告。小塘山遺址經(jīng)過為期兩年的考古發(fā)掘共清理房址58座(包括保存較好的院落9組)、灰坑(窖穴)47座、墓葬7座、陶窯2座,此外還有石砌城墻、城門、道路、“馬面”、城壕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青銅器等各類器物標(biāo)本1000余件,還出土了較多的動(dòng)物骨骼。小塘山遺址的年代屬夏家店下層文化時(shí)期。對(duì)寧城縣小塘山遺址的發(fā)掘與研究,為赤峰地區(qū)考古學(xué)文化體系的建立以及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的起源與性質(zh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qǐng)掃碼獲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節(jié) 歷史沿革(1)
第二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2)
第二章 發(fā)掘概況與地層堆積(3)
第一節(jié) 遺址發(fā)掘情況(3)
第二節(jié) 層位堆積和文化分期(5)
一、層位堆積(5)
二、文化分期(7)
第三章 遺跡(8)
一、院落與房址(8)
二、灰坑(窖穴)(25)
三、石城墻與城門(28)
四、道路(29)
五、馬面(31)
六、墓葬(32)
七、陶窯(34)
八、城壕(35)
第四章 遺物(36)
一、陶器(36)
二、石器(58)
三、骨角蚌器(74)
四、青銅器(83)
第五章 科技考古研究(85)
第一節(jié) 小塘山遺址石器微痕觀察與功能分析(85)
第二節(jié) 小塘山遺址出土金屬器檢測(cè)分析(147)
第三節(jié) 小塘山遺址2021~2022年出土動(dòng)物遺存鑒定及初步分析(150)
一、動(dòng)物遺存概況(151)
二、初步認(rèn)識(shí)(158)
第四節(jié) 小塘山遺址(2022年度)浮選報(bào)告(165)
一、材料與方法(165)
二、結(jié)果與分析(166)
三、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jì)狀況(170)
第六章 結(jié)語(172)
一、遺址年代與文化性質(zhì)(172)
二、社會(huì)經(jīng)濟(jì)形態(tài)探討(173)
三、“大小城”雙生聚落模式(174)
附表(175)
ABSTRACT(181)
后記(183)
插圖目錄
圖2-1 小塘山遺址位置示意圖(3)
圖2-2 小塘山遺址及周邊地形圖(4)
圖2-3 小塘山遺址發(fā)掘區(qū)及大小城位置圖(5)
圖2-4 小塘山遺址主要遺跡分布圖(6)
圖2-5 小塘山T41北壁剖面圖(7)
圖3-1 YL1平、剖面圖(9)
圖3-2 YL2平、剖面圖(10)
圖3-3 YL3平、剖面圖(12)
圖3-4 YL4平、剖面圖(14)
圖3-5 YL5平、剖面圖(15)
圖3-6 YL6平、剖面圖(16)
圖3-7 YL7平、剖面圖(18)
圖3-8 YL8平、剖面圖(19)
圖3-9 YL9平、剖面圖(21)
圖3-10 F3平、剖面圖(22)
圖3-11 F9平、剖面圖(23)
圖3-12 F16、F39平、剖面圖(24)
圖3-13 F29平、剖面圖(24)
圖3-14 F37平、剖面圖(24)
圖3-15 H3平、剖面圖(25)
圖3-16 H35平、剖面圖(26)
圖3-17 H36、H44平、剖面圖(26)
圖3-18 H42平、剖面圖(27)
圖3-19 H40平、剖面圖(27)
圖3-20 H14平、剖面圖(28)
圖3-21 小塘山城門平、剖面圖(29)
圖3-22 小塘山道路L1平、剖面圖(30)
圖3-23 小塘山MM1平、剖面圖(31)
iv 赤峰寧城小塘山遺址考古發(fā)掘報(bào)告
圖3-24 小塘山MM2平、剖面圖(31)
圖3-25 M3平、剖面圖(32)
圖3-26 M5平、剖面圖(33)
圖3-27 M7平、剖面圖(33)
圖3-28 Y1平、剖面圖(34)
圖4-1 Aa型陶鬲(37)
圖4-2 Ab型陶鬲(38)
圖4-3 陶鬲、鼎(39)
圖4-4 陶罐(41)
圖4-5 陶罐(42)
圖4-6 陶罐(42)
圖4-7 陶甕(43)
圖4-8 陶甗(44)
圖4-9 陶甗(45)
圖4-10 陶尊(45)
圖4-11 陶盆(46)
圖4-12 陶碗(47)
圖4-13 陶缽(48)
圖4-14 陶杯、盅及壺(49)
圖4-15 陶箅、盤及豆(51)
圖4-16 A型陶器蓋(51)
圖4-17 B型陶器蓋(52)
圖4-18 陶模具(53)
圖4-19 陶紡輪(54)
圖4-20 陶紡輪(55)
圖4-21 陶紡輪(56)
圖4-22 陶拍、塤及齒輪狀陶器(58)
圖4-23 陶餅(59)
圖4-24 紋飾陶片(59)
圖4-25 Aa型石斧(60)
圖4-26 Ab型石斧(61)
圖4-27 B型石斧(62)
圖4-28 C型石斧(62)
圖4-29 A型石鏟(63)
圖4-30 B型石鏟(64)
圖4-31 C型石鏟(65)
圖4-32 石刀(66)
圖4-33 石鑿(66)
圖4-34 石錛(67)
圖4-35 石磨棒、磨盤(67)
圖4-36 石盤狀器(68)
圖4-37 石臼(69)
圖4-38 石球(70)
圖4-39 石拍(70)
圖4-40 石鞋楦(T13②∶13)(71)
圖4-41 石環(huán)、石璧(71)
圖4-42 石核、石葉(72)
圖4-43 石珠(72)
圖4-44 石鏃(73)
圖4-45 骨鏟(74)
圖4-46 骨刀、笄(75)
圖4-47 制陶工具(76)
圖4-48 A型骨錐(77)
圖4-49 骨錐、骨管(78)
圖4-50 骨針、骨鏃(79)
圖4-51 穿孔骨、牙器(80)
圖4-52 角錐、鹿角器(81)
圖4-53 骨、蚌器(82)
圖4-54 青銅器(83)
圖5-1 石斧(F8∶11)(86)
圖5-2 石斧(T23②∶7)(87)
圖5-3 石斧(F1∶22)(89)
圖5-4 石斧(F1∶22)(90)
圖5-5 石斧(F13∶8)(91)
圖5-6 石斧(T31②∶2)(92)
圖5-7 石鏟(F9∶8)(94)
圖5-8 石鏟(F9∶8)(95)
圖5-9 石鏟(F26∶3)(96)
圖5-10 石鏟(H11∶1)(97)
圖5-11 石鏟(H11∶1)(98)
圖5-12 石鏟(T6③∶6)(99)
圖5-13 石鏟(T6③∶6)(100)
圖5-14 石鏟(T6③∶6)(101)
圖5-15 石鏟(T6③∶7)(102)
圖5-16 石鏟(T6③∶7)(103)
圖5-17 石鏟(H42∶2)(104)
圖5-18 石鏟(T24東擴(kuò)①∶1)(105)
圖5-19 石鏟(T24東擴(kuò)①∶1)(106)
圖5-20 石鏟(F21②∶14)(108)
圖5-21 石鏟(F21②∶14)(109)
圖5-22 石器使用部位“八分法”(110)
圖5-23 刮削器(T16①∶5)(110)
圖5-24 刮削器(T16①∶5)(110)
圖5-25 刮削器(T16①∶5)(111)
圖5-26 刮削器(H27∶3)(112)
圖5-27 刮削器(H27∶3)(112)
圖5-28 刮削器(H27∶3)(113)
圖5-29 刮削器(F19∶3)(114)
圖5-30 刮削器(F19∶3)(115)
圖5-31 刮削器(F19∶3)(116)
圖5-32 刮削器(F19∶3)(117)
圖5-33 打制石片(T29②∶15)(117)
圖5-34 打制石片(T29②∶15)(118)
圖5-35 打制石片(T29②∶5)(119)
圖5-36 打制石片(T29②∶15)(120)
圖5-37 打制石片(T31南擴(kuò)①∶1)(120)
圖5-38 打制石片(T31南擴(kuò)①∶1)(121)
圖5-39 打制石片(T31南擴(kuò)①∶1)(122)
圖5-40 打制石片(T31南擴(kuò)①∶1)(123)
圖5-41 打制石片(T7①∶11)(124)
圖5-42 打制石片(T7①∶11)(124)
圖5-43 打制石片(T7①∶11)(125)
圖5-44 打制石片(T7①∶11)(125)
圖5-45 打制石片(T7①∶11)(126)
圖5-46 打制石片(F28∶7)(126)
圖5-47 打制石片(F28∶7)(126)
圖5-48 打制石片(F28∶7)(127)
圖5-49 小塘山遺址動(dòng)物遺存數(shù)量及比例(153)
圖5-50 小塘山遺址出土哺乳動(dòng)物數(shù)量及比例(153)
圖5-51 小塘山遺址豬下頜死亡年齡分布(157)
圖5-52 小塘山遺址羊存活率曲線(基于牙齒萌出及磨蝕)(157)
圖5-53 小塘山遺址出土植物遺存(168)
插表目錄
表5-1 小塘山遺址金屬器成分分析結(jié)果(147)
表5-2 小塘山遺址金屬器合金類型(149)
表5-3 豬下頜骨M3長度值(154)
表5-4 小塘山遺址哺乳動(dòng)物肉量統(tǒng)計(jì)表(155)
表5-5 小塘山遺址測(cè)年數(shù)據(jù)(166)
表5-6 小塘山遺址(2022年度)出土炭化植物遺存(169)
圖版目錄
圖版一 小塘山遺址航拍照片
圖版二 工地開放日活動(dòng)
圖版三 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圖版四 F1、F6
圖版五 F42、F48
圖版六 F9、F39
圖版七 F18外側(cè)石水槽
圖版八 H12、H15
圖版九 H23、H42
圖版一〇 小塘山城壕剖面及城門
圖版一一 小塘山遺址城門及道路L1局部
圖版一二 馬面MM1、陶窯Y1
圖版一三 Aa型陶鬲
圖版一四 陶鬲
圖版一五 地層中出土陶器情況
圖版一六 陶罐
圖版一七 陶甕、甗
圖版一八 陶尊、盆及缽
圖版一九 陶壺、豆及器蓋等
圖版二〇 陶紡輪、塤及彩陶片
圖版二一 石斧
圖版二二 石鏟
圖版二三 石器
圖版二四 石器
圖版二五 石器
圖版二六 骨器
圖版二七 骨、牙器
圖版二八 蚌器、銅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