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系統(tǒng)梳理與深入探討現代微生物學實驗方法的綜合性指導書。全書圍繞微生物學研究的經典領域、新興方向、多學科交叉應用、高通量與精準基因編輯技術四大模塊展開,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詳盡的實驗技術解析與應用示范。
在經典微生物系統(tǒng)部分,本書深入剖析了細菌趨化、群體感應信號調控、六型分泌系統(tǒng)及毒素-抗毒素系統(tǒng)等核心領域,重點介紹功能鑒定與機制解析的實驗設計與操作細節(jié)。在新興衍生微生物方向,本書著眼于微生物學前沿課題,從細菌生物被膜的構建與研究,到耐藥性持留菌形成機制及生態(tài)位競爭研究,再到生防菌的應用開發(fā),提供了從基礎實驗到研究應用的完整技術路徑。在交叉領域中,本書結合光遺傳學、類器官模型與免疫學技術,詳細講解了光控元件調控細菌行為、病毒-宿主互作機制及抗病毒單克隆抗體篩選的最新進展,為探索復雜微生物系統(tǒng)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在高通量與精準基因編輯技術部分,本書聚焦于備受關注的CRISPR基因編輯、轉座子高通量篩選、基因組等位基因標記等尖端技術,解析其在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學與感染機制動態(tài)研究中的廣泛應用。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 耐藥細菌生物被膜的防控策略,中國科技產業(yè)化促進會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獎,2020年,排名第1(本書依托項目)。
目錄
第一章 經典微生物系統(tǒng)實驗技術 1
第一節(jié) 細菌趨化行為的觀測及趨化系統(tǒng)信號轉導蛋白的鑒定方法 1
一、背景 1
二、材料與試劑 3
三、操作步驟 6
參考文獻 18
第二節(jié) 細菌群體感應信號的研究方法 18
一、背景 19
二、材料與試劑 20
三、操作步驟 21
參考文獻 33
第三節(jié) 細菌VI型分泌系統(tǒng)蛋白殺傷試驗與效應蛋白功能鑒定 34
一、背景 34
二、材料與試劑 36
三、操作步驟 38
參考文獻 51
第四節(jié) 細菌毒素-抗毒素系統(tǒng)的鑒定與功能研究方法 52
一、背景 53
二、材料與試劑 54
三、操作步驟 58
參考文獻 82
第二章 新興衍生微生物方向實驗技術 84
第一節(jié) 細菌生物被膜的體外動態(tài)培養(yǎng)和觀測方法 84
一、背景 84
二、材料與試劑 85
三、操作步驟 86
參考文獻 98
第二節(jié) 持留菌的分離及檢測方法 99
一、背景 99
二、材料與試劑 101
三、操作步驟 102
參考文獻 105
第三節(jié) 銅綠假單胞菌體外競爭實驗及顯微鏡觀察方法 107
一、背景 107
二、材料與試劑 108
三、操作步驟 109
參考文獻 116
第四節(jié) 新型生防菌的鑒定及功能機制研究方法 117
一、背景 118
二、材料與試劑 120
三、操作步驟 123
參考文獻 143
第三章 交叉領域中的微生物實驗技術 147
第一節(jié) 光遺傳技術調控工程細菌游泳運動和裂解行為的方法 147
一、背景 147
二、材料與試劑 149
三、操作步驟 150
參考文獻 154
第二節(jié) 病毒體外感染及復制模型的構建及檢測方法 155
一、背景 156
二、材料與試劑 157
三、操作步驟 159
參考文獻 171
第三節(jié) 類器官模型在病原感染機制研究中的應用 171
一、背景 172
二、材料與試劑 174
三、操作步驟 175
參考文獻 191
第四節(jié) 抗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快速篩選和功能表征 191
一、背景 192
二、材料與試劑 193
三、操作步驟 194
參考文獻 217
第四章 基因編輯技術與高通量技術在微生物研究中的應用 219
第一節(jié)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細菌功能基因組中的應用 219
一、背景 219
二、材料與試劑 221
三、操作步驟 224
參考文獻 237
第二節(jié) 細菌新型防御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研究方法 237
一、背景 238
二、材料與試劑 239
三、操作步驟 242
參考文獻 261
第三節(jié) 轉座子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細菌生物被膜研究中的應用 263
一、背景 263
二、材料與試劑 264
三、操作步驟 265
參考文獻 273
第四節(jié) 細菌基因組高通量等位基因標記及侵染過程動態(tài)示蹤策略 274
一、背景 274
二、材料與試劑 275
三、操作步驟 276
四、展望 284
參考文獻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