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圖文并茂、雅俗共賞的茶文化專著,系統(tǒng)地闡述了茶文化知識,旨在以茶傳識、以茶養(yǎng)性、以茶育德。本書共分為四大部分內(nèi)容:茶和茶文化的源流,各類茶的制作、品鑒與名茶賞析,茶的沏泡藝術(shù),茶與健康。作者從實用角度詳盡解析了茶的發(fā)現(xiàn)、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的鑒賞、沖泡、茶藝表演、飲茶與健康等具體內(nèi)容。
本書可作為茶文化研究人員及茶藝愛好者的參考資料,也可作為茶藝師職業(yè)資格培訓及考試的參考用書。
第一章 草木英華
芳菲一葉出華夏
第一節(jié) 話說古老的東方茶2
一、那片神奇的樹葉2
二、芬芳遍五洲4
三、曾經(jīng)的稱謂7
第二節(jié) 草木亦有文化9
一、茶的文化氣質(zhì)9
二、茶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12
第三節(jié) 茶藝是一門生活藝術(shù)21
一、飲茶流派21
二、茶藝七要素27
第二章 名茶探索
滄桑歷盡識君來
第一節(jié) 茶葉的真面目30
一、茶樹的奧秘30
二、茶葉的種類及制作工藝特點35
三、中國現(xiàn)代茶區(qū)分布50
第二節(jié) 名茶賞析52
一、西湖龍井52
二、黃山毛峰53
三、碧螺春54
四、太平猴魁55
五、六安瓜片56
六、信陽毛尖57
七、廬山云霧58
八、蒙頂甘露59
九、都勻毛尖59
十、祁門紅茶60
十一、云南滇紅61
十二、江西寧紅62
十三、湖北宜紅63
十四、正山小種64
十五、日月潭紅茶65
十六、金駿眉65
十七、武夷巖茶66
十八、安溪鐵觀音69
十九、鳳凰單叢70
二十、臺灣烏龍茶71
二十一、白毫銀針76
二十二、白牡丹77
二十三、貢眉78
二十四、君山銀針78
二十五、霍山黃芽79
二十六、廣西六堡茶80
二十七、景谷白毫81
二十八、普洱生茶82
二十九、云南七子餅茶(普洱熟茶)83
三十、安化茯磚茶84
三十一、再加工茶85
第三節(jié) 茶葉鑒別88
一、茶葉辨識方略88
二、春茶、夏茶與秋茶88
三、新茶與陳茶90
四、高山茶與平地茶92
五、窨花茶與拌花茶94
第四節(jié) 茶葉品評標準96
一、茶葉外形品評96
二、茶葉內(nèi)質(zhì)品評101
第三章 驚鴻掠影
香茗妙手賞神韻
第一節(jié) 好茶是如何泡出來的108
一、優(yōu)質(zhì)泡茶用水108
二、泡茶用水的分類113
三、泡茶用水的選擇與優(yōu)化114
第二節(jié) 沖泡技巧119
一、泡茶要素解析119
二、泡茶要領(lǐng)122
三、沖泡基本程序124
四、沖泡手法125
五、經(jīng)典泡茶程式解析129
六、調(diào)飲茶茶藝146
第三節(jié) 品茗的妙趣150
一、品茗原理150
二、品茗方法152
三、茶點選配158
第四章 茶與生命
相逢一笑總年輕
第一節(jié) 茶的健康密碼164
一、茶葉主要化學成分164
二、決定茶葉品質(zhì)的化合物165
三、決定茶保健功能的成分169
第二節(jié) 科學飲茶與用茶177
一、合理飲茶177
二、特殊人群飲茶注意事項178
第三節(jié) 茶是生活伴侶180
一、茶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綜合利用180
二、茶與精神健康184
參考文獻186
后記 智慧人生 品茗的科學與藝術(shù)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