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畢加索的異鄉(xiāng)人 重走70年異鄉(xiāng)苦旅 看畢加索用畫筆對抗污蔑與偏見 32家檔案館一手資料 還原20世紀暗流涌動的巴黎全
定 價:128 元
1901年6月18日,也就是畢加索第一次在巴黎舉辦畫展的半個月前,為什么他會被巴黎警察局標記為無政府主義者?1914年12月1日,為什么法國政府要扣押畢加索將近700幅立體主義作品,長達十年之久?在1947年之前,為什么畢加索的作品缺席了法國幾乎所有的公共收藏?從1900年第一次抵達巴黎,到1973年在穆然離世,為什么畢加索始終沒有成為法國公民?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被掩埋多年的文獻中,藏在從未被利用的檔案資源里,藏在每一封信件、每一行手寫的字跡中。隨著真相重見天日,一切都變得不同,畢加索身份的復雜性也遠超想象。本書將帶領我們追隨這位天才藝術家與戰(zhàn)略家的步伐,踏上一段驚心動魄的巴黎之旅,觀察他如何巧妙地穿行于一個間隙叢生的社會中。我們看到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圈子,并在巴黎殺出重圍,成為一位世界藝術大師。
? 2021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獲獎作品,2024年意大利《藝術月刊》年度圖書? 2024年法國大使館傅雷出版資助計劃資助作品? 移民史、藝術史、政治史相互交織,共同繪就一幅歐洲文藝界的史詩群像? 透過警局檔案與監(jiān)視記錄里的蛛絲馬跡,發(fā)現(xiàn)一個復雜、多面、未曾見過的畢加索
楔子 邂逅S級檔案巴黎警察總局的檔案向所有人開放。你只需乘坐地鐵5號線,在奧什站下車,然后穿過北郊小鎮(zhèn)勒普雷圣熱爾韋蜿蜒曲折而又凄涼異常的鄉(xiāng)間小路,就能到達一座現(xiàn)代化建筑,送貨入口和訪客入口的標志讓人聯(lián)想到20世紀50年代的工廠。在接待處,警察像辦理護照申請一樣冷靜地抽出讀卡器,然后給你一把灰色儲物柜的鑰匙,你就可以把外套、包和私人文件放在里面。找到號碼后,拿著幾頁白紙和一支鉛筆,進入一間陰冷的玻璃房,在另外三名警察的注視下,一箱檔案便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我剛剛遇到一位調(diào)查對象。他是一名外國人,1900年10月第一次來到巴黎之后,他一生的檔案都由巴黎警方保存:報告、審訊記錄、居留證、護照照片、指紋、房租收據(jù)、居住證明、入籍申請、安全通行證、各種調(diào)查記錄、親朋好友的信息、道德證明、政治觀點、歷年住址以及各類往來信函,通信人員中既有警察局長,也有外交部長和議會議長這樣的高級政客。在這些文件中,除了不是法國人這一點以外,我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犯罪或違法行為。加蓋在某些文本上的大寫西班牙人印章,無疑表明了差異、排斥、懷疑和恥辱。其中一些指控帶有仇外心理或政治不信任的烙。弘m然他在1914年已經(jīng)有30歲了,但他在戰(zhàn)爭期間對我們的國家卻毫無貢獻……雖然他在法國以所謂現(xiàn)代畫家的身份聲名鵲起,賺取了百萬身家(顯然都放在國外),并在日索爾附近擁有一座城堡,但[他]在走向共產(chǎn)主義的同時仍保留著自己的極端主義思想。有時出現(xiàn)的其他指控,則僅僅是出于流言蜚語:有報道稱,就在不久前,即去年5月7日,他在圣日耳曼大道172號的咖啡館里,遭到一名身著便裝的波蘭軍官的厲聲訓斥,當時他正在公開批評我國,并對蘇聯(lián)大唱贊歌。還有一些聲明則是捕風捉影的胡亂揣測:我們的部門知道[他]在1905年被舉報為無政府主義者,當時他和他的一個同胞住在克利希大道130號。他的這位同胞也是無政府主義者,受到警察局的監(jiān)視。有些措辭也描述了這位外國人,那盛氣凌人的口吻在當下極為罕見:大樓的門衛(wèi)從未聽他表達過任何顛覆性觀點。此外,他的法語說得很差,幾乎沒人聽得懂。最終,最后幾頁意見書得出了斬釘截鐵的結論:這個外國人完全沒有資格入籍。此外,依據(jù)上述情況,從國家角度來看,他必須被列為高度懷疑的對象。在我眼前徐徐展開的不正是一個國家直面自身幽靈的完整歷史嗎?根據(jù)1941年6月2日的法律,我以名譽擔保,我不是猶太人。兩年之后的1942年11月30日,這位外國人在更新居留證時用紅色墨水筆寫道。當我耗費數(shù)小時處理完上百張泛黃的紙張后,成見這個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研究檔案的這些年里,我一直堅信檔案自己就會說話。事實上,這些檔案雖然臟得令人作嘔,卻讓我對我感興趣的個體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這種了解遠甚于皮埃爾·戴克斯和阿爾芒·伊斯拉著作中的文檔,雖然這兩位的著作也是之作。在回程的地鐵上,我麻木地看著從巴黎南部的意大利廣場站駛出5號線的各站站名。地鐵沿著另一個方向北上,過了奧什站之后,我看到了龐坦教堂站,然后是博比尼-龐坦-雷蒙·格諾站。最后一站是博比巴勃羅·畢加索站,這正是我剛才查閱的調(diào)查對象的名字,他的外國人檔案編號為74.664,是一個多世紀以前在這里編制的。今天,我們可以說這是一份S級檔案,即受到警方主動監(jiān)控的外國人的檔案,因為他曾經(jīng)因各種原因被懷疑企圖危害國家安全。我從警察局檔案中發(fā)現(xiàn)了被污名化的畢加索。幾天之后,凱布朗利博物館推出了早期畢加索展覽。我立刻被那幅面向塞納河、氣勢恢宏的黑白海報震撼:眼神里閃爍著勝利之光的60歲的畢加索和非洲面具并肩而立,氣定神閑而又氣勢逼人(足足有3米高),兩者都目光炯炯地注視著巴黎公眾。這位藝術家有著黑色瞳孔,而面具則是眼部鏤空。他們在盯著什么看呢?是擁向博物館花園的游客,還是我們的朋友阿波利奈爾曾經(jīng)贊美過的,在他們面前無情地流淌的塞納河,抑或是其他東西?事實上,他們平靜而簡單地掃視著亞歷山大三世橋,面對的方向正是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大皇宮的西班牙展區(qū)。1900年10月,畢加索第一次來到巴黎當時他還不到19歲,一句法語也不會說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趕去大皇宮瞧一瞧自己正在那里展出的一幅畫,對他這個年齡的藝術家來說,這真是莫大的榮幸。在2017年的這個春天,透過凱布朗利博物館光彩奪目的畢加索海報,我看到了兩種形象震撼人心的對峙:一種是被鎖在巴黎警察局總部檔案室的S級檔案中的形象,另一種則是在千里之外,當今舉世聞名的明星藝術家形象。那個在朋友卡薩吉瑪斯的護送下來到巴黎的狂熱的天才男孩現(xiàn)在怎么樣了?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宛如一顆流星,在19歲生日前來到巴黎,他絲毫不懷疑自己征服這座城市的能力。1901年5月,畢加索在第二次巴黎之行時畫了一幅自畫像《我,畢加索》。在這幅畫中,他身穿白色襯衫,打著橙色領結,活力四射,趾高氣昂,自命不凡,一副所向無敵的神態(tài),堅信自己是個天才。不久以后,他在一張照片的背面寫道:高聳的城墻在我的道路上轟然倒塌。然而僅僅幾個月以后,即同年12月,在《藍色自畫像》中,他顯得孤單落寞,身體向右傾斜,全身裹著一件深色大衣。除了宛如面具般的蒼白面容,其他一切都是藍色的,準確地說是青綠色,堅硬無比,難以穿透,這正是他所倚靠的世界。他的大衣通體都是海軍藍。他臉上的陰影也是藍色的,非常細膩。他漠然不動,無欲無求。他既敏感脆弱,惆悵寥落,卻又沉穩(wěn)敦厚,堅忍不拔。畫面中央閃耀著他光潔的臉龐:瞳孔、黑眼圈、嘴唇,它們在苦惱的外表里又暗藏著攝人心魄的堅定意志。我們還能隱約看出他略微迷散的眼神。在畢加索來到巴黎后的早年歲月里,這些自畫像如晴雨表一般和他的各個方面相契合: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欣喜之后,他發(fā)現(xiàn)巴黎充滿了敵意,令人不安,近乎兇險之地。他要在巴塞羅那和巴黎之間往返多少趟,才能最終向巴黎的前衛(wèi)派展示其傲慢的優(yōu)越感呢?如果我讓面向塞納河的黑白海報給我指引呢?如果我遵從畢加索的悄聲囑咐,在他抵達法國近120年后,悄悄潛入他在法國的人生舞臺的幕后呢?這位來到巴黎的藝術大師,他一直被埋在層層疊疊的各種評述之下。如何才能全面喚醒他的奧德賽之旅呢?時至今日,他仍像一只四處游蕩的木偶,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檔案盒必須重新打開,才能勾勒出他的軌跡,而這一軌跡要比表面看起來的復雜得多,艱辛得多。面對榮光萬丈的畢加索,在聚精會神地注視他功成名就的眼神時,我們必須整理社會史、藝術史、行政史、移民史和警察史等歷史之間的聯(lián)系,相互參照資料來源,確定檔案保存情況,查找參考編號,填寫索引卡,對檔案盒進行排序,逐一解開盒子上的白色絲帶,小心翼翼地展開檔案,避免老化的紙張出現(xiàn)裂痕,探索材料的各個部分,發(fā)掘被掩埋的文件,重新打開信封,破譯筆跡,展開文本、信件和圖畫,努力探尋有關畢加索的蛛絲馬跡,在保存檔案的巴黎地區(qū)進行一系列考察,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一場尋覓之旅中。
作者安妮·科恩-索拉爾(Annie Cohen-Solal)學者、作家,1948年出生于阿爾及利亞,始終堅持以知識分子的獨特嗅覺探尋藝術、文學和社會之間的互動。繼《薩特:一生》(1987年)在世界范圍內(nèi)取得成功后,她被法國派往美國,并于1989至1992年任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她以教授身份在紐約大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學院、卡昂大學、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柏林自由大學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任職。另著有《馬克·羅斯科傳》《利奧和他的圈子》等。《名為畢加索的異鄉(xiāng)人》是她的最新代表作,榮獲2021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譯者陸洵南京大學文學博士,蘇州大學東吳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法國國家圖書中心獎譯金獲得者。譯著有《鼠疫》《星座號》《邊緣》《普羅旺斯:騎士與薰衣草》等。
中文版序言楔 子 邂逅S級檔案第一章 巴黎迷宮:19001906年第二章 引領前衛(wèi)藝術!:19061923年第三章 面對無所不能的警察,畢加索的方方面面:19191939年第四章 瀕臨絕境的五年:19391944年第五章 畢加索英雄形象的快速構建:19441973年尾 聲 地中海王國:19551973年注釋人名索引引用作品索引參考書目選編圖片版權致謝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