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 專業(yè)基礎精講精練 暖通空調(diào)及動力專業(yè)  
		
	
		
					 定  價:88 元  
					
				 
				 
				  
				
				   
				  
				  
				
				  
	
				
					
						- 作者:趙靜野
 - 出版時間:2025/4/1
 
						- ISBN:9787519899073
 
						- 出 版 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U83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diào)及動力專業(yè)) 資格考試基礎考試大綱內(nèi)容分為公共基礎和專業(yè)基礎兩部分,本書緊扣專業(yè)基礎部分考試大綱, 由北京建筑大學有相關課程教學和考試培訓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編寫, 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本書包括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自動控制、熱工測試技術和機械基礎共6 章內(nèi)容, 并附有相應的復習題及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以提高考生復習備考的效率。在書的最Z后, 還附兩套模擬試題及答案, 以幫助考生檢驗復習效果。 本書適用于參加2025 年度公用設備工程師資格考試專業(yè)基礎課暖通空調(diào)及動力專業(yè)的人員。 
		 
	
暢銷十八年,獲考生一致好評,網(wǎng)友和各大培訓機構(gòu)強烈推薦。 權(quán)C威專家編寫,對考試的命題趨勢把握精準到位。 精講精練系統(tǒng)全面,考生短時間既能夯實基礎,掌握解題技巧,又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言本書是按照2003 年5 月開始實行的《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制度暫行規(guī)定》和《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制度總體框架實施規(guī)劃》的規(guī)定, 以最Z新的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diào)及動力專業(yè)基礎考試大綱的專業(yè)基礎部分為依據(jù), 組織長年從事相關課程教學、富有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考試培訓經(jīng)驗的教師編寫的。本書包含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自動控制、熱工測試技術和機械基礎共6 章內(nèi)容?荚嚧缶V要求的職業(yè)法規(guī)部分, 因為有具體的法律、規(guī)范和標準文件, 無須再作為精講內(nèi)容, 故未包含在本書中。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及分工如下:第1 章 工程熱力學        邱 林第2 章 傳熱學許淑惠第3 章 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趙靜野第4 章 自動控制馬鴻雁第5 章 熱工測試技術郝學軍第6 章 機械基礎王躍進考慮到考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要有覆蓋面又要有重點地復習多門課程, 本書從應試的角度, 對相關大學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了提煉、歸納并總結(jié), 精選重要復習題并附有解題指導, 注重精練、夠用和高效。本書中的模擬試題基于近年來的考試真題進行了改編, 對兩套模擬試題均進行了詳細講解, 以供讀者參考。本書可作為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diào)及動力專業(yè)基礎考試的復習資料, 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及相關專業(yè)師生的參考用書。本書在編寫過程中, 得到了北京建筑大學相關教師們的大力支持, 王幼新、黃厚坤、王偲、高宇欣、高小鈉、周玉芝、任少博、何承福、李賢妮、周明連、張玉梅、王碩、劉銅、李旸等老師和同學也對本書的編寫工作提供了幫助, 在此表示感謝!由于時間倉促,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疏漏之處, 懇請讀者指正。有關本書的任何疑問、意見及建議, 歡迎添加微信號17701325402 進行討論。編者2025 年3 月 
 
趙靜野,本科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博士。北京建筑大學教授,繼續(xù)教育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diào)學科的驕傲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流體傳質(zhì)與傳熱。 
 
目錄 前言 第1 章  工程熱力學 1   考試大綱 1   1. 1  基本概念 1     1. 1. 1  熱力學系統(tǒng) 1     1. 1. 2  狀態(tài) 2     1. 1. 3  平衡 (平衡狀態(tài)) 2     1. 1. 4  狀態(tài)參數(shù) 2     1. 1. 5  狀態(tài)公理 2     1. 1. 6  狀態(tài)方程式 2     1. 1. 7  熱力參數(shù)及坐標圖 2     1. 1. 8  功和熱量 3     1. 1. 9  熱力過程 4     1. 1. 10  熱力循環(huán) 4     1. 1. 11  單位制 4   1. 2  準靜態(tài)過程、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4     1. 2. 1  準靜態(tài)過程 5     1. 2. 2  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5   1. 3  熱力學第一定律 5     1. 3. 1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實質(zhì) 5     1. 3. 2  內(nèi)能 5     1. 3. 3  焓 6     1. 3. 4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閉口系統(tǒng)的表達式 6     1. 3. 5  系統(tǒng)的儲存能 6     1. 3. 6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開口系統(tǒng)的表達式 8     1. 3. 7  穩(wěn)定流動能量方程及其應用 8   1. 4  氣體性質(zhì) 9     1. 4. 1  理想氣體模型及其狀態(tài)方程 9     1. 4. 2  實際氣體模型及其狀態(tài)方程 11     1. 4. 3  壓縮因子 11     1. 4. 4  臨界參數(shù) 11     1. 4. 5  對比態(tài)及其定律 12     1. 4. 6  理想氣體的比熱容、 內(nèi)能及焓 12     1. 4. 7  混合氣體的性質(zhì) 13   1. 5  理想氣體基本熱力過程及氣體壓縮 14   1. 5. 1  定壓、 定容、 定溫和定熵過程 15     1. 5. 2  多變過程 15     1. 5. 3  氣體壓縮軸功 17     1. 5. 4  多級壓縮和中間冷卻 19     1. 5. 5  余隙 19   1. 6  熱力學第二定律 20     1. 6. 1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zhì)及表述 20     1. 6. 2  卡諾循環(huán)和卡諾定理 20     1. 6. 3  熵 22     1. 6. 4  孤立系統(tǒng)熵增原理 23   1. 7  水蒸氣和濕空氣 24     1. 7. 1  蒸發(fā)、 冷凝、 沸騰和汽化 25     1. 7. 2  水蒸氣的定壓發(fā)生過程 25     1. 7. 3  水蒸氣圖表 26     1. 7. 4  水蒸氣的基本熱力過程 27     1. 7. 5  濕空氣的性質(zhì) 28     1. 7. 6  濕空氣的焓濕圖 30     1. 7. 7  濕空氣的基本熱力過程 31   1. 8  氣體和蒸汽的流動 32     1. 8. 1  穩(wěn)定流動基本方程 32     1. 8. 2  定熵流動的基本特性 33     1. 8. 3  噴管中流速及流量計算 34     1. 8. 4  絕熱節(jié)流 36   1. 9  動力循環(huán) 36     1. 9. 1  蒸汽動力基本循環(huán)朗肯循環(huán) 36     1. 9. 2  回熱、 再熱循環(huán) 37     1. 9. 3  熱電循環(huán) 38     1. 9. 4  內(nèi)燃機循環(huán) 38   1. 10  制冷循環(huán) 40     1. 10. 1  空氣壓縮制冷循環(huán) 40     1. 10. 2  蒸汽壓縮制冷循環(huán) 41     1. 10. 3  吸收式制冷循環(huán) 43     1. 10. 4  熱泵 43     1. 10. 5  氣體的液化 44   復習題 44   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50 第2 章  傳熱學 54   考試大綱 54   2. 1  導熱理論基礎 54     2. 1. 1  導熱基本概念 54     2. 1. 2  傅里葉定律 55     2. 1. 3  熱導率 55     2. 1. 4  導熱微分方程 56     2. 1. 5  導熱過程的單值性條件 57     2. 1. 6  小結(jié) 58   2. 2  穩(wěn)態(tài)導熱 58     2. 2. 1  通過平壁的導熱 59     2. 2. 2  通過圓筒壁的導熱 60     2. 2. 3  臨界熱絕緣直徑 61     2. 2. 4  通過肋壁的導熱 62     2. 2. 5  通過接觸面的導熱 63     2. 2. 6  二維穩(wěn)態(tài)導熱問題 64     2. 2. 7  小結(jié) 64   2. 3  非穩(wěn)態(tài)導熱 64     2. 3. 1  非穩(wěn)態(tài)導熱的特點 64     2. 3. 2  對流換熱邊界條件下非穩(wěn)態(tài)導熱 65     2. 3. 3  常熱流密度邊界條件下非穩(wěn)態(tài)導熱 67     2. 3. 4  小結(jié) 67   2. 4  導熱問題數(shù)值解 67     2. 4. 1  有限差分法原理 67     2. 4. 2  建立離散方程的方法 68     2. 4. 3  穩(wěn)態(tài)導熱問題的數(shù)值計算 68     2. 4. 4  非穩(wěn)態(tài)導熱問題的數(shù)值計算 70     2. 4. 5  小結(jié) 71   2. 5  對流換熱分析 71     2. 5. 1  影響對流換熱的一般因素 72     2. 5. 2  對流換熱過程微分方程式 72     2. 5. 3  對流換熱微分方程組 72     2. 5. 4  流動邊界層和熱邊界層 72     2. 5. 5  層流邊界層換熱微分方程組及其求解 73     2. 5. 6  邊界層換熱積分方程組及其求解 74     2. 5. 7  動量傳熱和熱量傳遞的類比 75     2. 5. 8  外掠平板紊流換熱 76     2. 5. 9  對流換熱無量綱準數(shù)及其意義 76     2. 5. 10  相似理論基礎 76     2. 5. 11  小結(jié) 78   2. 6  單相流體對流換熱及準則關系式 78     2. 6. 1  管內(nèi)受迫流動對流換熱 78     2. 6. 2  管內(nèi)受迫對流換熱計算 80     2. 6. 3  外掠圓管流動換熱 81     2. 6. 4  自然對流換熱 81     2. 6. 5  自然對流與受迫對流并存的混合對流換熱 82     2. 6. 6  小結(jié) 82   2. 7  凝結(jié)與沸騰換熱 84     2. 7. 1  凝結(jié)換熱 84     2. 7. 2  沸騰換熱 84     2. 7. 3  小結(jié) 86   2. 8  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86     2. 8. 1  熱輻射基本概念 86     2. 8. 2  普朗克定律 87     2. 8. 3  斯特藩 玻耳茲曼定律 87     2. 8. 4  蘭貝特余弦定律 87     2. 8. 5  基爾霍夫定律 88     2. 8. 6  小結(jié) 88   2. 9  輻射換熱計算 89     2. 9. 1  角系數(shù) 89     2. 9. 2  黑表面間的輻射換熱 89     2. 9. 3  灰表面間的輻射換熱 90     2. 9. 4  氣體輻射 92     2. 9. 5  氣體與外殼間的輻射換熱 93     2. 9. 6  太陽輻射 93     2. 9. 7  小結(jié) 94   2. 10  傳熱與換熱器 94     2. 10. 1  通過肋壁的傳熱 94     2. 10. 2  復合換熱時的傳熱計算 95     2. 10. 3  傳熱的增強與削弱 95     2. 10. 4  平均溫度差 96     2. 10. 5  換熱器計算 97     2. 10. 6  小結(jié) 98   復習題 98   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109 第3 章  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 119   考試大綱 119   3. 1  流體動力學基礎 119     3. 1. 1  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 119    3. 1. 2  恒定流動和非恒定流動 120     3. 1. 3  恒定元流能量方程 120     3. 1. 4  恒定總流能量方程 123   3. 2  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 124     3. 2. 1  力學相似 125     3. 2. 2  相似準數(shù) 125     3. 2. 3  因次分析法 126     3. 2. 4  模型實驗 129   3. 3  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 130     3. 3. 1  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的分類 130     3. 3. 2  層流和紊流現(xiàn)象 131     3. 3. 3  均勻流方程 132     3. 3. 4  圓管中的層流 132     3. 3. 5  紊流運動 133     3. 3. 6  沿程阻力的計算 134     3. 3. 7  非圓管的沿程損失 135     3. 3. 8  局部水頭損失 136     3. 3. 9  減少阻力的措施 137   3. 4  管路計算 137     3. 4. 1  簡單管路的計算 137     3. 4. 2  串聯(lián)管路的計算 140     3. 4. 3  并聯(lián)管路的計算 140   3. 5  特定流動分析 141     3. 5. 1  勢函數(shù)和流函數(shù)概念 141     3. 5. 2  幾種簡單的平面無旋流動 142     3. 5. 3  圓柱形測速管原理 143     3. 5. 4  紊流射流的一般特性 144     3. 5. 5  特殊射流 146   3. 6  氣體動力學基礎 148     3. 6. 1  理想氣體一元恒定流動的運動方程 148     3. 6. 2  聲速、 滯止參數(shù)、 馬赫數(shù) 148     3. 6. 3  氣體速度與斷面的關系 149   3. 7  泵與風機 150     3. 7. 1  泵與風機的性能曲線 151     3. 7. 2  管路性能曲線及工作點 152     3. 7. 3  泵或風機的聯(lián)合運行 154     3. 7. 4  離心式泵或風機的工況調(diào)節(jié) 154     3. 7. 5  泵的氣蝕與安裝高度 155     3. 7. 6  泵或風機的選擇 157   復習題 157   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169 第4 章  自動控制 177   考試大綱 177   4. 1  自動控制與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一般概念 177     4. 1. 1  控制工程的基本含義 177     4. 1. 2  信息的傳遞 177     4. 1. 3  反饋及反饋控制 178     4. 1. 4  開環(huán)及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的構(gòu)成 179     4. 1. 5  控制系統(tǒng)的分類及基本要求 182   4. 2  控制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 184     4. 2. 1  控制系統(tǒng)各環(huán)節(jié)的特性 184     4. 2. 2  控制系統(tǒng)微分方程的擬定與求解 189     4. 2. 3  拉普拉斯變換與反變換 190     4. 2. 4  傳遞函數(shù)及其框圖 194   4. 3  線性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 201     4. 3. 1  基本調(diào)節(jié)規(guī)律及實現(xiàn)方法 201     4. 3. 2  控制系統(tǒng)的一階瞬態(tài)響應 205     4. 3. 3  二階瞬態(tài)響應 207     4. 3. 4  頻率特性基本概念 210     4. 3. 5  頻率特性表示方法 212     4. 3. 6  調(diào)節(jié)器的特性對調(diào)節(jié)質(zhì)量的影響 224     4. 3. 7  二階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 226   4. 4  控制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與對象的調(diào)節(jié)性能 229     4. 4. 1  穩(wěn)定性基本概念 229     4. 4. 2  穩(wěn)定性與特征方程根的關系 229     4. 4. 3  代數(shù)穩(wěn)定判據(jù) 230     4. 4. 4  對象的調(diào)節(jié)性能指標 232   4. 5  控制系統(tǒng)的誤差分析 232     4. 5. 1  誤差及穩(wěn)態(tài)誤差 232     4. 5. 2  系統(tǒng)類型及誤差度 233     4. 5. 3  靜態(tài) (穩(wěn)態(tài)) 誤差系數(shù) 233   4. 6  控制系統(tǒng)的綜合和校正 235     4. 6. 1  校正的概念 235     4. 6. 2  串聯(lián)校正裝置的形式及其特性 237     4. 6. 3  繼電器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 (非線性系統(tǒng)) 及校正 240   復習題 245   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258 第5 章  熱工測試技術 270   考試大綱 270   5. 1  測量技術的基本知識 270     5. 1. 1  測量 270     5. 1. 2  測量精度與測量誤差 271     5. 1. 3  常見測量方法 273     5. 1. 4  儀表的測量范圍與測量精度 274     5. 1. 5  儀表的穩(wěn)定性 274     5. 1. 6  靜態(tài)特性和動態(tài)特性 275     5. 1. 7  傳感器 276     5. 1. 8  傳輸通道 276     5. 1. 9  變換器 276   5. 2  溫度的測量 276     5. 2. 1  溫度與溫標 276     5. 2. 2  熱電材料 278     5. 2. 3  熱電效應測溫原理 279     5. 2. 4  膨脹效應測溫原理及其應用 280     5. 2. 5  熱電回路性質(zhì)及理論 280     5. 2. 6  熱電偶結(jié)構(gòu)及使用方法 281     5. 2. 7  熱電阻測溫原理及常用材料、 常用組件的使用方法 281     5. 2. 8  輻射溫度計 282     5. 2. 9  溫度變送器 284     5. 2. 10  測溫布置技術 285   5. 3  濕度的測量 285     5. 3. 1  干濕球溫度計測量原理 285     5. 3. 2  干濕球溫度電學測量和信號傳送傳感器 286     5. 3. 3  露點儀 286     5. 3. 4  露點儀測濕布置技術 288   5. 4  壓力的測量 289     5. 4. 1  壓力計 289     5. 4. 2  壓力傳感器 291     5. 4. 3  壓力儀表的選用和安裝 292   5. 5  流速的測量 293     5. 5. 1  流速測量原理 293     5. 5. 2  機械風速儀的測量及結(jié)構(gòu) 294     5. 5. 3  熱線風速儀的測量原理及結(jié)構(gòu) 294     5. 5. 4  L 形動壓管 (畢托管) 295     5. 5. 5  測速儀 295     5. 5. 6  流速測量布置技術 296   5. 6  流量的測量 296     5. 6. 1  節(jié)流法和容積法測流量 296     5. 6. 2  流量計 297     5. 6. 3  流量測量的布置技術 301   5. 7  液位的測量 302     5. 7. 1  常見測液位方法 302     5. 7. 2  液位測量的布置及誤差消除方法 303   5. 8  熱流量的測量 303     5. 8. 1  熱流計的分類 303     5. 8. 2  熱阻式熱流計 303     5. 8. 3  熱流計的布置及使用 304     5. 8. 4  熱水熱量的測量 305   5. 9  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 305     5. 9. 1  誤差函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 306     5. 9. 2  直接測量的平均值、 方差、 標準誤差、 有效數(shù)字和測量結(jié)果表達 307     5. 9. 3  測量結(jié)果表達 308     5. 9. 4  間接測量最優(yōu)值、 標準誤差、 誤差傳播理論、 微小誤差原則、 誤差分配 308     5. 9. 5  組合測量原理 311     5. 9. 6  最小二乘法原理 311     5. 9. 7  經(jīng)驗公式法 311     5. 9. 8  相關系數(shù) 311     5. 9. 9  回歸分析 311     5. 9. 10  顯著性檢驗及分析 312     5. 9. 11  過失誤差處理 312     5. 9. 12  系統(tǒng)誤差處理方法及消除方法 312     5. 9. 13  誤差的合成定律 313   復習題 314   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320 第6 章  機械基礎 323   考試大綱 323   6. 1  概述 323     6. 1. 1  機械設計的一般原則和程序 323     6. 1. 2  機械零件的設計準則 326     6. 1. 3  許用應力和安全系數(shù) 327   6. 2  平面機構(gòu)的自由度 329     6. 2. 1  運動副及其分類 330     6. 2. 2  平面機構(gòu)運動簡圖 330   6. 2. 3 機構(gòu)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及平面機構(gòu)自由度 332   6. 3  平面連桿機構(gòu) 334     6. 3. 1  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形式和特性 334     6. 3. 2  曲柄存在的條件 334     6. 3. 3  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演化 335   6. 4  凸輪機構(gòu) 338     6. 4. 1  凸輪機構(gòu)的應用和類型 338     6. 4. 2  從動件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 339     6. 4. 3  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gòu)的輪廓曲線的繪制 341   6. 5  螺紋連接 343     6. 5. 1  螺紋的常用類型和主要參數(shù) 343     6. 5. 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 效率和自鎖 344     6. 5. 3  螺紋連接的基本類型 345     6. 5. 4  螺紋連接的強度計算 346     6. 5. 5  螺紋連接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347   6. 6  帶傳動 348     6. 6. 1  帶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 348     6. 6. 2  普通 V 帶傳動的主要參數(shù)和選擇計算 350     6. 6. 3  帶輪的材料和結(jié)構(gòu) 355     6. 6. 4  帶傳動的張緊與維護 356   6. 7  齒輪機構(gòu) 356     6. 7. 1  齒輪機構(gòu)的特點與類型 357     6. 7. 2  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名稱和尺寸 357     6. 7. 3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和連續(xù)傳動條件 358     6. 7. 4  齒輪的失效 359     6. 7. 5  直齒圓柱齒輪的強度計算 360     6. 7. 6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及其受力分析 364     6. 7. 7  齒輪的結(jié)構(gòu) 364     6. 7. 8  蝸桿傳動 365   6. 8  輪系 367     6. 8. 1  定軸輪系及其傳動比 367     6. 8. 2  周轉(zhuǎn)輪系及其傳動比 368   6. 9  軸 369     6. 9. 1  軸的分類 369     6. 9. 2  軸的材料 370     6. 9. 3  軸的結(jié)構(gòu) 370     6. 9. 4  軸的強度計算 371     6. 9. 5  軸轂連接類型 373   6. 10  滾動軸承 375     6. 10. 1  滾動軸承的分類 376     6. 10. 2  滾動軸承的代號 378     6. 10. 3  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 379   復習題 381   復習題答案與提示 389 模擬試題 (一) 394   模擬試題 (一) 答案 400 模擬試題 (二) 406   模擬試題 (二) 答案 413 參考文獻 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