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定義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新興且備受關注的主題,目前尚未形成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熱點主題,并深入理解技術層面之外的市場與商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
本書分為3個部分,共13章。第1部分奠定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基礎與技術支撐;第2部分深入剖析智能汽車操作系統(tǒng)、汽車中間件、智能座艙、數字鑰匙、智能駕駛、車聯網等核心軟件構成;第3部分則探討軟件定義汽車的安全保障、新技術及主流廠商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各章節(jié)既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便于讀者根據個人興趣與需求選擇性閱讀。
本書適合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參考,也適合對新能源汽車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
·全景式解讀:系統(tǒng)梳理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邏輯與產業(yè)生態(tài),從電子電氣架構到OTA升級,全景呈現智能汽車時代的底層邏輯與發(fā)展趨勢。
·直擊行業(yè)痛點:剖析軟硬件解耦、標準化硬件、持續(xù)進化軟件等關鍵挑戰(zhàn),解答軟件定義汽車概念泛化背后的實質問題。
·技術與商業(yè)雙重視角:突破單純技術分析,深入探討市場動態(tài)、廠商戰(zhàn)略及消費者需求,為從業(yè)者提供決策參考。
·模塊化知識架構:分基礎篇、核心篇、擴展篇,13章內容既可串聯學習,亦支持按需跳讀,兼顧專業(yè)深度與閱讀靈活性。
·廠商戰(zhàn)略解密:聚焦主流車企與零部件商的實踐路徑,揭示不同玩家如何通過軟件能力重構競爭壁壘。
車皓陽,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博士,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高級會員,CCF智能汽車分會執(zhí)行委員。目前就職于某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用戶數據平臺與算法研發(fā),具有20年IT行業(yè)工作經驗。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和會議中發(fā)表論文40多篇,申請國內外發(fā)明專利60多項、軟件著作權100多項,已翻譯出版10種專業(yè)著作。
第 1部分 基礎篇
第 1章 逐浪翻云,軟件定義汽車的新時代
1.1 軟件定義的由來
1.2 汽車新四化與軟件定義汽車
1.3 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理念
1.3.1 軟件為什么能夠定義汽車
1.3.2 概念泛化的軟件定義汽車
1.3.3 軟件定義汽車的挑戰(zhàn)與趨勢
1.4 小結
第 2章 強基固本,電子電氣架構行穩(wěn)致遠
2.1 ECU與汽車總線
2.1.1 ECU
2.1.2 汽車總線
2.2 電子電氣架構
2.2.1 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
2.2.2 分域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
2.2.3 進一步的整車集中控制
2.2.4 邁向完全軟件定義汽車的硬件架構
2.3 小結
第3章 化云為雨,汽車云服務與云平臺的持續(xù)進化
3.1 汽車云
3.1.1 何為汽車云
3.1.2 汽車云服務解決方案
3.1.3 自動駕駛上云
3.2 汽車大數據平臺
3.2.1 客戶數據平臺
3.2.2 自動駕駛大數據平臺
3.3 高精度地圖
3.3.1 高精度地圖與自動駕駛
3.3.2 高精度制圖
3.3.3 眾包建圖
3.3.4 輕地圖方案
3.4 汽車軟件開發(fā)流程
3.4.1 傳統(tǒng)汽車軟件開發(fā)流程
3.4.2 云原生汽車軟件開發(fā)流程
3.4.3 整車軟件架構的SOA演進
3.5 小結
第4章 保駕護航,OTA助推軟件定義汽車
4.1 OTA基本概念
4.1.1 為什么需要OTA
4.1.2 OTA發(fā)展現狀
4.1.3 OTA升級的分類
4.2 OTA升級
4.2.1 OTA云端服務器
4.2.2 OTA升級流程
4.3 安全與法規(guī)
4.3.1 OTA安全機制
4.3.2 國內汽車行業(yè)OTA升級法規(guī)
4.4 小結
第 2部分 核心篇
第5章 摩拳擦掌,智能汽車操作系統(tǒng)的搶位戰(zhàn)
5.1 基本概念
5.2 操作系統(tǒng)的分類
5.2.1 實時操作系統(tǒng)與分時操作系統(tǒng)
5.2.2 安全車載操作系統(tǒng)、智能座艙操作系統(tǒng)和智能駕駛操作系統(tǒng)
5.2.3 定制型操作系統(tǒng)、ROM型操作系統(tǒng)和超級App
5.3 操作系統(tǒng)的挑戰(zhàn)、現狀與發(fā)展
5.3.1 智能汽車操作系統(tǒng)的難題
5.3.2 智能汽車操作系統(tǒng)的安全認證
5.3.3 智能汽車操作系統(tǒng)的應用布局
5.4 發(fā)展趨勢
5.4.1 整車操作系統(tǒng)
5.4.2 標準化
5.5 小結
第6章 為誰辛勞,繁忙的汽車中間件
6.1 基本概念
6.2 第 一汽車中間件AUTOSAR
6.2.1 何為AUTOSAR
6.2.2 AUTOSAR CP與AUTOSAR AP
6.2.3 AUTOSAR的發(fā)展
6.3 其他汽車中間件
6.3.1 通信中間件SOME/IP
6.3.2 數據分發(fā)中間件DDS
6.3.3 機器人編程框架ROS2
6.3.4 運行時框架CyberRT
6.4 中間件廠商布局
6.5 小結
第7章 粉墨登場,座艙智能化正當時
7.1 概念由來
7.2 發(fā)展驅動力與技術組成
7.2.1 智能座艙的發(fā)展驅動力
7.2.2 智能座艙技術組成
7.3 重點相關技術
7.3.1 智能座艙操作系統(tǒng)
7.3.2 智能座艙與虛擬機
7.3.3 智能座艙與AI
7.4 等級成熟度與發(fā)展趨勢
7.4.1 智能座艙等級劃分
7.4.2 智能座艙發(fā)展趨勢
7.5 小結
第8章 芝麻開門,聰明的數字鑰匙
8.1 汽車鑰匙發(fā)展簡史
8.2 汽車鑰匙數字化
8.3 3種主流形態(tài)的數字鑰匙
8.3.1 NFC數字鑰匙
8.3.2 藍牙數字鑰匙
8.3.3 UWB數字鑰匙
8.4 小結
第9章 命比紙薄,智能駕駛蓄勢待發(fā)
9.1 無人駕駛
9.2 基本概念
9.2.1 無人駕駛、自動駕駛與智能駕駛
9.2.2 自動駕駛的分級
9.3 ADAS功能介紹
9.3.1 行駛功能
9.3.2 泊車功能
9.3.3 安全功能
9.4 自動駕駛相關技術
9.4.1 自動駕駛簡史與主要技術
9.4.2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
9.4.3 自動駕駛芯片和域控制器
9.5 自動駕駛國內外進展
9.5.1 國內自動駕駛進展
9.5.2 國外自動駕駛進展
9.6 小結
第 10章 萬車互聯,軟件定義的車聯網
10.1 車聯網基本概念
10.1.1 什么是車聯網
10.1.2 車聯網的典型應用
10.2 車聯網技術
10.2.1 車聯網的支撐技術
10.2.2 T-BOX:車端與車聯網的連接入口
10.2.3 DSRC與C-V2X之爭
10.3 軟件定義的車聯網
10.4 小結
第3部分 擴展篇
第 11章 安如磐石,軟件定義汽車的安全保障
11.1 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
11.2 各層面安全問題
11.2.1 整車電子安全
11.2.2 智能座艙與安全
11.2.3 智能駕駛與安全
11.2.4 OTA升級與安全
11.2.5 能源安全
11.2.6 數據與隱私安全
11.3 主機廠的安全理念
11.3.1 特斯拉的安全理念
11.3.2 蔚來的安全理念
11.4 小結
第 12章 方興未艾,新技術撐起的半邊天
12.1 生產制造新技術
12.1.1 800V高壓電氣平臺
12.1.2 一體化壓鑄技術
12.2 整車新技術
12.2.1 智能底盤
12.2.2 智能車身控制
12.2.3 智能車燈
12.2.4 智能表面
12.3 智能座艙新技術
12.3.1 AR-HUD
12.3.2 8295芯片
12.4 小結
第 13章 相時而動,主流廠商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1 主機廠軟件定義汽車的轉型之路
13.2 美德車企與零部件廠商的理念
13.2.1 特斯拉的軟件定義汽車之路
13.2.2 大眾汽車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2.3 通用汽車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2.4 博世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3 日本車企的理念
13.3.1 日產汽車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3.2 豐田汽車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4 國內車企的理念
13.4.1 上汽的靈魂論
13.4.2 蔚來的軟件定義汽車理念
13.5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