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章討論基本的憲法觀。第二章設計政治過程運行的模型,用于后文分析。第三章研究潛在納稅人在面臨其他稅率和稅基限制時的選擇計算。第四章將這種分析拓展到商品稅領域。第五章將這種分析方法跨時地、具體地引入資本稅和公共債務領域。第六章分析貨幣創(chuàng)造權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包括(但不完全)利用通貨膨脹征稅的權力。第七章將重點轉向激勵結構的改進,確保稅收收入用于納稅人所看重的商品與服務領域。第八章討論整個政治領域,具體涉及對政府行為的財政約束與非財政約束。第九章分析聯(lián)邦主義結構秩序作為一種約束手段,從憲法上約束政府的財政權。第十章嘗試將我們的分析與當前憲法稅收限制的建議聯(lián)系起來,提出進行真正財政改革的必要舉措。
加利福尼亞第13號提案的成功通過是1978年的重大新聞事件之一,許多評論家將此解釋為實現(xiàn)真正抗稅的關鍵一步。謀求或為了保住權力的政客很快就接受了這種解釋。20世紀70年代末的政治言論也暗示著政府爆炸式發(fā)展的時代快要結束了。
我們在撰寫本書時,還不停地討論著這些事件。有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好像被政治發(fā)展形勢拋棄了,除了學術活動外我們無能為力,這并非我們的初衷。我們可以邀功,因為很早就已經確定了我們的立場,可以說是在1978年這次提案事件發(fā)生前,我們就在著手從憲法上分析稅收限制了。積極點講,我們認為這本書代表了首次對稅收限制進行嚴謹?shù)慕洕鷮W分析,可見,經濟學家忽略了這一課題。
然而,讓人一直記掛的是,這本書本可以提前兩年完成。讓人感到振奮的是,相對于內容先于話題,出版時機更容易讓大眾接受一本書。這也打消了我們的顧慮。如果這本書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版的話,有可能因新聞界的施壓而最終難產。在八十年代就不會遭此厄運了。
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之父、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杰弗里·布倫南,經濟學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RSSS學院研究員,北卡羅萊納大學哲學教授,杜克大學政治學教授。
譯者簡介:
武黃崗,畢業(yè)于北京語言大學,現(xiàn)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涉外警務學院講師,從事英語教學與翻譯,已出版譯著《經濟學說與方法史論》,《我的第一套計算機啟蒙書》,《折紙大師心靈解壓系列:小貓折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