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識(小學版)》是清華大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系列的小學分冊,包括從夢想到現(xiàn)實、身邊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前沿、人工智能起源、人工智能發(fā)展、人工智能基礎、深度學習時代7個單元。本書注重人工智能思維的啟蒙,以講故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傳遞科學精神,形成對人工智能的基礎認知。本書既可以作為教師授課的教材或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學生自學的科學讀本。為方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
本書配套了完整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方案。同時,本書還配套了實踐手冊,設計了大量充滿趣味性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
本書封面貼有清華大學出版社防偽標簽,無標簽者不得銷售。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研究中心精品力作,權威、系統(tǒng)、前沿的人工智能知識體系,開拓視野,兼容各類人工智能實踐教學
人工智能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人工智能源于人類對智能機器的渴
望,相關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亞里士多德關于人類思維規(guī)律的研究。然
而,直到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之后,人工智能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今天,人
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著世界,不僅在視覺、聽覺、語言、動作這些傳
統(tǒng)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長足進展,而且與各個基礎學科交叉共融,引發(fā)了新一輪
技術變革?梢灶A見,未來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強大,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基礎
力量。
人工智能的強大源于它對人類智能的模擬。我們今天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基
于人類區(qū)別于其他生物的獨一無二的智能,如果這種智能可以被機器所模擬,可
以預見將會給社會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從這個角度看,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那
些讓人震驚的成就也許只是智能時代來臨前的滿城風雨,真正讓人期待的智能
風暴也許就在不遠處的地平線上。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要求所有人都應具備人工智能的基礎素養(yǎng),特別是青
少年學生。這些基礎素養(yǎng)至少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人工智能的世界觀,即如
何認識人工智能,它起源于哪里,當前處于什么階段,未來會走向何方。其次是
人工智能的價值觀,即如何全面認識人工智能,既要理解它帶來的機遇,也要了
解它的潛在風險;既要有擁抱人工智能的開放心態(tài),也要清楚如何合理、合規(guī)地
使用人工智能。最后是人工智能的方法論,即人工智能有哪些基本原則和基礎
Ⅰ
方法。
基于這一思路,我們編制了這套清華大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系列叢
書,其根本目的是幫助青少年建立人工智能的基礎素養(yǎng)。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本叢
書從大中小貫通培養(yǎng)的視角來設計基礎教育階段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
本叢書將基礎教育階段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分為興趣培養(yǎng)體系構建
和知識拓展三個階段,分別對應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興趣培養(yǎng)階段
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科學精神;體系構建階段強調對人工智能的整
體認知,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全局視野;知識拓展階段關注具體應用背后的關
鍵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在各學科中的前沿應用,為學生選擇未來的專業(yè)方向提
供指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教授對叢書的知識體系進行了指導,并對叢書內
容進行了審核。
本書是清華大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系列叢書的小學分冊。本書注
重人工智能思維的啟蒙,以講故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的興趣,培養(yǎng)學
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傳遞科學精神,形成對人工智能的基礎認知。同時,本書
配套了實踐手冊,設計了大量充滿趣味性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人工智能的
神奇。
全書共分7個單元,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前5個單元幫助學生
建立人工智能的基礎概念,開闊視野,形成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世界觀;第6單
元和第7單元則通過介紹若干基礎知識點,啟發(fā)學生理解人工智能的獨特思維
方式。
本書既可作為小學教師和學生的參考讀物,也可用于小學人工智能通識課
的教學。為支持教師開展教學,本書配套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用PPT、
實踐手冊、在線參考文獻等,便于教師基于本書內容和資源設計符合本校特色的
課程方案。
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啟發(fā)性,本書特別設計了愛思考和知識庫兩個特
色欄目。
● 愛思考: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性思考和討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 知識庫:補充與章節(jié)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加深理解。
針對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本書提供靈活的課程設計建議。不論學校采用
哪種方案,都應重視激發(fā)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興趣與探索熱情。
Ⅷ
人工智能通識小學版
VIII
● 完整教學方案:建議按本書順序設計兩學期(每周兩節(jié)課)或四學期(每
周一節(jié)課)的課程,每學期2/3的學時用于教師授課,1/3的學時用于實踐體驗活
動。本書配套的實踐手冊中提供了詳細的實踐方案,供教師選用。
● 簡化教學方案:對于教學時間較為緊張的學校,可以將本書內容適當濃
縮,融入信息科技或科學課堂,為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
本書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心血。李藍天、蔡云麒等老師參與
了本書部分內容的策劃工作。劉靖、秦曈、李鵬琦、袁浚銘、谷悅、魏揚、瞿琦、
湯志遠、張敏、王思瑤等老師和同學參與了書稿審讀工作。文中言老師任本書
的美術總指導,朱珠、劉田田兩位老師參與了繪圖組織工作。參與繪圖的老師和
同學還包括夏源、肖美琳、鄒齡漪、蔣夕彬、文雁云、袁枘、肖舒琪、王乃一、蘇詩
瑤、張泉、苗羽、魯一諾、紀琳、張智涵、萬桉伶、吳翠如。穆曉萌、魏萌、賈濤、翁
瑩真、魏立艷、劉文、王笑凡、郭曉霄、張清茹等老師參與了課程資源制作。譚洪
政、利節(jié)、茹偉、邱偉松、劉松偉等老師參與了本書的教學實踐工作。卜輝、楊艷
錚、劉愛霞等老師參與了組織與服務工作,王文精、卞偉、張?zhí)旌、劉田田、宮俊
波等老師參與了大量策劃、推廣工作。
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剛剛起步,不僅在我國還沒有形成標準的體系,在世界
范圍內也沒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參考。我們希望清華大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
育系列叢書能夠成為一套樣本,為我國乃至全球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統(tǒng)性、可操
作的參考框架。
限于編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25年4月
王東,愛丁堡大學博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在Nature子刊、PAMI等人工智能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fā)表論文150余篇,發(fā)表《機器學習導論》《人工智能》等專著5部,授權專利20余項,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清華大中小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研究項目組的核心成員,致力于推動有清華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和貫通培養(yǎng)體系。
1
2
? ?
XI
第3 單元
人工智能前沿 / 37
3.1 AI 畫家 / 37
3.2 AI 作曲 / 42
3.3 AI 詩人 / 46
3.4 AlphaGo 的故事 / 49
3.5 OpenAI 和它的ChatGPT / 53
3.6 Sora 的故事 / 57
3.7 AI 天氣預報員 / 63
第4 單元
人工智能起源 / 67
4.1 亞里士多德的故事 / 67
4.2 布爾的故事 / 71
4.3 圖靈和圖靈機 / 75
4.4 計算機的誕生 / 79
4.5 機器智能的最初設想 / 84
4.6 達特茅斯會議 / 88
第5 單元
人工智能發(fā)展 / 93
5.1 吳文俊的故事 / 93
5.2 費根鮑姆和專家系統(tǒng) / 97
5.3 深藍:成就巔峰 / 101
5.4 深度學習興起 / 105
5.5 大模型時代 / 109
5.6 走向未來 / 114
3
4
5
人工智能通識小學版
XII
第6 單元
人工智能基礎 / 118
6.1 認識計算機 / 118
6.2 認識計算機程序 / 123
6.3 什么是算法 / 126
6.4 知識與智能 / 130
6.5 不會學習的機器不是好機器 / 133
第7 單元
深度學習時代 / 136
7.1 皮茨和他的神經(jīng)元模型 / 136
7.2 感知器:會學習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 / 141
7.3 杰弗里·辛頓的故事 / 146
7.4 李飛飛與ImageNet 數(shù)據(jù)集 / 151
7.5 GPU:從游戲到人工智能 / 155
7.6 解析AlphaGo / 159
7.7 探索大語言模型 / 162
7.8 深度學習挑戰(zhàn):難以理解的智能 / 168
7.9 深度學習挑戰(zhàn):對抗樣本 / 171
7.10 深度學習挑戰(zhàn):超級智能體 / 175
6
7
? ?
XIII
目 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