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廟與沙灘:輿論啟蒙下的北京(1904—1918)
定 價:88 元
本書以阮籍與嵇康的生平經(jīng)歷為敘述順序,對兩人的文學成就及其對后人的影響等做了詳盡敘述,并擷取兩人生命中具有轉折性重大意義的事件加以深入分析,全面展現(xiàn)其思想與人格,以及由此導致的不同的命運走向,同時從側面呈現(xiàn)了以阮籍與嵇康為代表的魏晉名士的思想風貌以及時代精神的基本特征。
本書深入分析了庚子事變后北京輿論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展現(xiàn)了輿論中心從五道廟到沙灘的轉移過程,揭示了這一變化為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順利登場提供了歷史土壤。
作者跨領域整合思想史、新聞史、文化史、文學史等學術資源,大量使用第一手歷史資料,并通過史料鉤稽與細致分析,呈現(xiàn)了知識分子群體如何借助輿論媒介,推動社會啟蒙與自我啟蒙的生動歷史圖景。
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引入都市文化視角,回答了五四運動為什么發(fā)生在北京?這個常被忽視的問題,關注到北京承載了中西兩種文化的終極沖突與嬗替。在此基礎上,再談輿論環(huán)境或教育制度的建設,便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與闡釋。
廣陵絕響、窮途慟哭,誰才是中國文人的理想生存模式?
阮籍與嵇康,竹林七賢中最負盛名的兩位名士、正始文學的燦爛雙璧。他們知識淵博、才華出眾,卻碰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歲月。亂世之中、威權之下,他們一個以命相抗,身首異處,卻至死泰然;另一個屈做貳臣,得全首領,卻郁郁而終。本書將帶你走近嵇阮的跌宕人生,感懷魏晉風骨背后,名士的痛苦與掙扎。
徐公持,1940年7月生,江蘇省江陰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曾任《文學遺產(chǎn)》主編二十年。主治先秦至隋文學。主要著作有《中國古典作家》、《中國古典傳記》(合著)、《魏晉文學史》等,又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國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
引言 阮籍與嵇康
附錄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非絕交之書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