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行的本質是什么?惡行如何發(fā)生,后果是什么?康德對惡的歷史闡釋在當下是否仍有價值?大屠殺、種族奴役等惡行與集體能動性有何關聯(lián)?惡行何以常常與集體行為相關?寬恕與復仇的可能性和正當性何在?個人如何理解與應對人類交往中惡的普遍性?本書是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哲學探究,并將哲學概念與心理學實證和歷史事件相結合,提供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分析,不僅鞭辟入里且別具現實關懷。
★檢視先哲理論,一部惡之哲學史
本書并非意在構建一套關于惡的系統(tǒng)性理論,而是帶領讀者在有關惡的哲學文獻中巡游,以哲學史上最早探討惡之主題的康德為起點,檢視與反思了哲學家們關于惡的哲學學說及其方法論,并進一步討論深化,幫助讀者快速熟悉哲學史上關于惡的經典理論。
★對惡的尋蹤覓跡,三駕馬車齊驅解謎
全書每章都以一個問題切入,將學院派哲學分析、心理學實證研究和真實歷史事件這三種研究工具相結合,互為輔助;此外,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開拓出一種新的方法論,對惡之問題進行反思與探究,深刻揭示了惡的本質與起源。
★有關平庸之惡的再探討,衡量我們與惡的距離
平凡之人為何會做出極端惡的舉動?集體為何常常能夠以惡之名行動?本書通過鞭辟入里的哲學論證,厘清了惡并非幻象或異己之物,而是切實存在的人性幽暗面,并提供了惡就在你我身邊的理論依據和應對指南。
扎卡里·戈德堡(Zachary J. Goldberg),目前為Trilateral Research機構高級研究員,致力于人工智能倫理相關研究。曾為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其作品主要關注與邪惡和道德責任有關的問題,曾任《關于倫理和責任的反思:彼得·A.弗倫奇紀念文集》一書的編輯。
安冬,浙江大學哲學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北京大學學士、碩士,美國Texas A&M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情緒哲學、道德心理學和規(guī)范倫理學。目前關注情緒的恰當性、情緒與道德責任、情緒研究對動物及人工智能倫理的意義問題。
版權說明
致謝
引言 質詢惡
第1章 康德關于惡的理論仍然有價值嗎?
第2章 一個關于惡的理論必須包含什么?
第3章 超越精致傷害理論:惡與脆弱
第4章 一個屠殺者是我的道德對話者嗎?惡與斯特勞森主義的限度
第5章 惡與集體權力
第6章 持續(xù)怨恨:報復與寬恕之間
附錄 面對惡:個人應該如何應對無處不在的惡?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