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康有為向清廷多次上書以及代大臣草擬折稿為主要線索,深入探討了戊戌維新運動的原委與進程,闡明并重新評價了康有為與維新派的變法思想和活動,特別注意當(dāng)時的政治事件以及各個派系之間錯綜復(fù)雜的關(guān)系,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場景寬廣而激動人心的政治畫卷。作者孔祥吉徜徉在檔案的海洋里,挖掘大量珍貴的一手材料,不囿于權(quán)威、傳統(tǒng)之說,力求創(chuàng)新,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言人之所未言。 
本書于1988年出版,是作者第一部專著,也是作者得意之作,雖已歷三十多年,今天依然是研究康有為變法思想與活動繞不開的著作。
		
	
孔祥吉(1943—2021),晚清史、中國近代史學(xué)者,著名戊戌維新運動研究專家。曾任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兼職教授,美國哈佛大學(xué)費正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xué)客座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特聘專家。著作有《康有為變法奏議研究》《戊戌維新運動新探》《晚清史探微》《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清人日記研究》等。 
第一章|  康有為的身世及早年變法奏議 
第一節(jié) 粵海名族理學(xué)世家 
第二節(jié) 盡釋故見大講西學(xué) 
第三節(jié) 甲申易樞后的朝局與《上清帝第一書》 
第四節(jié) 代屠仁守草擬奏章 
第五節(jié) 康有為早期變法思想的估價 
 
第二章|  甲午戰(zhàn)后的三次上書 
第一節(jié) 變法思想趨于成熟 
第二節(jié) 公車上書 
第三節(jié) 《上清帝第三書》的遞上及其意義 
第四節(jié) 一場關(guān)于中國社會發(fā)展前途的大論戰(zhàn) 
第五節(jié) “掃除更張,再立堂構(gòu)”的《上清帝第四書》 
 
第三章|  與帝黨結(jié)合及為王鵬運草擬章奏 
第一節(jié) 帝后黨爭的激化與康有為向帝黨的靠攏 
第二節(jié) 為王鵬運草疏彈劾徐用儀 
第三節(jié) 嚴(yán)劾譚鐘麟及其對孫中山、康有為兩派關(guān)系之影響 
 
第四章|  民族危機的深重與康有為的對策 
第一節(jié) 艱苦卓絕的變法準(zhǔn)備工作 
第二節(jié) 膠州灣事件與《上清帝第五書》 
第三節(jié) 統(tǒng)籌全局 盡變舊法 
第四節(jié)大借洋款 以舉庶政 
 
第五章|  把變法推向高潮 
第一節(jié) 策動第二次公車上書 
第二節(jié) 以聯(lián)英、日為中心的外交政策 
第三節(jié) 敦促光緒皇帝明定國是 
 
第六章|  百日維新期間的變法主張(上) 
第一節(jié) 以廢除八股為中心內(nèi)容的文化教育改革建議 
第二節(jié) 成立孔教會的設(shè)想 
第三節(jié) 御門誓眾的請求 
 
第七章|  百日維新期間的變法主張(下) 
第一節(jié) 以西法振興農(nóng)工商業(yè)的宏偉藍圖 
第二節(jié) 官制改革的理論及實踐 
第三節(jié) 從制度局到懋勤殿 
 
第八章|  進呈書籍述考 
第一節(jié) 進書緣起 
第二節(jié) 《俄彼得變政記》 
第三節(jié) 《日本變政考》 
第四節(jié)《孔子改制考》 
第五節(jié)《列國政要比較表》 
第六節(jié)《日本書目志》 
第七節(jié)《波蘭分滅記》 
第八節(jié)《戊戌奏稿》等書開列,實際上并未進呈的書目考訂 
 
第九章|  局勢的惡化與康有為的挽救之策 
第一節(jié) 罷黜禮部六堂官后的朝局 
第二節(jié) 保薦袁世凱…… 
第三節(jié) 聯(lián)結(jié)與國計劃的破產(chǎn) 
第四節(jié) 錯誤的抉擇悲慘的結(jié)局 
 
附錄|  康有為變法活動簡表 
 
后記……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