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生產生活具體實例引入,深入淺出,將傳感器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知識、技能融入相應的項目中。本書內容包括理論篇、實踐篇和創(chuàng)新篇三部分。理論篇中主要包括各類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理論知識。實踐篇包括簡易小雞孵化恒溫控制器的設計與制作、酒精測試儀的設計與制作等9個項目,主要通過各種傳感器的應用進一步熟悉各類傳感器的調理電路及具體應用。創(chuàng)新篇是基于開放式的Arduino平臺,利用國產linkboy軟件,結合各類傳感器模塊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和仿真,從簡單的單個傳感器模塊的應用到多個傳感器模塊的綜合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書適合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物聯(lián)網應用技術等專業(yè)的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技能競賽培訓以及相關專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參考書。
(1)以項目為主線,以具體任務為載體將知識點、技能點貫穿于具體的任務中;為了項目的高效實施,任務載體從第一版的通用板改成PCB。
(2)采用活頁式裝訂方式,把理論和項目分開,以便于學生靈活使用。(3)選取更加合適的項目載體,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融入教材建設之中。
本書是根據高職高專電類專業(yè)教學改革的需要編寫的,體現了淡化理論,夠用為度,培養(yǎng)技能,重在運用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技能型人才。這也響應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的特點,本書壓縮了大量的理論推導,重點放在傳感器的運用上,結合傳感器的應用實例,引導學生學習傳感器的應用技術。本書分為理論篇、實踐篇和創(chuàng)新篇三部分。理論篇中主要包括各類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的理論知識介紹,學習過程中提供微課視頻及動畫(掃描書中二維碼觀看),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論學習。實踐篇有9個項目,主要通過各種傳感器的應用進一步熟悉各類傳感器的調理電路及具體應用,從原理圖的設計到PCB(印制電路板)的繪制并要求完成其系統(tǒng)的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各個項目選用各類電子競賽或實訓項目中真實的產品,包括:簡易小雞孵化恒溫控制器、酒精測試儀等小型電子產品。創(chuàng)新篇是基于開放式的Arduino平臺,利用國產linkboy軟件,結合各類傳感器模塊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和仿真,從簡單的單個傳感器模塊的應用到多個傳感器模塊的綜合應用,例如智能垃圾桶、智能小夜燈等,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適應高職高專教學改革需要,本版相對第一版進行了較多的改革嘗試。主要特點有:(1)以項目為主線,以具體任務為載體將知識點、技能點貫穿于具體的任務中;為了項目的高效實施,任務載體從第一版的通用板改成PCB。(2)采用活頁式裝訂方式,把理論和項目分開,以便于學生靈活使用。(3)選取更加合適的項目載體,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融入教材建設之中。(4)利用學銀在線開放學習平臺建設了符合教材內容的開放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本書適用48~72學時,適合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物聯(lián)網應用技術等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技能競賽培訓以及相關專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參考書。本書由蘇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盛奮華、陳新娟任主編,錢俊、卜捷捷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盛奮華負責理論篇的第1章~第10章和實踐篇的項目1~項目4、項目6的編寫以及全書提綱制訂和統(tǒng)稿,陳新娟負責理論篇的第11章~第13章以及實踐篇的項目5、項目7~項目9的編寫,錢俊、卜捷捷負責創(chuàng)新篇的編寫。全書由蘇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聶開俊主審。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蘇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魯帥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他對書中的傳感器應用電路進行了組裝和調試,在此表示感謝。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編者參考了大量的教材、文獻和網絡資料,在此向相關作者深表感謝。限于編者水平,加上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編者2023年3月
盛奮華,目前在蘇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擔任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與通信工程、電路與系統(tǒng)。陳新娟,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從事專業(yè)及研究方向:電子與通訊/集成電路測試及應用,前在蘇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擔任講師。發(fā)表省級期刊論文兩篇,《Arduino仿真教學的實驗開發(fā)》,在線開放資源建設四項,《半導體制造工藝技術》、《labview虛擬儀器技術》及《單片機應用技術》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