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的相關理論進行了介紹,重點介紹了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的產生原理及其測量與應用。全書內容包括緒論、輻射場的吸收和發(fā)射、原子光譜、光譜儀器、分子對稱性、分子光譜基礎、雙原子分子的轉動光譜和振動光譜、拉曼光譜、電子光譜、核磁共振譜等。
激光和光電子等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在飛秒范圍內光學參量振蕩器和放大器、阿秒脈沖的產生、使用光學頻率梳測量光波的絕對頻率和相位的實現(xiàn),極大地促進了現(xiàn)代光譜學的發(fā)展。光譜學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學、醫(yī)學、大氣研究、天體物理、材料科學、計量學、光通信網(wǎng)絡等領域。
全書共11章,在編寫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內容。
。1)電磁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經典物理和量子力學基礎分析,光譜線的展寬機制。
。2)氫原子光譜和簡單多電子原子光譜的量子力學求解方法。
(3)光譜學研究中常用的測量儀器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4)以非數(shù)學的方式闡述和分析分子對稱性、鍵合及分子軌道能量計算。
。5)分子光譜的量子力學分析,簡單分子軌道的量子力學求解,從原子軌道構建分子軌道。
。6)雙原子分子的轉動和振動光譜。
。7)拉曼光譜(包括線性拉曼光譜和非線性拉曼光譜)的產生原理。
。8)雙原子分子的電子光譜。
。9)核磁共振譜。
本書是為了滿足學生對光譜學系統(tǒng)基礎知識的需要而編寫的,主要針對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或應用物理專業(yè)的本科生。
本書由劉文軍、郭帥主編,潘玉寨副主編。第1~3章、第5~8章由劉文軍編寫,第9章和第10章由郭帥編寫,第4章和第11章由潘玉寨編寫。作為一本與光譜學相關的圖書,它無法涵蓋光譜學的全部內容,如多原子分子光譜、光譜學的實驗技術等。編者希望本書能夠為相關專業(yè)本科生的學習提供幫助,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也可以根據(jù)相關背景,選擇相關章節(jié)。
限于編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