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湖南圖書館古籍部整理,精選湖南圖書館館藏我國知名家譜中的80余篇家訓,予以注釋整理。家訓格言的注釋內容除簡要介紹收錄家譜背景及家族傳承外,主要是針對家訓格言,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發(fā)揚我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長期延續(xù)的“耕讀傳家”“忠孝仁義”“忠勇勤義”“尊老愛幼”“親族和睦”“公益助人”等正能量內容。
家訓一般有“訓”與“誡”兩種形式,是各家族制定的教化或約束家族成員的規(guī)章約定。家訓以諄諄勸導的文字,教育族人應該做什么;家戒則以較嚴厲的文字,告誡族人不能做什么及違反時應受的懲罰。家訓、家戒對弘揚社會道德規(guī)范、約束家族成員言行起到潛移默化、防微杜漸的作用。1929年《湘潭渚頭朱氏支譜》“家訓”小序云:“語曰: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則教之不可緩也,明矣。況今譜牒維新,家規(guī)革薄,不于此時章明教化,為端本澄源之急務,直待流于匪僻,而后法以繩之。所謂舍本而齊末,賢不肖之相去能以寸乎?茲摘其關乎倫常、切于身心者一十六條,編而成韻。”各個家族的家訓家戒幾乎都刊刻于各家族族譜之中,是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937年[湘鄉(xiāng)]《高沖文氏支譜》“家訓”小序稱:“譜之有訓也,自昔然矣。顧教人道理,古圣先賢,載在五經(jīng)四子書者甚詳。人能身體力行,何患不為圣為賢?”1948年《益陽習氏六修族譜》云:“家訓者,所以引后進而臻于善良也。闔族之子姓眾矣,人人耳提而面命之,必日不暇給,故筆之于譜,以示無忘!蔽阌怪靡,根植于中國古老宗法社會的族譜,天然就有一些糟粕,有著許多不合時宜之處。但各個家族所倡導的愛族愛國、孝敬長輩、睦鄰友好、盡職守業(yè)、自強不息、潔身自好等優(yōu)良的家風也莫不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如各家族多將“孝父母”“親兄弟”“睦鄉(xiāng)鄰”“勤職業(yè)”等列入家訓中。清光緒元年(1875)[寧鄉(xiāng)]《馬氏三修族譜》“家訓”云:“孝者,百行之首也。父母之德,何云昊天罔極?以一生之心思智慮,無非為子計耳。積金欲其富也,送讀欲其貴也,完娶欲昌其后也。子而賢肖,則喜不自勝;子而頑鈍,則憂從中來;子而勤勞,則憫惜不已;子而遠游,則思念不忘。子有疾病,則憂形于色;子有善行,則情見于詞。人有貴賤,愛子之心,貴賤皆切也;人有賢否,愛子之心,賢否皆真也。子其可不孝乎?”1933年《湘鄉(xiāng)大平易氏七房譜》“家訓”云:“兄弟猶手足也,一肢廢而一身殘。骨肉之相親,恩情之最厚者,固莫兄弟若也!`怪世之人廣交游,聯(lián)朋黨,結盟連社,誓死不忘。而于同胞共乳之弟昆反視同秦越,其為倒行逆施無論矣!鼻骞饩w七年(1881)[韶山]《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譜》“家訓”列“和睦鄉(xiāng)鄰”條,云:“風俗何以近古,總在和族睦鄰。三家五戶要相親,緩急大家?guī)鸵r。是非與他拆散,結好不啻朱陳。莫恃豪富莫欺貧,有事常相問訊。”民國間《湘**塘任氏族譜》“家訓”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無論為士、為農(nóng)、為工、為商,茍精一業(yè),于以博功名、致富有不難,即不幸而無成,亦不至有貧窮之患。若使人而無業(yè),或有業(yè)而不勤,怠惰自甘,無所事事,朝不謀夕,流蕩忘歸,如此則與無業(yè)游民何異?幾何不至窮餓以終也!”在眾多的族譜中,家族對子弟的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對讀書入仕積極鼓勵上,更加體現(xiàn)在對子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上,以此引領家族的精神走向,形成優(yōu)良的家族風貌。如1917年[華容]《鄧氏族譜》“家規(guī)”云:“淫乃伐性之斧,賭乃敗家之源。此古人制字,‘色’字所以從刀,‘賭’字所以從貝也。如若溺情麗色,恣意博弈,勢必上玷父母,下累子孫,中戕性命。至聲名敗壞,更無論矣。吾族子弟于此二者,務須力為防閑,勿令辱門敗產(chǎn),其各凜之。”1934年[湘潭]《湖田馬氏五續(xù)族譜》“家范”載:“(鴉片)煙癮漸深,雖少年子弟,亦必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精神由此不振,邊幅由此不修,晨昏由此顛倒,讀者廢業(yè),耕者失時,工商均不事事。自是家計益落,妻子無依,甚至始為扒,繼為盜,終劫搶,明正典刑,兒流為丐,女或當娼,喪廉鮮恥,殺身亡家,勢所必至。……凡族內人等已被害者,趁早回頭,未入迷者,謹防失足。戒旃慎旃!痹S多家族的家訓、家規(guī)都大同小異,或羅列歷代圣賢說教文字于一書,或采用其時頗為流行的明末王士晉所立“宗規(guī)”十六條,有的家族干脆以清康熙皇帝“圣諭十六條”作為家規(guī)族訓。但也有一些家族能根據(jù)本家族需要制定有別于其他家族的家訓、家規(guī),如清同治六年(1867)[寧鄉(xiāng)]《王氏四修支譜》錄清乾隆時大儒王文清《九溪公家訓格言》,全篇“樸實無文,婦人孺子皆聽而能解”,“每逢年節(jié)及朔望,凡聚會之期,在長者必口宣諸子孫聽”,如“子弟宜痛戒賭博。近來賭博成風,有打紙牌者,有押寶者,有擲骰子者,一日一夜,可消花數(shù)百金。貪心求勝,越輸越不放手,必至囊空金盡而后止。東家喜于抽頭獲利,遂至積日累月,流連不散,破家蕩產(chǎn),勢若山崩。我子孫遇此等人,雖至親密友,亦必遠而絕之。此囑”。1943年[寧鄉(xiāng)]《楚溈王氏八修族譜》則將“要優(yōu)生”列入“家訓”,云:“優(yōu)生這是一個新的名字,但是對于種族的發(fā)展和家庭的幸福,都是非常重要的。子女的優(yōu)劣,是決
寧鄉(xiāng)丁氏家訓
益陽習氏家訓
寧鄉(xiāng)馬氏家訓
湘潭馬氏家訓
寧鄉(xiāng)王氏家訓
寧鄉(xiāng)楚溈王氏家訓
韶山毛氏家訓
湘鄉(xiāng)文氏家訓
華容鄧氏家訓
攸縣龍氏家訓
湘鄉(xiāng)田氏家訓
衡陽、邵陽、祁陽寧氏家訓
雙峰匡氏家訓
湘潭朱氏家訓
湘陰任氏家訓
寧鄉(xiāng)劉氏家訓
衡山劉氏家訓
寧鄉(xiāng)江氏家訓
醴陵湯氏家訓
瀏陽尋氏家訓
華容嚴氏家訓
醴陵李氏家訓
湘潭李氏家訓
瀏陽楊氏家訓
湘潭楊氏家訓
湘鄉(xiāng)吳氏家訓
平江余氏家訓
沅江汪氏家訓
湘鄉(xiāng)沈氏家訓
桃源宋氏家訓
長沙張氏家訓
湘鄉(xiāng)陳氏家訓
湘鄉(xiāng)易氏家訓
邵陽羅氏家訓
邵陽金氏家訓
湘鄉(xiāng)周氏家訓
衡山周氏家訓
臨澧龐氏家訓
湘陰鄭氏家訓
雙峰趙氏家訓
長沙郝氏家訓
寧鄉(xiāng)、益陽胡氏家訓
平江、瀏陽鐘氏家訓
寧鄉(xiāng)姜氏家訓
益陽姚氏家訓
醴陵賀氏家訓
衡山聶氏家訓
益陽莫氏家訓
益陽夏氏家訓
湘潭、湘鄉(xiāng)錢氏家訓
沅江徐氏家訓
長沙凌氏家訓
常德、漢壽郭氏家訓
寧鄉(xiāng)唐氏家訓
衡山賓氏家訓
寧鄉(xiāng)陶氏家訓
安化陶氏家訓
醴陵黃氏家訓
平江蕭氏家訓
寧鄉(xiāng)梅氏家訓
湘潭曹氏家訓
益陽龔氏家訓
新化龔氏家訓
寧鄉(xiāng)崔氏家訓
長沙符氏家訓
沅江康氏家訓
長沙彭氏家訓
雙峰彭氏家訓
安化蔣氏家訓
石門覃氏家訓
長沙粟氏家訓
安化喻氏家訓
資興程氏家訓
寧鄉(xiāng)魯氏家訓
湘潭童氏家訓
湘潭曾氏家訓
邵陽謝氏家訓
湘潭、衡山藍氏家訓
寧鄉(xiāng)賴氏家訓
邵陽雷氏家訓
安化簡氏家訓
攸縣蔡氏家訓
寧鄉(xiāng)譚氏家訓
湘鄉(xiāng)譚氏家訓
湘潭熊氏家訓
長沙黎氏家訓
寧鄉(xiāng)顏氏家訓
湘潭潘氏家訓
安化潘氏家訓
湘鄉(xiāng)戴氏家訓
長沙魏氏家訓
長沙瞿氏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