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社會譯叢:文化絕望的政治(日耳曼意識形態(tài)崛起研究)
定 價:98 元
本書是一項因循文化批判主義路徑的研究。通過分析拉加德、朗本和范登布魯克這三位主要現(xiàn)代德國批評家的思想和影響,弗里茨·R. 斯特恩闡釋了特定類型文化絕望的危險和困境。這三位批評家對德國文化和德國人精神的批判通常是深刻且公正的,他們不僅是德國文化危機的批判者,也是其表征和受害者。因為無法忍受他們自己診斷出來的,并在其自身的生活中深刻體驗過的這種疾病,他們試圖成為能夠指出德國民族重生路徑的先知。雖然他們?yōu)榇硕岢龅霓D型方式是殘酷和理想化的、民族主義和烏托邦的,但正是這種跨越所有現(xiàn)實,從絕望到烏托邦的飛躍,賦予了他們思想非凡的品質。
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弗里茨·R. 斯特恩的經(jīng)典力作。通過分析拉加德、朗本和范登布魯克這三位主要現(xiàn)代德國批評家的思想和影響,深度解析德國是如何從絕望走向戰(zhàn)爭的!被盛贊為代表了美國學術研究巔峰的作品。
1974年平裝本序本書初版(1961年)至今已過去十三年,對現(xiàn)代性的責難再一次成為我們文化的主流。年輕一代(當然不僅是年輕一代)反對物質主義的空虛,反對資產階級的虛偽,反對人與自然的疏離,反對充裕年代的精神貧乏,一言以蔽之,即反對整個自由資本主義體系,這與本書所探討的三位批評家的哀嘆有著強烈共鳴。不止于此,當下年輕一代渴望一種新的群居方式,渴望一種新的信仰,渴望與自然融為一體。于是,在歷經(jīng)十年戰(zhàn)亂、政治分歧和丑陋的工業(yè)化之后,自由的資產階級文化的短板極為清晰地再一次暴露在世人面前。盡管在許多方面與傳統(tǒng)的右翼頗為相似,但這一次的哀嘆還帶有某種左翼色彩;因而,反現(xiàn)代性的政治表達不再是神秘的民族主義,而是烏托邦的社會主義期盼一種人道的馬克思主義,一種超越先前存在的社會黨人政權現(xiàn)實的馬克思主義。在德國,抗議者很快蛻變?yōu)樾碌恼握y(tǒng)派。在美國,抗議者的政治表達仍然更為務實;現(xiàn)代性的祛魅(disenchantment)及其通盤影響在文化領域和所謂反文化領域皆有所體現(xiàn)。但在所有的領域,抬升感性貶斥理性之聲再度響起這種聲音在我們文明史上時有所聞。當然,對現(xiàn)代性的攻訐也隱含著對西方的批判和憎惡。有時候,正如本書最后一章所揭示的:我們見證了一種類似從理想主義到虛無主義的沉淪。吊詭的是,當文化方面的哀怨之聲再次出現(xiàn)在政治場景中,一些歷史學家大約在十年前重提了一種新的決定論,并再次將歷史行動的動因歸結為經(jīng)濟驅動或經(jīng)濟決定論。然而與此同時,在歷史學界內外,越來越多的人士對僅靠物質因素就能解釋過去這一信念持反對態(tài)度。正如一些專門的研究所顯示的:假如我們要理解作為法西斯主義標志的非理性何以能夠取得勝利,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其背后的文化、精神以及心理因素。為了進一步探索作為心理。╬sychodrama)的政治、投射(projective)政治以及所有政治中的非理性成分,我期待本書能夠被證明是有用的。本書的寫作宗旨是解釋過去我們至今仍飽受其困擾。假如此舉能夠為當下賦予嶄新的意義,假如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現(xiàn)代性本身必須加以反思、加以評判,認識到改革運動的危險,即一旦冠以理想主義之名它便無須承擔后果和責任,且其為回應民眾訴求和期盼所倡導的烏托邦集體主義解決方案其實與民眾意愿背道而馳,那么作者本人將為此書出乎意料的及時而滿心感激盡管他更愿意生活在文化絕望的政治僅僅是歷史回聲的時代。弗里茨?斯特恩于哥倫比亞大學
弗里茨·R. 斯特恩德裔美國歷史學家,致力于研究德國歷史、猶太歷史和近現(xiàn)代歐洲史。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和前教務長,曾在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任教。主要著作包括《文化絕望的政治》《非自由主義的失敗》《金與鐵》《我的五個德國》等。
1974年平裝本序 前言第一部分 保羅?德?拉加德和一種日耳曼宗教第一章 作為學者的批評家第二章 反現(xiàn)代性的理想主義第三章 日耳曼宗教第四章 日耳曼民族第五章 德國教育的腐敗第六章 被銘記的先知第二部分 尤利烏斯?朗本與日耳曼非理性主義第七章 作為失敗者的批評家第八章 藝術與反抗現(xiàn)代性第九章 藝術、政治與英雄人物第十章 朗本與19世紀90年代危機第三部分 默勒?范登布魯克和第三帝國第十一章 作為流亡者的批評家第十二章 美學家的政治轉向第十三章 右翼的良知第十四章 走向第三帝國結語:從理想主義到虛無主義注釋致謝參考文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