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65 元
叢書名: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
當前圖書已被 7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張飛雄,李雅軒
- 出版時間:2022/7/1
- ISBN:9787030711267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Q3
- 頁碼:268
- 紙張:
- 版次:01
- 開本:16
本書以“基礎(chǔ)性、前瞻性、實驗性和系統(tǒng)性”的原則,對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了系統(tǒng)、翔實的介紹,并將遺傳學的最新進展適時穿插其中;同時,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個體水平和群體水平,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進行了較為集中和深入的討論,使學生在掌握遺傳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chǔ)上,把握遺傳學的發(fā)展全貌、動態(tài)和趨勢。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緒論/1
0.1 遺傳學的基本概念/1
0.2 遺傳學研究的范圍和任務/1
0.3 遺傳學發(fā)展概況/2
0.4 遺傳學的應用/4
思考題/5
推薦參考書/5
第1章 遺傳物質(zhì)/6
1.1 核酸是遺傳物質(zhì)的證據(jù)/6
1.1.1 肺炎鏈球菌的轉(zhuǎn)化實驗/6
1.1.2 T2噬菌體的感染實驗/7
1.1.3 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實驗/8
1.2 遺傳物質(zhì)的組成與復制/8
1.2.1 核酸的化學組成與分子結(jié)構(gòu)/8
1.2.2 核酸復制的一般規(guī)律/9
1.2.3 原核生物核酸的組成與復制/13
1.2.4 真核生物DNA的復制/13
1.2.5 病毒核酸的組成與復制/13
1.2.6 DNA的體外合成/14
1.2.7 DNA的序列分析/16
1.3 遺傳物質(zhì)傳遞的細胞學基礎(chǔ)/19
1.3.1 病毒遺傳物質(zhì)的傳遞/19
1.3.2 原核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傳遞/19
1.3.3 真核生物遺傳物質(zhì)的傳遞/19
思考題/22
推薦參考書/22
第2章 孟德爾定律及其擴展/23
2.1 遺傳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23
2.1.1 孟德爾實驗/23
2.1.2 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26
2.1.3 多因子的自由組合/27
2.1.4 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32
2.1.5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33
2.2 遺傳學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33
2.2.1 概率及其應用/34
2.2.2 二項式及二項概率/34
2.2.3 卡方檢驗法(適合度檢驗)/36
2.3 孟德爾遺傳比例的擴展/37
2.3.1 基因與環(huán)境/37
2.3.2 等位基因間顯隱性的相對性/39
2.3.3 非等位基因間的相互作用/43
思考題/47
推薦參考書/48
第3章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49
3.1 性別決定/49
3.1.1 遺傳型性別決定類型/49
3.1.2 環(huán)境性別決定類型/50
3.2 伴性遺傳/51
3.2.1 X連鎖遺傳/51
3.2.2 Y連鎖遺傳/54
3.2.3 鳥類的伴性遺傳/54
3.2.4 植物的伴性遺傳/54
3.2.5 從性遺傳和限性遺傳/54
3.3 性別分化/55
3.3.1 劑量補償效應/55
3.3.2 果蠅的性別分化/55
3.3.3 哺乳動物的性別分化/56
3.3.4 環(huán)境條件與性別分化/56
思考題/57
推薦參考書/57
第4章 連鎖互換與基因作圖/58
4.1 連鎖與互換現(xiàn)象/58
4.1.1 連鎖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58
4.1.2 完全連鎖與不完全連鎖/59
4.1.3 連鎖與互換的本質(zhì)/60
4.1.4 連鎖與互換的證據(jù)/60
4.2 重組值的測定與基因作圖/63
4.2.1 重組值及其測定方法/63
4.2.2 真菌的遺傳分析/65
4.3 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分離與重組/71
4.3.1 有絲分裂重組的發(fā)現(xiàn)/71
4.3.2 真菌系統(tǒng)中的有絲分裂重組/72
4.3.3 有絲分裂重組作圖/74
4.4 連鎖群/75
4.4.1 連鎖群的定義及遺傳圖的繪制/75
4.4.2 人類染色體作圖/75
4.5 DNA分子標記/77
4.5.1 DNA分子標記概述/77
4.5.2 DNA分子標記種類/78
閱讀材料/79
一、人類基因組計劃/79
二、后基因組計劃/80
思考題/80
推薦參考書/81
第5章 細菌與噬菌體的遺傳/82
5.1 細菌與噬菌體的突變型/82
5.1.1 細菌的突變型/82
5.1.2 噬菌體的突變型/84
5.2 細菌的遺傳與作圖/85
5.2.1 接合與中斷雜交作圖/85
5.2.2 重組作圖/91
5.2.3 轉(zhuǎn)化與作圖/93
5.2.4 轉(zhuǎn)導與作圖/94
5.3 噬菌體的遺傳與作圖/98
5.3.1 重組實驗/99
5.3.2 Benzer的重組實驗——基因的精細作圖/100
5.3.3 互補測驗/102
5.3.4 缺失作圖/103
閱讀材料/104
基因概念的發(fā)展/104
思考題/108
推薦參考書/110
第6章 基因組學和蛋白質(zhì)組學/111
6.1 基因組學/111
6.1.1 大規(guī);蚪M作圖和分析/112
6.1.2 人類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組序列/113
6.2 基因組的遺傳分析/117
6.2.1 個體基因組的遺傳變異/117
6.2.2 SNP的遺傳分析/117
6.2.3 短序列增減的遺傳變異/118
6.2.4 大尺度缺失和重復/119
6.2.5 定位克隆/120
6.2.6 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研究/120
6.3 基因組信息技術(shù)概要/121
6.3.1 生物信息學工具/121
6.3.2 保守成分的全基因組比較/122
6.4 蛋白質(zhì)組學/122
6.4.1 蛋白質(zhì)組學的定義/122
6.4.2 蛋白質(zhì)組的特點和研究意義/123
6.4.3 蛋白質(zhì)組學的研究內(nèi)容/123
6.4.4 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的相關(guān)技術(shù)/124
6.4.5 蛋白質(zhì)組學與生物信息學/130
6.4.6 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進展/130
思考題/131
推薦參考書/131
第7章 遺傳重組/132
7.1 同源重組/132
7.1.1 同源重組的定義/132
7.1.2 同源重組的特點及影響因素/132
7.1.3 同源重組的分子機制/133
7.1.4 同源重組發(fā)生的條件及功能/140
7.2 位點專一性重組/141
7.2.1 位點專一性重組的定義/141
7.2.2 位點專一性重組的特點/141
7.2.3 位點專一性重組的分子機制/141
7.3 轉(zhuǎn)座重組/143
7.3.1 轉(zhuǎn)座重組的定義/143
7.3.2 轉(zhuǎn)座重組的特點/143
7.3.3 轉(zhuǎn)座重組的分子機制/143
7.3.4 轉(zhuǎn)座重組的功能及其應用/145
7.4 異常重組/145
7.4.1 異常重組的定義/145
7.4.2 異常重組的類型和特點/145
7.4.3 異常重組的分子機制/145
思考題/146
推薦參考書/147
第8章 染色體畸變/148
8.1 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148
8.1.1 缺失/148
8.1.2 重復/150
8.1.3 倒位/151
8.1.4 易位/154
8.1.5 轉(zhuǎn)座因子與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157
8.1.6 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的機制/157
8.2 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158
8.2.1 染色體組及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類型/158
8.2.2 整倍體/159
8.2.3 非整倍體/164
8.2.4常見的人類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166
思考題/166
推薦參考書/167
第9章 基因突變/168
9.1 基因突變的特點/168
9.1.1 突變的類型/168
9.1.2 突變率/169
9.1.3 突變體的表型特征/170
9.1.4 基因突變的一般特點/170
9.2 突變的表現(xiàn)和檢出/172
9.2.1 E.coli突變的檢出/172
9.2.2 真菌營養(yǎng)缺陷型的檢出/173
9.2.3 果蠅突變的檢出/173
9.3 基因突變及其分子機制/174
9.3.1 突變的分子基礎(chǔ)/175
9.3.2 自發(fā)突變的分子機制/175
9.3.3 誘發(fā)突變的分子機制/177
9.4 基因突變的修復/179
9.4.1 直接修復/180
9.4.2 切除修復/180
9.4.3 復制后修復/180
思考題/181
推薦參考書/181
第10章 表觀遺傳學/182
10.1 表觀遺傳學概述/182
10.2 表觀遺傳機制/183
10.2.1 DNA甲基化/183
10.2.2 組蛋白修飾/184
10.2.3 染色質(zhì)重塑/186
10.2.4 非編碼RNA的調(diào)控/186
10.3 常見的表觀遺傳現(xiàn)象及其調(diào)控/187
10.3.1 X染色體失活/187
10.3.2 基因組印記/188
10.3.3 副突變/188
10.3.4 表觀遺傳與癌癥/189
思考題/189
推薦參考書/189
第11章 細胞質(zhì)遺傳/190
11.1 細胞質(zhì)遺傳的概念和特點/190
11.1.1 細胞質(zhì)遺傳的概念/190
11.1.2 細胞質(zhì)遺傳的特點/190
11.2 細胞器基因組的遺傳/191
11.2.1 葉綠體的遺傳/191
11.2.2 線粒體的遺傳/192
11.3 細胞核基因和細胞質(zhì)基因的關(guān)系/194
11.3.1 線粒體基因組/194
11.3.2 葉綠體基因組/195
11.3.3 玉米埃型條斑的遺傳/195
11.4 非細胞質(zhì)組分的遺傳因子/196
11.4.1 草履蟲放毒型遺傳/196
11.4.2 質(zhì)粒的遺傳/198
11.4.3 細胞質(zhì)遺傳資源的重要價值/198
11.5 植物雄性不育/198
11.5.1 雄性不育的遺傳決定類型/198
11.5.2 植物雄性不育的利用/199
11.6 母性影響/200
11.6.1 短暫的母性影響/200
11.6.2 持久的母性影響/200
思考題/202
推薦參考書/202
第12章 數(shù)量性狀的遺傳/203
12.1 數(shù)量性狀遺傳的特點/203
12.1.1 數(shù)量性狀的基本特征/203
12.1.2 數(shù)量性狀與質(zhì)量性狀的關(guān)系/205
12.1.3 多基因假說/206
12.1.4 基因的數(shù)量效應/208
12.2 數(shù)量性狀遺傳的統(tǒng)計分析/210
12.2.1 平均數(shù)/210
12.2.2 方差分析/210
12.3 遺傳力及其估算/211
12.3.1 基因型值及其構(gòu)成/211
12.3.2 群體方差的理論組成/212
12.3.3 遺傳力及估算方法/213
12.4 交配遺傳分析/213
12.4.1 近交的遺傳效應/213
12.4.2 近交系數(shù)/214
12.4.3 雜種優(yōu)勢假說/216
思考題/217
推薦參考書/217
第13章 基因調(diào)控與發(fā)育/218
13.1 基因調(diào)控研究的主要模式動物/218
13.1.1 秀麗隱桿線蟲/218
13.1.2 果蠅/219
13.1.3 小鼠/219
13.2 細胞分化與發(fā)育調(diào)節(jié)/220
13.2.1 秀麗隱桿線蟲的發(fā)育基因/220
13.2.2 果蠅的發(fā)育基因/221
13.2.3 小鼠發(fā)育的基因調(diào)控體系/223
13.3 基因與著床前早期胚胎發(fā)育/223
13.3.1 著床前胚胎發(fā)育/223
13.3.2 囊胚的發(fā)育形成與基因調(diào)節(jié)/224
13.3.3 囊腔的形成與基因調(diào)節(jié)/224
13.3.4 胚胎著床后的發(fā)育/225
13.4 胚胎干細胞與細胞重編程/225
13.4.1 胚胎干細胞/225
13.4.2 細胞重編程/226
思考題/226
推薦參考書/226
第14章 群體遺傳與進化/227
14.1 群體的遺傳平衡/227
14.1.1 群體遺傳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227
14.1.2 遺傳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定律/228
14.2 遺傳平衡定律的擴展/230
14.2.1 復等位基因的遺傳平衡/230
14.2.2 性連鎖基因的遺傳平衡/232
14.3 影響群體遺傳平衡的因素/233
14.3.1 選擇/233
14.3.2 突變/236
14.3.3 突變與選擇的聯(lián)合作用/236
14.3.4 遷移/237
14.3.5 遺傳漂變/237
14.4 生物進化學說及其發(fā)展/238
14.4.1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239
14.4.2 達爾文及其自然選擇學說/239
14.4.3 達爾文進化學說的發(fā)展/241
14.4.4 分子水平的進化/243
14.5 物種的形成/247
14.5.1 漸變式物種形成/247
14.5.2 爆發(fā)式物種形成/247
思考題/248
推薦參考書/249
遺傳學大事年表/250
參考文獻/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