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擇將數字復制時代視為當前媒介與社會語境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切入點,聚焦舞蹈藝術領域中的發(fā)展、革新、變化,再以此為出發(fā)點進行系統(tǒng)性的論述,將理論之光以“跨界性”的思維和模式延伸至舞蹈藝術生產創(chuàng)作中,尋找更多元的表達途徑、更豐富的話語空間。
		
	
前言
上篇:理論之光——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的啟迪
  第一章  機械復制時代藝術的生產與創(chuàng)造力
    第一節(jié)  本雅明:短暫卻偉大的思想家生涯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觸碰
    第三節(jié)  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生產創(chuàng)作
  第二章  永不消逝的靈韻之光
    第一節(jié)  本雅明的“光暈”之說
    第二節(jié)  消逝之后:原真性、膜拜價值與展示價值
    第三節(jié)  另辟蹊徑的藝術表達
  第三章  《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對舞蹈藝術的影響
    第一節(jié)  舞蹈與靜態(tài)造型、動態(tài)流變藝術的關聯
    第二節(jié)  從精英主義走向大眾化的必然趨勢
    第三節(jié)  《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之外舞蹈產業(yè)發(fā)展的靈感
中篇:融合與共生——數字復制時代的舞蹈藝術與舞蹈美學
  第四章  探究舞蹈之源
    第一節(jié)  舞蹈本體及其系統(tǒng)性
    第二節(jié)  舞蹈意識及其主體性
    第三節(jié)  舞蹈審美的合理言說
  第五章  數字復制時代的舞蹈美學與舞蹈藝術
    第一節(jié)  數字復制時代的舞蹈美學理念
    第二節(jié)  數字復制時代的舞蹈美學語匯
    第三節(jié)  數字復制時代舞蹈藝術面向未來的另一種思慮
  第六章  數字復制時代的中國舞蹈美學與藝術
    第一節(jié)  數字復制時代的中國舞蹈最初樣態(tài)
    第二節(jié)  數字復制時代中國舞蹈的美學特質
    第三節(jié)  數字復制時代的舞蹈藝術探索與體驗
  第七章  數字復制時代的中國舞蹈本土化美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
    第一節(jié)  國際化與本土化并行的美學觀念實踐:以《對話·寓言2047》為例
    第二節(jié)  學院派的探索嘗試:以工作坊“界”與“伎樂天”為例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舞劇里的數字技術與美學表達
下篇:激活與突破——數字復制時代舞蹈藝術傳播、教育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道
  第八章  數字媒介載體中的舞蹈美學傳播
    第一節(jié)  視頻渠道:舞蹈類數字節(jié)目的資源開發(fā)
    第二節(jié)  網絡平臺:“互聯網十舞蹈”的思維與策略
    第三節(jié)  數字移動端:舞蹈藝術的視聽升級
  第九章  舞蹈教育的“溫故”與“知新”
    第一節(jié)  “溫故”——舞蹈教育的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知新”——舞蹈教育的跨界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與現代:以“非遺”舞蹈教學、在線舞蹈教學為探索
  第十章  面向未來的舞蹈藝術與科技
    第一節(jié)  非人類的舞蹈主體
    第二節(jié)  嶄新的舞蹈客體
    第三節(jié)  面向未來的舞蹈美學與技術思辨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