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汰機檢測技術的應用及智能方法研究》系統討論了跳汰選煤機檢測技術和智能方法的應用,內容主要包括跳汰選煤的機理、γ射線檢測系統測試機理分析、檢測系統的軟/硬件設計,分析跳汰機床層的分層狀態(tài),并運用AR模型對密度數據進行趨勢預測,進而對床層松散度做出估計,建立相關參數的調整規(guī)則。根據所測得的床層密度數據,利用獲取的專家知識對選煤機有關控制參數進行相應修改。
《跳汰機檢測技術的應用及智能方法研究》可供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相關專業(yè)的科研人員學習參考。
《跳汰機檢測技術的應用及智能方法研究》根據跳汰過程的特點,提出了專家控制系統的構成框架,研究了分層過程控制專家系統的知識獲取、知識的表示與檢索方法及推理機制,并根據分層狀態(tài)、床層松散狀態(tài)、給料速度信息和現場運行記錄及定時人工篩分浮沉結果進行推理,建立了專家系統規(guī)則庫,給出了具體操作參數的調節(jié)方法。同時從跳汰機綜合控制的角度,對排料過程模糊控制方法做了改進性研究,提出了床層厚度期望值的自動修正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并實現了跳汰機總體協調控制系統。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國內外研究現狀
1.2 跳汰過程智能控制策略
1.2.1 工業(yè)過程的智能控制
1.2.2 控制策略的實現方案
第2章 跳汰選煤控制中需考慮的主要問題
2.1 跳汰機的工作過程
2.2 床層分層狀態(tài)和分選效果
2.2.1 不同密度顆粒在床層中的分布規(guī)律
2.2.2 分層狀態(tài)對分選效果的影響
2.2.3 床層松散度對分層狀態(tài)的影響
2.2.4 脈動水流對分層狀態(tài)的影響
2.2.5 排料對分層狀態(tài)的影響
2.3 煤密度的表示形式
2.4 煤的組成及特征參數
2.5 γ射線檢測物料密度機理
2.5.1 密度測量原理
2.5.2 射源與接收器距離d的確定
第3章 檢測系統的原理及設計
3.1 光子計數原理
3.1.1 光電倍增管的噪聲性能
3.1.2 光子發(fā)射的泊松分布
3.1.3 光電子脈沖堆積效應
3.2 光子計數器
3.2.1 光電探測器
3.2.2 前置放大器
3.2.3 甄別器
3.2.4 計數方式
3.3 系統的抗干擾設計
3.3.1 干擾源分析
3.3.2 光電耦合隔離措施
3.3.3 光電耦合器的選擇
第4章 檢測系統的實驗研究與設計
4.1 檢測系統硬件組成
4.2 甄別器閾值電壓的確定
4.2.1 閾值確定方法
4.2.2 硬件組成
4.2.3 實驗過程及數據分析
4.3 實驗室實驗設計
4.3.1 實驗結果分析
4.3.2 實驗結論
第5章 檢測系統的現場應用
5.1 系統的硬件設計
5.1.1 射源裝置的安裝
5.1.2 檢測設備的連接
5.1.3 主要設備介紹
5.2 系統的軟件設計
5.2.1 軟件組成
5.2.2 程序設計
5.2.3 密度公式的確定
5.2.4 床層密度的圖表分析
5.2.5 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5.3 床層松散度的測量
第6章 測量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6.1 數據的獲取
6.2 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6.2.1 密度樣本數據分析
6.2.2 不同狀態(tài)下的樣本數據分析
6.2.3 基于數據分析的床層狀態(tài)表征
6.2.4 松散狀態(tài)的表征方法
6.3 時間信號序列的參數建模
6.3.1 參數建模
6.3.2 時間信號序列的模型
6.3.3 基于時域的建模
6.3.4 AR模型的系數估計
6.4 密度數據的AR建模及仿真
6.4.1 基于MATLAB的AR建模
6.4.2 階數的確定
6.4.3 系數的求解
第7章 基于專家系統的跳汰機自動控制設計
7.1 專家系統介紹
7.1.1 基于知識的專家系統
7.1.2 專家系統的基本組成
7.1.3 專家系統的知識表示方法
7.2 專家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與結構
7.2.1 專家控制系統的特點與基本原理
7.2.2 一般控制專家系統的基本結構
7.2.3 專家控制系統分類
7.3 基于專家系統的跳汰機自動控制的設計
7.3.1 專家系統知識的來源
7.3.2 系統整體設計
7.3.3 專家知識與控制規(guī)則的建立
7.4 風閥參數與密度值數據庫的建立
7.4.1 風閥參數數據庫的建立
7.4.2 密度值數據庫的建立
7.4.3 數據庫的訪問
7.4.4 建立Activex數據對象與數據源的連接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附錄
附表1 常見元素的質量吸收系數及原子量
附表2 200組密度值數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