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仿生學以工程力學原理為基礎,研究生物體不同結構層次(微觀、細觀、宏觀) 的形態(tài)以獲得靈感,進而對材料、結構、系統(tǒng)進行仿生模擬,提高工程結構效率。結構仿生學涉及生物學、材料科學、結構設計、控制科學、空氣動力學和系統(tǒng)工程等工程科學,屬于跨學科研究領域。結構仿生學正沿著多功能、智能化、集成化和微型化方向快速發(fā)展。
《結構仿生學》主要闡述結構仿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天然生物材料結構特性及仿生、仿生結構設計、結構仿生學應用等。
《結構仿生學》是仿生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其他相關專業(yè)的師生參考。
孫霽宇,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2012年授獲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第六屆青年科技獎。2015年榮獲長春市第六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合作重點專項1項、等。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作為一作者/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40余篇。
第1章 緒論001
1.1 結構仿生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001
1.2 結構仿生學的分類和應用實例002
1.3 結構仿生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勢006
思考題007
第2章 天然生物材料的結構特性及仿生008
2.1 天然生物材料的特性008
2.1.1 復合特性008
2.1.2 功能適應性009
2.1.3 創(chuàng)傷愈合性010
2.1.4 多功能性010
2.2 天然生物材料的結構特征與仿生011
2.2.1 分級結構與仿生011
2.2.2 纖維增強結構與仿生025
2.2.3 黏附結構與仿生034
2.2.4 減阻結構與仿生038
2.2.5 構色結構與仿生050
2.2.6 其他天然生物材料的結構與仿生076
2.2.7 天然生物材料的結構與仿生089
2.2.8 天然生物材料結構仿生設計范例097
思考題100
第3章 仿生結構設計101
3.1 仿生減阻結構設計101
3.1.1 表面織構減阻功能結構的研究101
3.1.2 仿生減阻功能結構的理論基礎103
3.1.3 仿生減阻功能結構的應用104
3.1.4 仿生減阻深松鏟的設計范例107
3.2 機械臂仿生設計(支撐件) 108
3.2.1 人手臂的結構特點109
3.2.2 仿生機械臂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109
3.2.3 仿生機械臂的相關問題110
3.2.4 仿生機械臂未來的發(fā)展趨勢111
3.3 微型飛行器的仿生設計112
3.3.1 微型飛行器的分類112
3.3.2 微型飛行器的主要應用113
3.3.3 微型飛行器的發(fā)展現(xiàn)狀113
3.3.4 微型飛行器的設計范例124
思考題124
第4章 結構仿生學應用125
4.1 結構仿生學與材料工程125
4.1.1 陶瓷基復合材料125
4.1.2 組織工程材料137
4.1.3 仿生智能材料140
4.2 結構仿生學與建筑工程143
4.2.1 仿生建筑的概念144
4.2.2 仿生建筑的分類144
4.2.3 仿生建筑的空間特征149
4.2.4 經(jīng)典仿生建筑案例150
4.3 結構仿生學與機械設計152
4.3.1 仿生機械學的定義152
4.3.2 仿生機械與機器人技術、康復工程153
4.3.3 仿生機械實例158
4.4 結構仿生學與航空航天工程173
4.4.1 金屬結構材料173
4.4.2 空間結構復合材料174
4.4.3 空間可展結構177
思考題177
參考文獻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