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對母語音位范疇的習得依賴于其與語言社會的交互。本研究從神經計算建模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建立語言習得模型,利用家長輸入語語料,模擬嬰幼兒在語言交互中習得母語音位范疇的過程。音位習得模擬研究驗證了知覺重組和功能重組的形成過程。研究結果進一步指出,嬰幼兒母語音位感知的建立不是一個由單一因素(如語音學習)所決定的過程,基于語義的由高層到底層的加工對形成正確的母語音位范疇感知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夢雪,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語音學會會員,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就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現(xiàn)代漢語研究所。2015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學系,博士學位論文獲評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博士論文名。主要從事語音學、兒童語言習得、漢語方言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章 緒論
節(jié) 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理論基礎
第三節(jié) 嬰幼兒音位習得研究綜述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
第五節(jié) 章節(jié)組織結構
第二章 神經計算模型研究概述
節(jié) 模塊化理論與聯(lián)結主義理論
第二節(jié) 定量的神經計算模型
第三節(jié) 神經計算模型在語言研究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語言習得模型的構建
節(jié) 聯(lián)結可擴展的自組織神經網(wǎng)絡模型
第二節(jié) 基于語言模式二重性的網(wǎng)絡模型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實驗語料及數(shù)據(jù)表征
節(jié) 標準德語模擬實驗語料
第二節(jié) 漢語普通話模擬實驗語料
第三節(jié) 數(shù)據(jù)的表征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神經網(wǎng)絡算法設計
節(jié) 自組織網(wǎng)絡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第二節(jié) 自組織神經網(wǎng)絡的生理合理性
第三節(jié) 自組織網(wǎng)絡可擴展性算法研究概述
第四節(jié) 改進的網(wǎng)絡結構及算法設計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標準德語音位習得的模擬實驗
節(jié) 實驗的參數(shù)設置和訓練步驟
第二節(jié) 實驗結果及分析
第三節(jié) 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 漢語普通話音位習得的模擬實驗
節(jié) 實驗的參數(shù)設置和訓練步驟
第二節(jié) 實驗結果及分析
第三節(jié) 小結與討論
第八章 結論及展望
節(jié) 音位范疇習得及語義的約束作用
第二節(jié) 神經計算模型及神經網(wǎng)絡算法設計
第三節(jié) 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標準德語詞匯及語音-語義對
附錄二 標準德語詞匯的語義表征
附錄三 標準德語詞匯語義特征頻度排序
附錄四 標準英語錄音詞表
附錄五 漢語普通話實驗詞表
附錄六 漢語普通話詞匯的語義表征
附錄七 漢語普通話詞匯語義特征頻度排序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