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資源化利用理論及技術》一書圍繞氧化鋁工業(yè)產生的大宗固體廢物赤泥,以赤泥資源化的原理及應用技術為重點,分為8章進行了闡述,包括緒論、赤泥粉體、赤泥鐵資源、赤泥建材資源、赤泥氯氧鎂板材、赤泥陶粒、赤泥基地聚物材料、赤泥環(huán)保材料,匯集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本書內容涵蓋了實用性技術赤泥粉體、赤泥板材、赤泥陶粒,又提出了新的赤泥資源化利用方向赤泥聚合物技術。
本書可以作為工程技術人員指導用書,也可以作為科研人員的參考用書。
隨著新型工業(yè)化及城鎮(zhèn)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鋁行業(yè)和氧化鋁產業(yè)都迎來了大發(fā)展機遇期。我國擁有較豐富的鋁土礦資源,迄今已探明保守儲量23億t,位居世界第4位,也是世界上的氧化鋁(aluminiumoxide)生產國,截至2019年8月底,國內生產氧化鋁4988.3萬t,預計全年產量達7500萬t,產能占全球產能一半以上。氧化鋁是鋁土礦經過加工后的一種工業(yè)原料,化學式為Al2O3,是一種高硬度的化合物,熔點為2054℃,沸點為2980℃,在高溫下可電離的離子晶體,廣泛應用于電解鋁、陶瓷、醫(yī)藥、電子、機械、汽車等行業(yè)。我國大約90%的氧化鋁用于電解鋁的生產,通常每2t氧化鋁可以生產1t電解鋁。
拜耳法赤泥(以下簡稱赤泥)是鋁土礦生產氧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其平均粒徑較細,屬于Ⅱ類一般工業(yè)固體廢物,總量大,且赤泥本身和附液都含堿,對環(huán)境有一定危害。依據鋁土礦品位差異,每生產1t氧化鋁,會產生0.9~1.6t赤泥。2019年,我國產生赤泥約1億t,累積堆存量超過8億t。國際上對赤泥主要采用堆存覆土的處置方式,實際利用量很少。國內對赤泥開展了很多研究,由于未考慮赤泥活性低、堿性強等原因,大部分赤泥制品中的游離堿在毛細作用下隨水分向外遷移導致嚴重返堿現象,造成產品應用局限性較大,綜合利用率僅有4.5%左右。
赤泥不僅堆積量巨大,而且長期堆存污染環(huán)境,為了推動赤泥的利廢減害,才催生了本書的撰寫和出版。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fā)及應用實踐起到一點促進作用。赤泥的資源化利用可消納堆積量巨大的赤泥,而且有助于拓展建材原材料的來源,同時節(jié)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進而促進氧化鋁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顯著提高企業(yè)競爭力,具有廣泛、深遠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