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氣候會議不同利益群體博弈的焦點是不同經濟體的減排目標和任務分配,背后隱含的是碳資源經濟利益,其首要問題是碳排放責任界定。目前,國際碳排放責任界定主要采用生產責任原則,容易誘使發(fā)達國家轉移碳排放并形成碳泄漏效應,導致其他國家可能要為此承擔更多的碳排放責任。本書利用不同方法測度全球貿易隱含碳,在對比分析、論證問題邏輯的基礎上把碳泄漏效應納入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改革之中;通過解析貿易隱含碳、碳泄漏效應與排放責任界定三者關系后構建統一的分析框架,推導碳泄漏效應理論模型并進行實證檢驗;設計碳排放共擔責任界定新方法并利用模擬結果進行修正,同時提出動態(tài)優(yōu)化政策建議。
前言
國際氣候會議對國際碳減排合作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仍存在大量無法解決的爭議性問題,使談判各方形成不同的利益群體。在各方博弈過程中,爭議焦點在于各個經濟體的減排目標和義務分配,其背后隱含的意義是各個經濟體可以獲得由碳資源決定的經濟利益,而減排目標和義務分配的首要問題就是碳排放責任的界定。在《巴黎協定》約束下,各參與國提交的自主貢獻預案中的目標、措施與評估,必須建立在一套完整的碳排放核算原則基礎之上,可見國際碳減排合作的氣候政策有效性與碳排放責任界定原則的密切關系。目前,國際碳排放責任界定主要采用生產責任原則,該方法容易誘使發(fā)達國家(地區(qū))通過產業(yè)轉移或擴大進口轉移排放形成碳泄漏碳泄漏是指發(fā)達國家采取二氧化碳減排措施后,該國某些產品(尤其是高耗能產品)的生產可能轉移到其他未采取二氧化碳減排措施的發(fā)展中國家,從而引起發(fā)展中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效應。處于全球分工價值鏈低端的發(fā)展中國家(地區(qū))的出口多以能源密集型產品為主,由此承擔更多的碳排放責任顯然不公平。
本書嘗試在貿易隱含碳隱含碳是指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整個生產鏈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測度分析基礎上把碳泄漏效應納入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改革,在解析貿易隱含碳、碳泄漏效應與碳排放責任界定邏輯關系基礎上構建統一分析框架,通過數理模型推導分析碳泄漏正負效應及進行實證檢驗,提出并根據模擬結果改進碳排放共擔責任界定方法,后提出動態(tài)優(yōu)化政策建議。具體內容要點為:
一是介紹了國際持續(xù)的氣候談判博弈和碳排放責任界定中的爭議,闡述研究意義和研究思路;二是文獻綜述,從不同角度總結貿易隱含碳排放測度相關研究,從剖析舊方法和探索新原則角度總結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相關研究,從創(chuàng)新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角度總結碳泄漏負效應啟示;三是基于生產鏈排放的視角推導單區(qū)域投入產出模型(SRIO),測算并對比分析不同口徑的中國貿易隱含碳排放,分析中國貿易隱含碳對排放責任界定的影響以及對氣候談判策略的影響,從單個國家角度論證研究相關問題;四是推導多區(qū)域投入產出模型(MRIO)碳排放計算公式,對比分析基于SRIO與MRIO的消費責任原則碳排放計算公式,收集WIOD數據庫的多區(qū)域投入產出表和環(huán)境拓展矩陣的數據,基于MRIO 測度生產與消費責任原則下的碳排放情況,多角度論證研究相關問題;五是構建與推導分析碳泄漏效應理論模型,根據經濟學研究構建碳泄漏效應理論模型,進行碳泄漏均衡效應的求解與分析,推導 交易比價效應(TTE)和減排資源效應(ARE);六是構建中國工業(yè)部門面板模型,引入貿易開放度和行業(yè)發(fā)展水平交叉項,實證檢測中國工業(yè)部門碳泄漏的存在性;七是總結已有關于碳排放責任界定的方法,提出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的改革方向,并以中國為例計算分析碳排放責任共擔原則下的責任分配問題,分析碳排放共擔責任界定方法的動態(tài)運行機制,解析有關政策的含義。
本書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構建投入產出模型測算國際貿易隱含碳,對比分析不同責任界定原則和方法對應的可能結果,在此基礎上建立理論模型論證碳泄漏正負效應作用機制并實證檢驗碳泄漏行業(yè)差異。除了考慮科技創(chuàng)新和溢出效應外,還引入要素流動機制推導論證碳泄漏正負效應作用機制的理論邏輯,為設計和改進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以及解決碳泄漏問題提供依據。
張 云,男,教授、博導,金融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學院院長,美國加州大學UCR訪問學者。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等各類課題30余項,在CSSCI、SSCI、SCI等發(fā)表中英文學術論文70余篇,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等省部級教學科研獎項,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浦江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金融、數據金融、低碳經濟與科技創(chuàng)新等,主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金融模擬綜合實驗等課程。
第 1 章 緒 論 1
。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
。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7
1 3 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新 9
第 2 章 文獻綜述 13
。 1 貿易隱含碳測度研究: 佐證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存在
問題的邏輯 13
。 2 碳排放責任界定研究: 舊方法爭議與新原則探索 26
。 3 碳泄漏效應研究啟示: 創(chuàng)新碳排放責任界定方法 36
第 3 章 貿易隱含碳測度及影響碳排放責任界定的分析 39
。 1 單區(qū)域投入產出模型與隱含碳測算方程 39
。 2 基于 SRIO 的中國貿易隱含碳排放測算 45
3 3 中國貿易隱含碳的影響分析 58
第 4 章 基于貿易隱含碳的全球碳排放責任界定原則調整研究 61
。 1 不同界定原則下碳排放計算公式 61
。 2 不同界定原則下全球貿易隱含碳排放責任測算 68
?第 5 章 碳泄漏效應理論模型與推導分析 83
。 1 碳泄漏效應理論模型 83
5 2 碳泄漏均衡效應求解與分效應分析 89
第 6 章 中國工業(yè)部門碳泄漏效應實證研究 95
。 1 碳泄漏實證檢驗的面板模型 95
6 2 中國工業(yè)部門整體和分行業(yè)實證檢驗 99
第 7 章 碳泄漏分類效應視角下碳排放責任界定優(yōu)化研究 112
。 1 碳排放共擔責任界定方法與實例估測 112
7 2 碳排放共擔責任界定方法的運行機制與動態(tài)調整 125
參考文獻 133
索 引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