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城市文化課題的研究報告,本書不斷修改反復增益,前后歷時20年之久。這是關于鄭州城市歷史、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色的一份研究成果,也是作者關于建筑批評學的一個實驗文本。
本書通過社會學調查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占有資料,多維度地探尋了一座建筑、一例公共藝術品的來龍去脈,描述了行政權力、社會思潮、建筑師、營造隊伍、普通市民和其他各種專業(yè)人士在公共藝術產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介紹了一個文化符號的創(chuàng)意、設計、構建和解讀、追認以及后續(xù)開發(fā)利用的過程。
本書試圖回答二七紀念塔這個物質實體是什么為什么,嘗試從不同領域不同視角,分析一座當代建筑對一座城市的總體關聯和歷史影響,把握與評估一處文化設施對于城市的價值。
對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的書寫,轉化為一座具象的城市標志物。對于了解那段歷史有認識意義。
從城市的歷史文化、建筑倫理、城市發(fā)展變化來呈現中原兒女的精神特質。文筆優(yōu)美,堪稱非虛構范本的嚴謹寫作,值得反復閱讀,并可作為寫作資料儲備。
近百幅珍貴圖片參與敘述,圖文結合,共同營造了有實質獲得感的閱讀體驗。
向百年二七精神致敬
為五十歲二七塔撰寫說明
一座屹立于城市中心的塔
為你賦能
嬰父,城市文化學者,散文隨筆作家,攝影家。已出版作品《都市佇望城市規(guī)劃師手記》《街巷散步》《嬰父成語一種城市文化讀本》《居留與游走》《九場所一座城市的視覺經驗》《公共空間嬰父攝影作品集》《我城:街頭的鄭州》《私人記憶非虛構微故事》等。
01 歷史事件現場
02 故事演繹為景觀
03 權力、情感與智慧
04 站在傳統肩上創(chuàng)新
05 百日會戰(zhàn)的都市傳奇
06 視覺符號和城市肖像
07 曾經的構圖中心和紅色禁忌
08 城市DNA
09 歷史文化街區(qū)的紐結點
10 禮儀場所和精神領地
11 經由民主形式得到的頭銜
12 年輕的文物
13 因愛而訟
14 前沿課題和公共話題
15 一個多元與復合敘述
參考書目
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