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和古玉》是著名散文家、詩人趙麗宏的一部散文集。全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完成的百余篇散文,這些文章或于體會古詩詞的藝術情境之余品評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性情人生,或在介紹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的同時深掘其背后蘊含的歷史真相與文化密碼。本書以其個性化的品析、獨到的見解、凝練而溫潤的文字讓讀者能夠領略到千年文學瑰寶的神奇魅力。
		
	
《月光和古玉》是散文家、詩人趙麗宏歷時數(shù)年完成的一部詩話作品。書中所錄的上百篇文章均為評論中國古代詩歌、詩人、詩派及記錄詩人故事所著,大多是作者偶感隨筆、信手拈來,雖無錢鐘書的《談藝錄》那般淵雅浩博、洞微燭隱,其片言中肯、簡煉親切仍值得讀者一讀再讀、反復咀嚼。
	
		趙麗宏,195□年生于上海,當代作家、詩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文學》雜志社社長,第七、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8□年畢業(yè)于華東師大中文系。先后出版《詩魂》《生命草》《珊瑚》《沉默的冬青》《島人筆記》《玉屑集》等四十多部散文集、詩集、報告文學集,各類作品在國內(nèi)外獲獎二十余次,其中散文集《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獎,散文《日晷之影》獲首屆冰心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組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作品被翻譯成十余種文字在國外發(fā)表出版,□013年獲斯梅德雷沃金鑰匙國際詩歌獎,□019年獲愛明內(nèi)斯庫國際詩歌大獎。
	
	
		
	
 
 
	流水和白駒   / 001
	千歲之憂   / 003
	觀滄海 /   005
	龜雖壽 /   007
	悠然見南山   / 009
	人生之根   / 011
	絕 唱 /   013
	池塘生春草   / 015
	望星空 /   017
	錦 瑟 /   019
	美人之美   / 0□1
	孤 獨 /   0□3
	松 風 /   0□5
	春在溪頭薺菜花  / 0□7
	與時間論道   / 0□9
	永 恒 /   031
	冷翠燭下人鬼情  / 033
	秋 波 /   035
	幽 靜 /   037
	莼鱸之思   / 039
	守 歲 /   041
	獨釣寒江雪   / 043
	風雪夜歸人   / 045
	月黑雁飛高   / 047
	戰(zhàn)城南 /   049
	相思渺無畔   / 051
	繞床弄青梅   / 053
	參星和商星   / 055
	人去鴻飛   / 057
	蛙鼓聲聲   / 059
	飲中八仙   / 061
	欲語淚先流   / 064
	能飲一杯無   / 066
	依依別情   / 068
	江畔獨步尋花記  / 070
	詩中茶味   / 07□
	竹風拂心   / 074
	欲 飛 /   076
	唐人詠梅   / 078
	梅花天地心   / 080
	黃山谷和水仙 / 08□
	詩和琴 /   085
	弦管暗飛聲   / 087
	中秋吟月   / 089
	《八至》和六言  / 091
	可憐賈島   / 093
	玉溪生之謎   / 095
	早春消息   / 097
	杜牧之嘆   / 099
	黃鶴樓 /   101
	怎一個愁字了得  / 103
	梧桐更兼細雨 / 105
	詩說西施   / 107
	促織之鳴   / 109
	就是那一只蟋蟀  / 111
	杜鵑啼血   / 115
	說 荷 /   117
	再說荷 /   119
	蘆葦嘆 /   1□1
	花非花 /   1□3
	古人詠柳   / 1□5
	花柳本無私   / 1□7
	白云蒼狗   / 1□9
	人生如雁   / 131
	慈母和游子   / 133
	詩人與河豚   / 135
	紅豆詩 /   137
	野渡無人   / 139
	清夜無塵   / 141
	葡萄之詠   / 143
	山茶吟 /   145
	片時春夢行千里  / 147
	白居易說夢   / 149
	天香云外飄   / 151
	水龍吟 /   153
	江城子 /   155
	逢秋不悲   / 157
	豪放和婉約   / 159
	心靜自然涼   / 161
	留取丹心照汗青  / 163
	青出藍 /   165
	點金成鐵   / 167
	讀書之樂   / 169
	勸學和惜時   / 171
	懷念雪 /   173
	墨梅清氣   / 175
	莫說宋詩味如蠟  / 177
	竹 魂 /   179
	除夕詩意   / 181
	爆竹、屠蘇和桃符  / 183
	天凈沙 /   185
	光明元宵   / 187
	李薄杜厚之辯 / 189
	小品和大師   / 191
	且聽先人詠明月  / 197
	古人的枕頭   / □10
	古瓷四品   / □1□
	銅鏡篇 /   □15
	手卷和尺牘   / □17
	失路入煙村   / □□0
	漢陶馬頭   / □□4
	塔 影 /   □□6
	玉色晶瑩漢氣象  / □30
	昆曲之魅   / □3□
	電腦前的古玉 / □36
	北半截胡同   41 號  / □39
	古玉崧澤   / □43
	山湖琴韻   / □46
	今月曾照古時人  / □50
	純陽洞奇想   / □53
	望江樓畔覓詩魂  / □57
	永陵訪古   / □80
	杜甫和草堂   / □85
	神游子云亭   / 335
	望帝春心托杜鵑  / 34□
	從琴臺到慧園 / 347
	詩意綿綿罨畫池  / 353
	桂湖生清風   / 361
 
	流水和白駒
	 
	兩千多年前,孔子站在黃河邊上,面對滔滔東去的流水,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睍r光如流水,不分白天黑夜,永遠奔流不息,沒有任何力量能使之停頓?鬃雨P于時間的議論,只有九個字,卻生動形象,簡潔而有力量,給人深遠遼闊的聯(lián)想。后人很多感嘆時光流逝不可逆轉的詩句,都源自孔子的這段議論。這九個字,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其實也是絕妙的詩句,它們的含義和魅力,遠勝過那些空泛的長篇大論。
	孔子是哲學家,一生都在思索人生之道,他總是用簡潔有力的語言闡述他的思想,很少抒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孔子的言論中,屬于抒情意味很濃的文字了。莊子是詩人哲學家,他也對時光闡發(fā)過類似的感慨,那就是另外一種風格了:“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比松猛究此坡L,在天地間,其實只是一個瞬間,猶如駿馬越過一條小小縫隙!鞍遵x過隙”,是典型的莊子語言。司馬遷在《史記·留侯世家》中這樣引用《莊子》:“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北扔鲿r光之疾速、人生之匆促,“白駒過隙”非常形象。其實,白馬越過一條縫隙,是怎樣的形態(tài),誰也沒見過,也無法見到,但那只是一個瞬間,確是人人都可以想象到的。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白駒過隙”中的白駒,并非指馬,而是指日光,“白駒過隙”,意為日光迅速移動,掠過有陰影的縫隙,那是眨眼的工夫。所以古人有時稱光陰為“駒光”,稱日影為“駒影”。如元人袁桷的詩句:“殿廬龍光動,瑣窗駒影催”;清人倪濂的詩句:“駒影難留住,驚看歲又更”;清代女詩人勞蓉君《憶舅家小園幼時所游》一詩中,有“惆悵駒光一瞬中,蕪園卅載記游蹤”之句。詩中的“駒影”和“駒光”,都是時間飛逝的代稱。這類想象,都源自莊子的“白駒過隙”。
	曾看到有人引范成大的詩,證明宋人用過“駒光”:“日出塵生萬劫忙,可憐虛費隙駒光!边@詩句中,和“駒”字搭配成詞的,應是“隙駒”一詞,組成“駒光”,是明顯的錯誤。而“隙駒”,卻是“白駒過隙”的又一種說法。文天祥《崔鎮(zhèn)驛》一詩中,有“野闊人聲小,日斜駒影長”兩句,也有人誤解詩中的“駒影”為莊子的“白駒過隙”。文天祥的“日斜駒影長”,是寫景,詩中“駒影”,就是馬的影子,在落日斜暉中,馬的影子在地上越拖越長。這里的“駒影”,和莊子對時間的感嘆毫不相干。
	將日光比作飛奔的白馬,也是詩人的奇思妙想。我以為,“駒光”“駒影”,都是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