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這部小集子里的,是從2008年到2019年間撰寫的網絡文學評論文章。它們一部分是我在從事基礎教育工作時,作為一名普通讀者和業(yè)余作者的“讀后感”;一部分則是我調到文聯進入所謂“專業(yè)崗位”以后的思考。這些文章絕大部分都在專業(yè)報刊上發(fā)表過,少數沒有發(fā)表的也以發(fā)言的形式在相關省作協(xié)和中國作協(xié)的研討會上交流過。
  收入《網絡文學:觀察、理解與評價》中的這些文章中的觀點還有互相“打架”的現象,在文學評論之路的啟蒙老師、河北前輩批評家王力平先生曾就這個問題向發(fā)出過“預警”。但此次在編選文章時,除恢復了個別文章在發(fā)表時因為篇幅原因做了刪節(jié)的本來面目外,沒有做觀點上的修改,一方面,已經印在原發(fā)報刊上的白紙黑字是賴不掉的,一貫認為老實承認不足比證明自己沒錯更重要;另一方面,網絡文學是一個尚在發(fā)展中的文學現象,社會上、文學界和學術界對它的認識始終在變化,我的觀點似乎也為這種變化提供著微不足道的佐證。
		
	
  進入21世紀以來,網絡文學的生產與消費快速增長,新媒體的崛起帶來了文學發(fā)展格局的變化,網絡文學成為貫穿電影、電視、網絡游戲、圖書出版等產業(yè)鏈條的新興文化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文學研究相對滯后:一方面,一些網絡文學研究者的文學理念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框架,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較為遲緩,直接挪用長期形成的印刷文學和純文學研究模式,忽略了網絡文學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目前從事網絡文學研究的學術隊伍在數量、質量方面都有欠缺,對網絡文學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對網絡文學整體結構的把握較為薄弱。而且,隨著網絡文學的社會影響的日益增強,研究者應當加強對網絡文學發(fā)展的正確引導。
  作為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網絡文學研究亟待拓展和深化。應該肯定的是,經過一批學人和評論家的辛勤耕耘,這片領地已經漸成氣象。從網絡文學的概念界定到評價標準討論,從文學網站考察到網絡文學生產機制探究,從網絡文學新作評論到網絡文學史研究,從網絡文學題材類型分析到男頻女頻解讀,從網絡文學IP傳播研判到網文出海觀察,從網絡文學歷史脈絡溯源到未來影響評估,從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到數字人文方法的引入……網絡文學研究遍地開花,活力四射。
  網絡文學研究不是一塊封閉的學術領域,研究者應當具有開放的視野。網絡文學作為新生力量正在悄然改變當代文學整體生態(tài),媒介技術革新與文化潮流轉換是其生長、發(fā)展的時代土壤。同時,漢語網絡文學從本土文學傳統(tǒng)中不斷汲取養(yǎng)料,從外來文化與外來文學中獲得啟示。在新的文化語境與媒介環(huán)境中,研究者不能把網絡文學與印刷文學對立起來,不能把網絡文學從社會文化潮流中剝離出來,而應該從其與周邊世界縱橫交錯的關系中標識出它在時代坐標中的位置。學術界對于網絡文學的描述,簡單地貼標簽的做法曾經盛行一時,不屑者譏之為“垃圾”,推崇者奉之為新創(chuàng),兩者邏輯如出一轍。在網絡文學經歷了20余年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應當具有更大的包容度,研究也應當更加客觀,更加理性,平心靜氣地開掘其豐富性與復雜性。在網絡已經深度介入我們的生活的背景下,邊緣的網絡文學正在逐漸走向主流化,網絡文學和所謂的傳統(tǒng)文學逐漸融合,和網絡完全絕緣的作家與文學新作變得越來越稀罕。在速度為王的時代氛圍里,對網絡文學的靜態(tài)分析依然有其合法性,但更應加強的是動態(tài)分析,網絡文學和不同的文學種類、周邊的文化產品處于動態(tài)的關系結構中,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網絡文學具有網絡性和文學性,具有獨特的內部結構與運行機制,作為文化產業(yè)中的新貴與商業(yè)資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輿論場中的流量高地具有無法忽視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因此,網絡文學研究不僅仍然需要貼近作品的藝術分析,還需要突破學科壁壘的交叉透視,跨學科的文化研究大有用武之地。近年,一些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經濟學、心理學、人工智能領域的新銳學者對網絡文學的研究別出心裁,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研究對象有可供開掘的巨大空間,這是一座值得我們深入探索的學術富礦。在某種意義上,網絡文學對研究者形成了新的挑戰(zhàn),要求研究者更新知識結構,更新研究方法。
  桫欏,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網絡文藝委員會委員。著有評論集《閱讀的隱喻》、專著《林海昕濤與<冠軍教父>》、隨筆集《自以為燈》。曾獲《芳草》文學女評委獎、“錢潮杯”首屆青年創(chuàng)意家·網絡文藝評論獎、孫犁文學獎、河北文藝振興獎等,F供職于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
第一輯 觀察與理解
形式之魅:網絡文學的新貢獻
網絡文學為當代文學貢獻了什么
網絡文學催生新的文化可能性
放下對網絡文學的傲慢與偏見
網絡文學閱讀:“欣閱”才能“誠服”
群眾性寫作視野下的網絡文學觀察
“被壓抑”的民間性——網絡寫作與白話文學傳統(tǒng)
回到本體看網文
網絡文學中的民族性與大眾化
網絡文學的文化價值
網絡文學的作者、意圖與文本
“網絡性”是一種文化間性
“中間道路”的商業(yè)前提及網文兩面性的再認識
彰顯文學立場,推介網絡精品——2015年度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綜述
從“小說家”到“小說+”——熱門IP線下出版的現狀思考
網絡文學的IP表現與審美表達——2018年網絡文學IP開發(fā)觀察
……
第二輯 創(chuàng)作與批評
第三輯 作品評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