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已經是中日兩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競爭的一個重要舞臺。
中國-日本-東盟的經貿三角關系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特別值得關注。
《中日在東盟的經貿關系研究》從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和產業(yè)轉移四個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討中國一日本一東盟三者之間的經貿關系,立體化地梳理中國和日本在東盟市場上的經貿競爭態(tài)勢以及可能的合作潛力。
中國和日本都是東盟重要的鄰國。歷史上,三方交集甚多,文化上互相融合,政治經濟合作密切。進入21世紀后,東盟國家依托國際市場大力發(fā)展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憑借其低廉勞動力、豐富資源及區(qū)域優(yōu)勢,東盟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和投資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qū)之一。東盟國家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東盟市場的重要性。除東盟10國分別與中、日、韓3國先期建立的3個“10+1”合作機制之外,還有旨在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10+3”合作機制、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俄羅斯8國的“10+8”合作機制(又被稱為東亞峰會)。而無論合作還是競爭,地處歐亞經濟樞紐的東盟市場,對中、日兩個亞洲地區(qū)大國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
對于中國而言,基于地緣經濟的因素,積極發(fā)展與東盟的關系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還可以幫助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從東盟國家進口的大量資源令中國資源緊張局面日益緩解;相互間貿易投資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所形成的利益共同體,也有利于提高歐洲經中東至中國國際貿易通道的安全保障系數。中國在該區(qū)域的經濟影響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更是東亞經濟共同體衍生的自然成果,這對于促進中國與美國、日本等東盟任何一個經濟利害第三方的國際化經濟聯系不無裨益。
對于日本而言,東盟是其重要的原料、能源進口地,日本每年都會從東盟各國進口相當份額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同時,人口眾多的東盟區(qū)域也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市場和直接投資對象。若能在東盟國家維持其強大的影響力,對于維護日本最為看重的國際貿易關鍵航道之一的馬六甲通道安全,其重要戰(zhàn)略意義不言而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其2017年11月初的東亞之行時,表示美、日、澳、印四國共進退的“印太戰(zhàn)略”成為美國政府的新亞太戰(zhàn)略,作為盟國本就緊跟美國腳步的日本恰似瞌睡被遞枕頭,對此積極呼應,將東盟區(qū)域當成其實施印臺戰(zhàn)略、平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愈加重視。可以說,近二十年來對中國經濟騰飛一直存在焦慮感的日本,發(fā)展與東盟的關系,既能為其謀求政治大國地位鋪路,也必然期望籍此來遏制中國崛起的節(jié)奏。
魏景賦,日本廣島經濟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周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履及企業(yè)、高校、地方政府,現專心于中國周邊經濟研究。著有《大湄公河區(qū)域經濟研究》等著作。
郭健全,東華大學工學博士、副教授,F任上海理工大學上海一漢堡國際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周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主持、參與的各類科研課題20余項,于《國際商務》、《CIMS》、《C&IE》、《JIM》等國內外期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王疆,日本東北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周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戰(zhàn)略管理和國際商務,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日本經營學會志》、《管理學報》、《國際貿易問題》等國內外期刊。
前言
第一章 東盟視角下的中日商品貿易博弈
第一節(jié) 中日對東盟商品貿易現狀對比分析
第二節(jié) 中日與東盟商品貿易關系實證分析
第三節(jié) 中日對東盟商品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章 服務貿易的新角力,聚焦新加坡
第一節(jié) 中日對外服務貿易對比分析
第二節(jié) 中日對新加坡服務貿易對比分析
第三章 東盟承接的中日直接投資經濟效應
第一節(jié) 中日對東盟直接投資現狀對比分析
第二節(jié) 中日對東盟直接投資經濟效應對比分析
第三節(jié) 中日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差異性
第四章 中日對東盟產業(yè)轉移的貿易效應
第一節(jié) 中日對東盟產業(yè)轉移現狀對比分析
第二節(jié) 中日對東盟產業(yè)轉移貿易效應分析
第五章 匯總幾點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