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對中法近現代詩學做整體性比較研究的學術性專著,它采用多視域的文化詩學研究范式,史論結合,點面兼顧,對中法近現代詩學生成與發(fā)展從文本內到文本外,予以立體式觀照和探尋。本書強調文學及詩學生成離不開民族國家這一現代性追求的大背景,展示和論述了中法近現代詩學演進與追求的特質以及存在著一種異質性同構的關聯和位相差異,并且還聚焦于主體性與中法詩學生成的多維空間,深描和發(fā)現了長期被忽視的兩國詩學現代性生成及其文學與藝術之跨界與融合以及審美經驗的內在相似性與個性特征,體現出比較文學研究的對話性特質,突破了傳統(tǒng)研究的單一模式,給中法比較詩學研究帶來了新氣象,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侯洪,男,漢族,成都市人,F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及中法比較詩學、新聞傳播及影視藝術與傳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國家廣電總局社科基金以及四川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主要社會學術兼職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鑒定專家、國家藝術基金專家?guī)鞂<、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評審及項目成果鑒定專家、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理事、中央電視臺特邀節(jié)目評獎專家、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大學生紀錄片大賽評委。出版著作有《感受經典:中外紀錄片文本賞析》《國家公關時代:視聽媒介與國家形象塑造》《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組織與發(fā)展傳播研究》《紀錄片歷史與文本研究》《法國詩學概論》(譯著)等,參寫的著作有《世界文學發(fā)展比較史》《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和《比較文學論》。此外在《中國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現代傳播》《當代傳播》《中國電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當代電影》《電影文學》《當代文壇》《社會科學研究》等雜志發(fā)表論文約80篇,有的被《新華文摘》及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地理》《外國文學研究》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