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定  價:148 元  
					
				 
				  
				  
				 
				   
				  
				  
				 
						 
								
									當前圖書已被 3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曹升樂,于翠松,宋承新等著
 - 出版時間:2020/2/1
 
						- ISBN:9787030639592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V213.4 
  - 頁碼:289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介紹了水資源預警理論與方法,包括點預警與過程預警、靜態(tài)預警與動態(tài)預警的概念和確定方法,地表水預警、地下水預警和區(qū)域預警理論體系的建立,預警期包括三個月、非汛期、一年和兩年結(jié)合實際研究區(qū)。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 
				目錄  前言 
  理論篇  第1章 背景及意義 3  1.1 研究背景 3 
  1.2 意義 4  第2章 國內(nèi)外概況 6  2.1 預警思想 6 
  2.2 水資源預警 6  第3章 研究內(nèi)容、方法及技術(shù)路線
  8  3.1 目標與原則 8  3.1.1 總體目標 8  3.1.2 基本原則 8  3.2 地表水預警體系研究內(nèi)容、方法及技術(shù)路線 8  3.2.1 主要研究內(nèi)容 8  3.2.2 研究方法 8  3.2.3 技術(shù)路線 9  3.3 地下水預警體系研究內(nèi)容、方法及技術(shù)路線 10  3.3.1 主要研究內(nèi)容 10  3.3.2 研究方法 10  3.3.3 技術(shù)路線 10  3.4 區(qū)域預警體系研究內(nèi)容、方法及技術(shù)路線 10  3.4.1 主要研究內(nèi)容 10  3.4.2 研究方法 11  3.4.3 技術(shù)路線 12  第4章 中型水庫預警期為三個月警戒線的確定方法 13  4.1 用水戶用水量及水庫損失水量的確定 13  4.1.1 水庫可供水量 13  4.1.2 城鄉(xiāng)生活與工業(yè)需水量 13  4.1.3 農(nóng)業(yè)灌溉需水量 13  4.1.4 水庫滲漏損失水量 13  4.1.5 水庫蒸發(fā)損失水量 13  4.2 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方法 13  4.2.1 以農(nóng)業(yè)灌溉為主的水庫 14  4.2.2 以城鄉(xiāng)生活和工業(yè)供水為主的水庫 14  4.2.3 綜合利用水庫 15  4.3 小結(jié) 15 
  第5章 中型水庫預警期為非汛期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方法 16 
  5.1 點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16  5.1.1
  用水戶需水量及水庫損失水量的確定 16  5.1.2 點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17  5.2 預警過程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20  5.2.1 用水戶需水量及水庫損失水量的確定 20  5.2.2 警戒線的劃定 21  5.3 預警方法 23 
  5.3.1 靜態(tài)預警方法 23  5.3.2 動態(tài)預警方法
  24  5.4 小結(jié) 27  第6章 預警期為三個月與非汛期大型水庫的預警管理理論 28  6.1 基本概念 28 
  6.1.1 絕對隸屬度 28  6.1.2 相對隸屬度 28  6.2 可變模糊評價模型 29  6.2.1 相對隸屬度模型 29  6.2.2 可變模糊評價模型 29  6.3 小結(jié) 32 
  第7章 大型水庫預警期為年的預警管理理論 33  7.1
  預警期的確定 33  7.2 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33  7.2.1 以農(nóng)業(yè)灌溉為主的水庫 33  7.2.2 以城鄉(xiāng)生活和工業(yè)供水為主的水庫 34  7.2.3 綜合利用水庫 35  7.3 預警方法 36 
  7.4 小結(jié) 36  第8章
  大型水庫預警期為兩年的警戒線及預警區(qū)的確定方法 37  8.1
  典型年組合的確定 37  8.1.1 典型年組合的確定 37  8.1.2 最不利年組合的選擇 39  8.2 預警期為兩年的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39  8.2.1 用水戶需水量及水庫損失水量的確定 40  8.2.2 預警期初到第二年6月30日警戒線的確定 40  8.2.3 預警期內(nèi)第二年7~9月警戒線的確定 42  8.2.4 預警期內(nèi)第二年10月到第三年6月警戒線的確定 46  8.3 考慮防洪影響的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46  8.3.1 預警期初到第二年6月警戒線的確定 46  8.3.2 第二年7月到第三年6月警戒線的確定 49  8.4 小結(jié) 49 
  第9章 地下水位預測模型 50  9.1 多元回歸方法
  50  9.2 地下水位變幅擬合關(guān)系 51  9.2.1 地下水水源地補給量、開采量與地下水位變幅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 51  9.2.2 考慮有效降水的多元線性回歸擬合 52  9.3 地下水位預測模型 53  9.3.1 基于水位變幅的地下水位預測模型 53  9.3.2 模型參數(shù)的物理含義分析 54  9.4 小結(jié) 55 
  第10章 地下水位警戒線確定理論與方法 57  10.1
  基本概念 57  10.1.1 基準水位 57  10.1.2 地下水位預警 58  10.1.3 預警期 59  10.1.4 點預警和過程預警 59  10.1.5 靜態(tài)預警與動態(tài)預警 59  10.1.6 靜態(tài)點預警與動態(tài)點預警 60  10.1.7 動態(tài)過程預警 60  10.2 地下水位警戒線劃定的目標及原則 60  10.2.1 目標 60  10.2.2 原則 60  10.3 地下水位警戒線的確定方法 61  10.4 地下水位預警管理 61  10.5 小結(jié) 62 
  第11章 預警期為三個月的地下水位預警方法 63  11.1
  三個月地下水位預警線 63  11.2 三個月地下水位靜態(tài)點預警
  63  11.2.1 靜態(tài)紅色警戒線 63  11.2.2 靜態(tài)橙色警戒線 64  11.2.3 靜態(tài)黃色警戒線 64  11.3 三個月地下水位動態(tài)點預警 65  11.3.1 動態(tài)紅色警戒線 65  11.3.2 動態(tài)橙色警戒線 66  11.3.3 動態(tài)黃色警戒線 66  11.4 三個月地下水位動態(tài)點預警管理 67  11.5 小結(jié) 67 
  第12章 預警期為非汛期的地下水位預警方法 68  12.1
  非汛期預警方法 68  12.2 非汛期地下水靜態(tài)預警管理 69  12.2.1 警戒線的確定 69  12.2.2 預警區(qū)的確定 69  12.2.3 非汛期預警管理措施 70  12.3 非汛期地下水動態(tài)預警管理 72  12.3.1 動態(tài)警戒水位與動態(tài)警戒開采量 72  12.3.2 動態(tài)水位和動態(tài)開采量警戒線計算方法 72  12.3.3 非汛期動態(tài)過程預警管理 75  12.4 小結(jié) 75 
  第13章 區(qū)域水資源預警理論體系 76  13.1
  區(qū)域預警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76  13.1.1 區(qū)域預警的基本概念
  76  13.1.2 基于水量的區(qū)域預警方法 77  13.1.3 基于水質(zhì)水量耦合的區(qū)域預警方法 80  13.2 區(qū)域預警供水方案的確定 84  13.2.1 僅地表水(多水庫)供水的區(qū)域預警方案 84  13.2.2 地下水(多水源地)供水的區(qū)域預警方案 86  13.2.3 區(qū)域綜合供水預警方案 88  13.3 小結(jié) 90 
  應(yīng)用篇  第14章 研究區(qū)概況 93  14.1 研究區(qū)域 93  14.2 自然地理 93  14.3 水文氣象 94  14.4 社會經(jīng)濟 94  14.5 水利發(fā)展現(xiàn)狀 95  14.5.1 河流情況 95  14.5.2 主要水利工程 95  14.6 地下水資源概況 95  14.6.1 水文地質(zhì)特點 95  14.6.2 地下水動態(tài) 96  14.6.3 海水入侵問題 97  第15章 示范區(qū)概況 99  15.1 乳山市基本情況 99  15.1.1 自然地理 99  15.1.2 水文氣象 99  15.1.3 河流水系 100  15.1.4 水利工程 100  15.1.5 地質(zhì)條件 104  15.1.6 地下水概況 104  15.2 膠南市基本情況 105  15.2.1 自然地理 105  15.2.2 水文氣象 105  15.2.3 河流水系 105  15.2.4 水利工程 106  15.2.5 地質(zhì)條件 112  15.2.6 地下水水源地概況 113  第16章 中型水庫預警期為三個月警戒線的確定 115  16.1 乳山市預警期為三個月的預警管理 115  16.1.1 基本資料 115  16.1.2 警戒線確定 116  16.2 膠南市預警期為三個月的預警管理 117  16.2.1 基本資料 117  16.2.2 警戒線確定 119  16.3 小結(jié) 120 
  第17章 中型水庫預警期為非汛期警戒線與預警期的確定 121 
  17.1 乳山市預警期為非汛期的預警管理 121  17.1.1
  基本資料 121  17.1.2 靜態(tài)點警戒線劃定 121  17.1.3 過程預警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123  17.1.4 預警區(qū)的確定 124  17.1.5 動態(tài)預警 125  17.2 膠南市預警期為非汛期的預警管理 130  17.2.1 基本資料 130  17.2.2 靜態(tài)點警戒線劃定 130  17.2.3 過程警戒線與預警區(qū)的確定 132  17.2.4 預警管理 133  17.3 小結(jié) 141 
  第18章 預警期為三個月與非汛期大型水庫的預警管理 142 
  18.1 大型水庫預警期為三個月的預警管理 142 
  18.1.1 基本資料 142  18.1.2
  預警期為三個月的警戒線的確定 143  18.2
  大型水庫預警期為非汛期的警戒線的確定 143  18.2.1 基本資料
  143  18.2.2 點警戒線的確定 144  18.2.3 預警過程線的確定 144  18.2.4 靜態(tài)預警管理 145  18.2.5 動態(tài)預警管理 147  18.3 小結(jié) 154 
  第19章 大型水庫預警期為年的預警管理 155  19.1
  確定預警期 155  19.1.1 汛期各月需水量計算 155  19.1.2 確定具體預警期 155  19.2 警戒線確定 156  19.3 動態(tài)預警管理 156  19.3.1 不同頻率入庫徑流量分配計算 156  19.3.2 推求水庫蓄水量變化過程 156  19.3.3 動態(tài)預警管理 157  19.4 小結(jié) 163 
  第20章 大型水庫預警期為兩年的警戒線及預警區(qū)的確定 164 
  20.1 典型年組的選擇 164  20.1.1
  實測序列趨勢成分分析 164  20.1.2 計算實測序列統(tǒng)計參數(shù)
  164  20.1.3 生成隨機序列 165  20.1.4 頻率計算 165  20.1.5 典型年組的選擇 165  20.2 警戒線的確定 167  20.2.1 汛期設(shè)計徑流量推求 167  20.2.2 警戒線確定 167  20.3 預警管理 169  20.3.1 設(shè)計年入庫徑流量分配 169  20.3.2 推求水庫蓄水量變化過程 170  20.3.3 動態(tài)預警管理 173  20.4 小結(jié) 186 
  第21章 膠南市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預測模型 187  21.1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預測模型 187  21.1.1 資料的選擇與處理 187  21.1.2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多元線性回歸擬合 193  21.1.3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考慮有效降水的回歸擬合 195  21.1.4 基于水位變幅的風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位預測模型 206  21.2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預測模型 217  21.2.1 資料的選擇與處理 217  21.2.2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多元線性回歸擬合 224  21.2.3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考慮有效降水的回歸擬合 225  21.2.4 基于水位變幅的王臺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位預測模型 226  21.3 小結(jié) 232 
  第22章 預警期為三個月的膠南市地下水水源地預警 233 
  22.1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三個月預警管理 233  22.1.1
  基準水位的確定 233  22.1.2 計劃取水量的確定 233  22.1.3 不同降水頻率的設(shè)計代表年選取 233  22.1.4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三個月靜態(tài)預警管理 234  22.1.5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三個月動態(tài)預警管理 235  22.2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三個月預警管理 243  22.2.1 基準水位的確定 243  22.2.2 計劃取水量的確定 244  22.2.3 不同降水頻率的設(shè)計代表年選取 244  22.2.4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三個月靜態(tài)預警管理 244  22.2.5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三個月動態(tài)預警管理 245  22.3 小結(jié) 249 
  第23章 預警期為非汛期的膠南市地下水水源地預警 250 
  23.1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預警管理 250  23.1.1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動態(tài)點預警管理 250  23.1.2 風河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動態(tài)過程預警管理
  256  23.2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預警管理 260  23.2.1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動態(tài)點預警管理 260  23.2.2 王臺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動態(tài)過程預警管理 264  23.3 小結(jié) 264 
  第24章 預警期為非汛期的濟南市東城區(qū)水量預警 266 
  24.1 不同頻率降水過程的計算 266  24.2
  補給量及損失水量的計算 268  24.2.1 補給量的計算 268  24.2.2 損失水量的計算 271  24.3 預警過程 274  24.3.1 基于水量的濟南市東城區(qū)預警方法 274  24.3.2 基于水質(zhì)水量耦合的濟南市東城區(qū)預警方法 278  24.4 小結(jié) 282 
  第25章 結(jié)論與展望 283  25.1 結(jié)論 283  25.1.1 地表水預警結(jié)論 283  25.1.2 地下水預警結(jié)論 284  25.1.3 區(qū)域水資源預警結(jié)論 284  25.2 展望 285 
  參考文獻 2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