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汽車平面連桿機構、汽車凸輪機構、汽車帶傳動和鏈傳動、齒輪傳動、汽車輪系傳動應用、汽車支撐部件、連接零部件、工程力學簡介、液壓與氣壓傳動十個單元,每個單元設置若干課題,每個單元包括學習導入、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課后習題。
本書根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在充分調研企業(yè)生產和學校教學情況、廣泛聽取教師對現有教材反饋意見的基礎上?對汽車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
本書堅持貫徹職業(yè)院!耙苑⻊諡樽谥?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辦學思想?突出了職業(yè)技能教育的特色?本書的主要特點如下:
1??在編寫理念上?根據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及認知特點?合理確定學習目標?對教材內容的深度、難度進行了適當調整?同時注重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編寫內容的安排上?以汽車及其零部件為載體?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書中配有大量高質量的圖片?避免大段文字的羅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在教學思想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業(yè)教育理念?強調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統(tǒng)一?
4??每單元之后都配有課后習題?既拓寬了本書的知識面?又便于學生課后復習?
全書共十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若干課題組成?主要內容包括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帶傳動和鏈傳動、齒輪傳動、輪系、支撐部件、連接零部件、工程力學簡介、液壓與氣壓傳動?
本書由劉貴森、陳浩源、唐啟貴擔任主編?劉軒帆、唐芳、向應軍擔任副主編?張健、劉曉倩、周愛東、付強、朱俊達、盧小梅、楊波參與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相關著作和文獻資料?在此一并向相關作者表示真誠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單元一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6
課題一運動副7
課題二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8
課題三平面機構的自由度11
課后習題15
單元二平面連桿機構18
課題一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和分類19
課題二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22
課題三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及應用26
課后習題29
單元三凸輪機構32
課題一凸輪機構的結構及類型33
課題二凸輪機構的工作過程及從動件運動規(guī)律36
課后習題39
單元四帶傳動和鏈傳動42
課題一帶傳動43
課題二鏈傳動50
課后習題56
單元五齒輪傳動59
課題一齒輪傳動的類型及特點60
Ⅳ
課題二漸開線齒廓62
課題三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63
課題四其他齒輪傳動簡介68
課題五蝸桿傳動71
課后習題75
單元六輪系79
課題一輪系的分類及特點80
課題二輪系傳動比的計算83
課后習題89
單元七支撐部件92
課題一軸93
課題二軸承97
課后習題105
單元八連接零部件108
課題一鍵聯(lián)結和銷聯(lián)接109
課題二螺紋聯(lián)接114
課題三聯(lián)軸器與離合器120
課后習題122
單元九工程力學簡介125
課題一靜力學的基本概念及受力圖126
課題二平面問題的受力分析132
課后習題143
單元十液壓與氣壓傳動146
課題一液壓傳動147
課題二氣壓傳動157
課后習題168
參考文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