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桐城派早期作家群為研究對象。本書認為,在乾隆中葉姚鼐以鄉(xiāng)里為紐帶,建立方苞、劉大櫆、姚鼐一脈相承的桐城文統(tǒng)之前,康熙中后期到雍正間文壇上,曾存在過一個以方苞為核心的桐城派早期作家群。這一作家群的主要成員,包括方苞未入京師前在家鄉(xiāng)所結交的文友方舟、朱書、劉捷、劉輝祖、張自超,康熙三十年方苞入太學后所結交的江南士子戴名世、朱書、何焯、劉齊、劉永禎、劉巖、徐念祖,以及方苞在京師所結交的北方士人王源等。這一批士子的政治命運及為文理念,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其文學活動與文學思想均呈現(xiàn)出鮮明的群體性特點。        
		
	
師雅惠,女,山西交城人,1983年7月生。1999年至2003年就讀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至2009年就讀于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先后師從錢競研究員、黨圣元研究員,并于2006年、2009年分別獲得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9年8月至今,供職于廈門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廈門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為碩士生開設明清文學專題研究、中國古代詩文評話語研究等課程,為本科生開設中國文學史(下)、歷代文學作品選(下)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主持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一項(桐城派早期作家群與清初文壇狀況研究,項目號12YJC751067)。            
●前言  桐城派早期作家群的界定與本書研究思路
●章  康熙朝的士風與桐城派早期作家心態(tài)
●  節(jié)  康熙朝文教政策簡述
●  第二節(jié)  康熙前期的士風:以桐城派前期作家在太學的活動為中心
●  第三節(jié)  《南山集》案始末
●第二章  桐城派早期諸家的明季史事書寫
●  節(jié)  桐城派早期作家當代史寫作的思想背景
●  第二節(jié)  明清正統(tǒng)更替時間與明亡原因之闡釋:桐城早期諸家的史觀
●  第三節(jié)  史著之義法:桐城早期諸家的史法
●第三章  以古文為時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時文改良
●  節(jié)  古調與時格:明萬歷以來時文取法古文的諸種形態(tài)
●  第二節(jié)  文人與文章的獨立性:桐城早期諸家時文改革的基本立場
●  第三節(jié)  表現(xiàn)性情:以古文為時文的具體操作方法之一
●  第四節(jié)  文成法立:以古文為時文的具體操作方法之二
●第四章  客路山川:早期桐城派作家的行記和游記
●  節(jié)  從優(yōu)游到漂泊:晚明到清初文人的游觀與文學表達
●  第二節(jié)  我輩是游民:早期桐城派作家游記中的人事之思
●  第三節(jié)  以我觀物:義法理論與游記創(chuàng)作
●第五章  情與禮之間:桐城派早期作家的節(jié)婦傳烈婦傳寫作
●  節(jié)  明清時代及民間對節(jié)烈的提倡
●部分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