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是中國經典的家庭教育寶典。它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顏之推的傳世代表作,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全書闡述立身治家之法,內容涉及教育、儒學、佛學、歷史、社會、文學、倫理等諸多領域。
     唐翼明先生作為魏晉文化與思想研究專家,在國學研究上造詣深厚。本書中,他擷取《顏氏家訓》的重要篇章,立足當代中國家庭教育,系統(tǒng)地就教子、治家、禮儀、讀書、立名、中庸、盈虧、養(yǎng)生等問題進行了講讀,談古論今、深入淺出,給廣大家長讀者提供了一個聆聽古代先賢教誨的的窗口。
		
	
                                  嚴重的問題,就是你的孩子被人說“沒家教”。
     教育不止是學校的事情,一對好父母勝過百個好老師。
     西方人對兒童的態(tài)度被片面地總結為“愛的教育”,很多人誤以為,對子女只要一味地愛就行了,忽視了嚴格管教的一面,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慈”是天性,是不需要教的,而“孝”卻不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對錯,而方法卻有。
     我主張“父慈母嚴”。因為母親嚴一點,孩子一般不會因此疏遠母親,父親太嚴了,孩子很容易疏遠父親,甚至憎恨父親。如果細心觀察前人故事,就會發(fā)現(xiàn)“父慈母嚴”的道理。
     “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這都是千古不易之理。永遠不會失去的,只有知識。            
  唐翼明,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長江書法研究院院長,享譽海內外的魏晉文化史專家、書法家。
  中國文革結束后第一批碩士學位獲得者,曾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為著名華人學者夏志清的高徒。與査建英、譚加東、王渝、于仁秋等組織過著名的“晨邊社”(Morningside Literary Society),擔任社長。哥大畢業(yè)后任教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是在臺灣講授大陸文學的第一人。
  代表性學術作品有《魏晉清談》、《古典今論》、《魏晉文學與玄學》等。著有回憶性散文集《寧作我》。新著《唐翼明解讀<顏氏家訓>》即將于2012年8月出版。
  1942年,生于湖南衡陽,父親唐振楚,蔣介石的機要秘書,母親王德蕙,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委員。
  1949-1960,國民黨撤往臺灣,父母將他和妹妹、弟弟三人留在了衡陽老家。后來,妹妹疾病夭折,弟弟唐浩明被改名換姓送至他人家撫養(yǎng)。
  1960年,參加高考,取得全省第二名,由于是“外逃反革命分子”的“狗崽子”,沒有任何學校錄取他,被武昌實驗中學收留,教初中俄文。
  1960年-1978年,再次參加高考,無下文,兩次被打成“反革命”。
  1978年5月,考取“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與易中天同窗。
  1979年,申請赴美讀書,終獲得批準;提前參加論文答辯,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取得碩士學位的人。
  1980-1991,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成為著名華人學者夏志清的高徒。八十年代中期,與査建英、譚加東、王渝、于仁秋等大陸留學生組織 “晨邊社”,擔任社長。
  1991-2008,赴臺灣大學任教;曾任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是在臺灣講授大陸文學的第一人。
  2009年,退休,回武漢定居。
  2012年3月,擔任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
  2012年4月,華中師范大學與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聯(lián)、省中華文化促進會等共建的實體研究機構長江書法研究院成立,唐翼明兼任院長。
第一章  顏氏與家訓:解碼名門望族的家教基因
第二章  老祖宗怎么教孩子: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第三章  怎樣管理家庭:好家庭勝過好學校
第四章  人際關系法則:懂禮貌的孩子更受歡迎
第五章  優(yōu)選朋友就是優(yōu)選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要敬慕賢才
第六章  學習是人生頭等大事:愛讀書的孩子才會走向成功
第七章  掌握學習的鑰匙:會讀書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第八章  怎樣去做人:好名聲是如何建立的
第九章  處世要務實:腳踏實地才能走上坦途
第十章  做事的總原則:領悟中庸的力量
第十一章  劃定欲望的邊界:懂得滿足的人更接近幸福
第十二章  講究生命的品質:古人的養(yǎng)生之道
《顏氏家訓》原文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