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訪談類作品。訪談的對象有胡德平、周瑞金、江平、厲以寧、李稻葵等國內知名官員、學者、企業(yè)大佬、媒體人士、熱點人物等。
全文采取訪談、對話的方式,就反腐、法治、公車改革、經濟新常態(tài)、真假文化、霧霾與生活、地域差異與整合、變化中的互聯網與未來生活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對于當下的人們來說,是一本針對性很強的生活參考書。
胡德平江平厲以寧辜勝阻馮驥才杜維明
周瑞金李永忠李稻葵張近東賈平凹錢理群
傅高義楊維駿黃益平董明珠麥家廖信忠
蔡洪平潘剛劉永行曹德旺褚時健馬可
林懷民徐懷亮郭列林承仁王躍春陳菊紅
改革:難點、重點和突破點
蘋果落下的地方,離蘋果樹不遠了。
發(fā)現繼續(xù)推進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突破點,并找出對策,許多人在探索著。
總處于攻堅階段,或將耗散人們對改革的厚望和熱情。
胡德平:貪腐高官與黨是對抗性矛盾
胡德平:特殊利益集團是改革最大阻力
周瑞金:推進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突破口
傅高義:中國改革的成功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
反腐:把權力關進法治籠子
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一環(huán)更勝一環(huán)。
而真正的法治,可以阻斷這個鏈條?!
因為,法治是個好東東。
江平:對于公權,法無授權不可為
劉仁文:死刑改革步伐超出想象
李永忠:制度反腐打蒼蠅更要填糞坑
楊維駿:應該讓官員沒有權力去腐敗
馬懷德:清理反腐法外之地
司法:依法辦案與依權辦案
冤判、冤案、冤情,令人心顫。
背后,是權力和法治在博弈。
陳光中﹠劉仕畢:司法改革方向有了但路要一步步走
張飚:疑罪從無就是正義
念斌:希望對枉法者追責
湯計:有一種動力讓我堅持到底
行政:反四風官不聊生?
公務員群體的心態(tài),從公車改革這個窗口,即可看出。
從一呼百應到平常身份,確實有個轉變和適應的過程。
政治改革,是官不聊生,還是官民共福?
葉青:公車改革難點在地方
馬建華:既坐車又拿錢最可怕
胡木英:革命后代要全力支持反腐
陸群:不能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經濟:新在哪里,常在何處
GDP減速,生產過剩,經濟下行,收入下滑……
新的機遇和出路在哪里?
常的東西是什么?
厲以寧:新常態(tài)意在結構合理化
李稻葵:經濟新常態(tài)不是經濟減速
黃益平:反腐可提升經濟效率
潘剛:國際化是中國乳企新常態(tài)
劉永行:放開競爭,苦難行業(yè)也能淘金
辜勝阻:中國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浪潮正在形成
文化:真文化與假文化
文化產業(yè)化后,真文化變成假文化,文化領域出現摻假、泡沫、媚俗等亂象……
當真正的努力變成射向大海的箭時,仍然有人在求解、破題!
馮驥才:文藝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場里
麥家:媚俗是最可怕的敵人
杜維明:儒學要開放、多元、自省
宋立林:把儒學請回鄉(xiāng)村
地域:城市脖與臉譜化
從農村到城鎮(zhèn),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特大城市。
為什么遷徙、游走和臉譜化?
它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樣的地域差異和問題?
高巖﹠楊開忠:不是遷都而是展都
帕爾哈提﹠庫爾班江:把新疆兩字拿掉 我們是相同的
廖信忠﹠蔡博藝:臺灣小確幸 大陸很匆忙
生活:大霧霾與小小康
霧霾、假公益、轉基因食品等的出現,刺痛了走向小康的人心。
驀然回首,生活原來不在別處,在此處!
侯琰霖﹠徐懷亮:我們不要戴口罩 也不要喊口號
馬克﹠林懷民:有一種力量叫物極必反
曹德旺:別叫我首善
褚時健:我一輩子都要干事情
未來:面對面看不見你
對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英雄的推崇,反映的是互聯網從泡沫、燒錢變成了萬人迷、顛覆傳統行業(yè)利器的現實。
一切,都在轉型。
轉型不是跳槽、轉行,而是什么?
蔡洪平中國需要更多的任正非和雷軍
張近東:不放棄過去,明天無法成功
董明珠:不鍛煉再打針吃藥也難逃死亡
郭列﹠林承仁:移動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萌萌達與躲貓貓
王躍春﹠陳菊紅:新聞人,一切皆有可能
賽先生﹠果殼網:中庸文化對科學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