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nèi)容結構完整
*篇闡釋人際與心理動力團體治療的基本理論;第二篇為建構團體歷程與領導的理論與方法;第三篇論述團體中的重要議題和治療機制;第四篇討論成員與領導者相關的議題。
★ 具有華人文化色彩
本書的立論雖為西學,但由于融入了華人文化辯證的思維,可以讓讀者感到貼近自己的經(jīng)驗。
★ 立論廣博,論述嚴謹
能給團體工作研究者提供相關研究議題的參考。
★ 特為即將從事和正在從事團體實務的工作者而寫
理論闡釋精辟,實務分析清晰,案例具體,是實務工作者值得珍藏的書籍。
★ 適用于團體咨詢與治療入門的讀者
論述深入淺出,對于想了解單一團體理論的入門者,也是很有趣的讀本。
		 
	
本書作者吳秀碧老師以全新建構的理論及豐富的實務經(jīng)驗,完整地詮釋了團體咨詢和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她在臺灣從事團體咨詢與治療的教學、實務及推廣工作40余年,一直致力于本土文化和實踐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螺旋式的歷程領導理論模式,非常適合華人社會團體領導者的養(yǎng)成與訓練。
自 序
作者從事教授碩士和博士班團體咨詢理論與實務訓練的課程,以及多年工作坊的培訓,長久以來深感訓練團體領導者最大的困難,在于當代廣泛的心理動力團體咨詢與治療相關理論所隱藏的兩大缺失:(1)適當?shù)哪哿Σ僮餍远x和團體歷程與階段發(fā)展理論的缺乏,影響了領導者催化團體歷程發(fā)展的明確指引;(2)有關團體整體(group as a whole)的理論建構與其在治療的運用方面的討論特別少,影響了領導者運用團體整體的治療功能。另外,坊間團體咨詢與治療的書籍甚多,作者希望依據(jù)個人多年從事研究、教學與訓練的心得,撰寫一本在內(nèi)容結構與組織上有別于現(xiàn)有的團體咨詢與治療的書籍。因此本書在基本理論建構、治療與介入的原理、方法與技術等方面,有較為完整的論述。
第一篇基本假設有三章,包括第一章論述人際心理動力團體咨詢與治療的基本假設,并于第五節(jié)根據(jù)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提出一個有關團體整體的建構概念及其運用,這個團體整體的建構概念,是闡明從團體歷程發(fā)展所形成和產(chǎn)生的一個看不見的團體,為有效的團體領導者不能不知的團體結構。第三章則闡述了較新的通用系統(tǒng)理論,對團體整體的性質(zhì)進行了論述,協(xié)助讀者對團體整體的現(xiàn)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第二篇團體的發(fā)展與領導共八章,其中最獨特之處在于本書作者提出凝聚力的新概念與定義,及建構團體發(fā)展與階段的原理和領導策略。其余各章內(nèi)容,則包括對于團體中的治療關系與人際網(wǎng)絡相關議題,采取整合而具區(qū)分性和實用性的論述,并討論非結構團體與螺旋式領導的運用,以及實XIV 團體咨詢與治療一種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用的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等。由于筆者曾于2004 年在臺灣輔導與咨詢學會年會的演講上,提出以社會心理學的人際關系理論建構團體歷程和階段發(fā)展的理論,因此本書將該理論及其在領導中的應用進行了較完整的論述,同時也以社會心理學的人際關系理論依據(jù),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團體凝聚力的定義,以使團體歷程與階段發(fā)展原理和凝聚力的建構概念兩者,在理論建構的基礎上能夠一致與完整,使領導者知道催化團體歷程發(fā)展與凝聚力的具體關聯(lián),因此在原理和應用上對于催化團體歷程發(fā)展是一項重要的突破。
第三篇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共六章。由于歐文·亞隆所提出的治療因子已廣為團體咨詢與治療專家和實務工作者所熟知,故本書不再贅述。因此第三篇特別針對團體中常見的重要治療機制,包括此時此地、代罪羔羊、投射性認同、矯正性情感體驗及團體中支持環(huán)境等,綜合最新的一些觀點加以闡述,使治療機制及其在團體咨詢與治療的運用較為詳細與具體。
第四篇團體成員與領導有三章,除了領導者與成員有關的重要議題之外,聯(lián)合領導另成一章,書中對其做了更詳細的說明,以供讀者了解聯(lián)合領導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的聯(lián)合領導方法的特色與優(yōu)劣。所以,本書希望帶給讀者有關團體咨詢與治療較為完整的理論與實用的指導。
完成本書最深刻的感受是,撰寫的過程帶給作者回顧多年來從事團體咨詢與治療的研究、教學、培訓和實務工作,一個再度反省與整理的機會,并期待能夠將個人的想法和經(jīng)驗同從事團體咨詢與治療研究、教學、訓練及實務工作者分享。本書因篇幅限制或個人能力而有疏漏之處,請各位學者專家指正。
吳秀碧 謹識
2017 年初春于臺灣彰化
 
第一章 人際-心理動力團體咨詢與治療的基本假設/ 5
第一節(jié) 治療團體為復合的現(xiàn)象/ 5
第二節(jié) 社會性需求為人類行為的主要動力/ 8
第三節(jié) 人格是人際動力的產(chǎn)物/ 11
第四節(jié) 個人的問題多數(shù)來自人際關系/ 17
第五節(jié) 團體整體如家庭星座/ 23
第六節(jié) 團體治療方法可以內(nèi)外兼具/ 32
第二章 小團體與團體治療/ 37
第一節(jié) 小團體的定義/ 38
第二節(jié) 小團體的性質(zhì)/ 39
第三節(jié) 角色/ 42
第四節(jié) 溝通/ 45
第五節(jié) 團體文化與規(guī)范/ 47
第六節(jié) 權力/ 53
第七節(jié) 團體氣氛/ 54
第三章 通用系統(tǒng)論與團體治療/ 57
第一節(jié) 整體觀/ 59
第二節(jié) 相互依賴與互補/ 60
基本假設
第一篇
XVI 團體咨詢與治療一種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
第四章 團體凝聚力的定義和概念/ 73
第一節(jié) 再定義凝聚力的需要/ 73
第二節(jié) 凝聚力定義的演進/ 75
第三節(jié) 團體凝聚力是友誼/ 78
第四節(jié) 凝聚力的本質(zhì)是一種人際關系/ 80
第五節(jié) 結語/ 81
第五章 團體中的治療關系/ 83
第一節(jié) 團體中的人際網(wǎng)絡/ 84
第二節(jié) 領導者與成員的治療關系/ 86
第三節(jié) 領導者進入成員關系的系統(tǒng)/ 96
第四節(jié) 團體中成員關系的發(fā)展/ 98
第五節(jié) 結語/ 106
第六章 團體歷程發(fā)展與階段的原理/ 109
第一節(jié) 團體歷程發(fā)展的理論基礎/ 110
第二節(jié) 咨詢與治療團體的階段/ 119
第三節(jié) 結語/ 128
第七章 非結構式團體的歷程領導通論/ 133
第一節(jié) 非結構團體的性質(zhì)/ 133
第二節(jié) 非結構團體歷程的議題/ 136
第三節(jié) 結構/ 62
第四節(jié) 團體的互動/ 63
第五節(jié) 團體發(fā)展的循環(huán)和階段/ 66
第六節(jié) 結語/ 69
團體的發(fā)展與領導
第二篇
第三節(jié) 螺旋模式的歷程領導/ 142
第八章 團體前期的領導/ 157
第一節(jié) 團體前期主要的領導任務/ 157
第二節(jié) 團體初期的領導策略/ 161
第三節(jié) 社交階段的領導與第一次聚會/ 168
第四節(jié) 聯(lián)結階段的領導/ 174
第五節(jié) 共享關系階段的領導/ 179
第六節(jié) 結語/ 184
第九章 團體后期的領導/ 185
第一節(jié) 團體后期歷程的領導/ 185
第二節(jié) 互助工作階段的領導/ 186
第三節(jié) 收獲與結束/ 193
第十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一)/ 197
第一節(jié) 領導者的自我揭露/ 198
第二節(jié) 五種有用的領導作為/ 200
第三節(jié) 產(chǎn)生有意義的歸因/ 202
第四節(jié) 團體的第一次聚會/ 204
第五節(jié) 時機/ 210
第六節(jié) 使用我陳述/ 213
第十一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二)/ 217
第一節(jié) 重構/ 217
第二節(jié) 提問與探問/ 220
第三節(jié) 以家庭為本的團體技術/ 221
第四節(jié) 角色扮演/ 225
第五節(jié) 角色轉換技術/ 227
XVIII 團體咨詢與治療一種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
第十二章 此時此地/ 239
第一節(jié) 此時此地在團體治療中的意義/ 240
第二節(jié) 此時此地的運用/ 242
第三節(jié) 歷程闡釋/ 249
第四節(jié) 反饋與歷程闡釋/ 256
第五節(jié) 結語/ 262
第十三章 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