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主要向讀者介紹影視聲音設計的觀念以及影視聲音制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介紹一些普遍規(guī)律、實用方法和制作技巧。讀者通過學習能運用這些知識,結合自己的敏銳的感受與體驗,可以有效地進行節(jié)目制作。 第二版仍然采用與靠前版相同的結構,涉及影視聲音制作基本知識的章節(jié)變動不大,但更新了一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和案例,尤其是那些涉及作品分析和設備操作的章節(jié),這主要是由于技術變革在實踐與創(chuàng)作領域帶來的快速變化引起的。
章 影視中的聲音
節(jié) 什么是影視聲音
第二節(jié) 聲音的時空特性與藝術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影視聲音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影視聲音創(chuàng)作理論基礎知識
節(jié) 聲音的物理屬性
第二節(jié) 聲音的心理屬性
第三章 影視聲音中語言的特點及制作
節(jié) 什么是影視作品中的語言
第二節(jié) 影視作品中語言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影視節(jié)目中語言的制作
第四章 影視聲音中音樂的表現手法與特點
節(jié) 關于音樂
第二節(jié) 音樂的表現手法
第三節(jié) 影視音樂的形成
第四節(jié) 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第五節(jié) 影視音樂風格的發(fā)展
第六節(jié) 影視音樂造型手段的繼承與拓展
第七節(jié) 影視節(jié)目中音樂的錄制
第五章 影視聲音中音響的表現手法與特點
節(jié) 什么是音響
第二節(jié) 影視作品中音響的功能
第三節(jié) 影視作品中音響的分類
第六章 影視聲音的藝術創(chuàng)作
節(jié) 聲音的藝術特性
第二節(jié) 聲音蒙太奇基礎
第三節(jié) 影視聲音藝術特性運用案例分析
第七章 影視聲音創(chuàng)作實踐基礎知識
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錄音場地
第三節(jié) 調音設備
第四節(jié) 記錄設備
第五節(jié) 監(jiān)聽設備
第六節(jié) 周邊設備
第七節(jié) 數字音頻工作站
第八節(jié) 連接設備
第八章 影視錄音中的傳聲器
節(jié) 傳聲器的分類
第二節(jié) 傳聲器的特性指標
第三節(jié) 傳聲器附件
第四節(jié) 傳聲器的使用
第九章 電影聲音制作
節(jié) 電影錄音中攝影機與錄音機的同步
第二節(jié) 同期錄音
第三節(jié) 先期錄音
第四節(jié) 后期錄音
第十章 電視聲音制作流程
節(jié) 電視聲音制作概述
第二節(jié) 電視劇錄音流程
第三節(jié) 電視節(jié)目現場制作的錄音流程
第四節(jié) 大型實況轉播
第五節(jié) 演播室中聲音的制作
第六節(jié) 電視節(jié)目制作時的聲音設計
第十一章 聲音編輯與混錄
節(jié) 聲音編輯
第二節(jié) 混錄
附錄 影視聲音制作各藝術創(chuàng)作部門之間的合作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介紹
《影視聲音藝術與制作(第2版)》:
二、聲音與畫面結合
影視藝術是對外部的視聽感知。
人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以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起來感知外部(當然還有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感官)。人眼的視網膜感受的是光波,它有的視野(角度),瞳孔可以調節(jié)光通量,兩眼的視差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和大小,并可以辨別色彩。
人耳不同于人眼的功能,人耳的耳鼓可以接受全方向性的聲波(聲音信息),沒有固定局限的角度,只是兩耳在接受聲波時有相位差,所以人的聽覺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無限連續(xù)的聲音環(huán)境,同時又可以辨別出聲源的方位、距離和運動方向,但不如視覺那樣。電影的攝影系統和錄音系統可以模仿人眼和人耳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配合作用。這就是聲畫同步概念產生的根據。
在空氣中(15攝氏度時),聲速約為每秒340米,光速為每秒30萬千米。與光線和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相比,聲速極為緩慢。光波與聲波之間的速度有差別,視聽神經之間也有差別,它們構成了極其復雜而豐富的視聽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梢园l(fā)現光速和聲速的區(qū)別。當我們看到遠處的人在釘釘子或者踢足球時,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聲音的傳播要比光慢——也就是說實際生活中的“聲音”與“畫面”是不同步的。
電影制作者經常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如何使現實生活中比圖像慢一些的聲音與電影中的畫面同步。例如,影視作曲家發(fā)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如果脫離畫面按照要求譜寫一段15秒長的音樂,在對著銀幕上的動作演奏時卻會感到音樂的節(jié)奏快了;反之,一段動作性極強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聲音就會顯得慢了。所有的觀眾都會產生這樣的感受,這種現象被稱做視聽生理一心理效應。這種視聽效應是視聽結合的低層次。
視聽有更高層次(文化層次)的結合。它不僅涉及觀賞者的文化水平,而且還涉及觀賞者或創(chuàng)作者的民族以及地域的文化特征。
光影、色彩的飽和度和聲音尤其是音樂性的聲音之間有著微妙的心理關系,因此在影視中所考慮的是視聽結合的飽和度。例如感情強烈的音樂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畫面達到飽和,而色彩飽和的影像可以不再需要音樂去加強。又如,笛子的高音區(qū)的音色可以給畫面鋪設一層凄涼的色彩,色彩同樣也可以改變音樂的情調。
聲畫結合也可以借用音樂的對位手法。例如,在悲慘的畫面上加上悠揚的音樂,這種聽覺與視覺上的跳躍造成場景的對位,不僅會造成思想及主題上的強烈沖擊效果,而且還會給那悠揚的音樂蒙上一層悲慘的色彩。
當聲音作為影視藝術的構成元素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以后,聲音與畫面的關系便有了質的飛躍,并且使畫面的構成有了新的可能。在影視作品中,聲音可以準確地定位畫面的內容,它是畫面內涵必不可少的重要表現因素之一,其節(jié)奏也會影響到畫面的節(jié)奏。而聲畫結合的方式是多變的,這也給影視聲音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